王家美
(江西醫學高等??茖W校,江西上饒 334000)
淺析PBL教學法在衛生信息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王家美
(江西醫學高等??茖W校,江西上饒 334000)
將PBL教學法運用于衛生信息管理學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并分組討論,最后解決問題,進行合理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PBL教學法;衛生信息管理學;教學改革
衛生信息管理學是預防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信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衛生信息管理學是信息管理學理論與方法在衛生信息管理領域的具體應用,也是衛生信息管理實踐活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理論基礎[1]。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推進,這門課程在醫療衛生行業逐漸顯現出其重要性。但由于其作用不像醫學其他課程那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課程內容又晦澀難懂,導致在學生的眼里,該門課程成了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總體不高,教學效果較差,甚至在上完這門課程之后,學生還不知道究竟學到了什么。筆者試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漸明白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從而認真學習。
1.1 PBL教學法的概念
PBL教學法全稱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該方法始于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將學習與解決問題相關聯,使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內容融入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2 PBL教學法的基本特點
PBL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最大區別在于以真實的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都從解決該問題開始。所謂真實的問題,即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遇到的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的問題,解決該問題沒有固定的方法和過程,學習者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或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2.1 課程性質
衛生信息管理學是醫藥衛生科學與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相互交叉整合而衍生的一門新興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醫藥衛生領域內各種信息管理實踐活動及其發展規律,以促進衛生信息化的建設[1]。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衛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問題,資源的采集與組織、傳播與交流,衛生信息相關管理系統以及衛生信息的標準體系、服務管理、相關政策法規和人才培養與方法論研究等。
2.2 教學目標
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衛生信息管理的內容,了解我國衛生領域信息化建設現狀,培養醫學生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培養他們運用所學衛生信息管理學理論解決衛生信息管理實踐方面問題的能力,強化醫學生信息管理的意識,提高醫學生的信息素養。
3.1 教師課前提出問題
PBL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的首要一環就是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這也是教師在備課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內容。在充分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醫學生的知識結構,在上課的前一星期或者更早預先就給學生安排這節課的任務。任務的主要內容就是利用這節課的主要知識去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比如,在上“臨床信息系統”這一節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這樣的任務:如果你是急診科的一名醫生,在2014年9月5日早上8點,遇到一位急性闌尾炎病人,請你根據實際需要,想像一下你如何使用臨床信息系統來記錄病人的信息。
3.2 學生查找資料,設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接到教師的問題之后,利用約一周的時間,通過查找文獻、數據庫檢索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根據問題的性質和難易程度的不同,學生可以獨自去查找資料,或者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需要了解課程知識,還要懂得如何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通過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對于一些問題的解答更具創造性,甚至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另一方面,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加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3.3 分組討論,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
課堂上,教師通過巡視各組的準備情況,確定分組討論的時機。分組討論時,由各小組派代表陳述本小組所得出的解決方案,然后由其他組提問題,陳述者或本組其他成員解答和補充。通過這樣的討論,使學生豁然開朗,而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知識,學生不易忘記,更容易掌握。
3.4 教師總結,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學生自己在課堂上通過討論獲得的知識有時是零散的、不系統的,或者小組討論過程中還會有不明白的地方、沒有討論到的內容。這時,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要對學生尚不明白的問題做出詳細解答,總結學生討論的內容與結果,及時指出回答有誤的內容,糾正錯誤,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梳理出知識結構,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3.5 課堂評價,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一個章節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鼓勵先進、激勵后進,把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也要對課堂教學做出自我評價,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改進后續的教學。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實踐證明,PBL教學法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方面有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知識體系的系統掌握方面卻不如講授法,而且這一方法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查找資料和討論。另外,這一方法對于教師的知識掌握、組織能力、創新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材內容特點也有一定的要求[3]。當然,作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PBL教學法對學生和教師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寓教于樂,教學相長,其優點顯而易見。
[1]羅愛靜.衛生信息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熊軍.衛生信息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健康研究,2010(1):70-72.
[3]譚旭輝.衛生信息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7(7):521-522.
G424.1
B
1671-1246(2015)24-0059-02
“基于PBL教學法的衛生信息管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的部分成果(JXJG-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