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俞寶明,賴素藝
(贛州衛生學校,江西 贛州 341000)
職業院校班主任工作應突出德育為先特點
王建新,俞寶明,賴素藝
(贛州衛生學校,江西 贛州 341000)
職業院校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班主任能夠結合職業教育及專業特點,深入細致地做好每項工作,培養出思想品德優秀、專業技術過硬的優秀學生。因此,班主任應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創新管理模式,以達成職業院校培養德才兼備應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標。同時,職業院校必須充分認識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德育為先特點,以培養道德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職業人才。
職業院校;班主任工作;德育
班主任既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又是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引路人。班級作為學校活動的基層單位,其管理水平高低關系到學校能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工作在職業教育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當前職業院校多數班主任反映班級很難管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很難起效,付出很多努力卻收效甚微。甚至在學校品學兼優的學生進入職場后卻被用人單位評價為職業道德素養不高。為什么職業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不強?是否與學生德育工作有關?
1.1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職責要求
班主任負責班級和學生管理工作,配合學校黨團組織與輔導員開展學生思想教育管理。概括而言,班主任基本職責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抓好班級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組建優秀學生干部隊伍,包括班委和團支部;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構建班級文化;講究工作方式方法,理性評價學生;重視專業思想教育,提高學生道德素養;提高學生專業興趣,幫助培養學生專業理論和職業技能;激勵學生進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及時與家長溝通,保持家校互動,共同關心學生成長。
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與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應掌握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情況,隨時掌握學生心理、思想情緒變化,關心、愛護學生;提高班級、學生管理能力,認真工作,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職業技能型人才。
1.2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在于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職業人,而不僅僅是提升公民文化水平和素養[1]。職業院校的核心目標不僅是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事[1]。但是,當前職業院校班主任過分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禮儀等職業素質的培養。
2.1 學生自身原因
職業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懶散、自律性差,往往在中考或高考失敗后才選擇就讀職業院校。由于職業院校的教學資源、設施和管理與普通高校相比存在差距,加之學生的自卑情緒,造成其缺乏學習動力和奮斗目標,常感到迷茫、困惑。要將這些學生打造成德才兼備的應用型技能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2 家庭、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
當前,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是中考或高考的“失敗者”。在眾人眼里,職業院校的學生就是“殘次品”。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職業院校、學生本人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想在就業市場上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競爭,職業院校畢業生必須在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方面脫穎而出。為了減少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甚至歧視,職業院校應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水平。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才道德水準提出更高要求,家庭和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認識偏差或偏見,社會對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道德素養的要求卻在提高。同時,職業院校對學生德育的實效性卻在下降。這都給職業院校及班主任工作造成了困難。
2.3 學校教育重智輕德
職業院校普遍面臨招生壓力,招生形勢的好壞受畢業生就業率的影響。為了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為了創職教品牌,在關注校園安全工作之外,職業院校幾乎把所有工作重點都放在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上。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獲獎率、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就業率成了學校關心的頭等大事,這些指標也成了社會衡量職業院校辦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
學校是否重視德育、教育工作是否德育為先,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是有直接影響的。長期以來,很多職業院校并沒有高度重視德育工作,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導致多數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在學校里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用人單位卻抱怨其道德素養太差。用人單位看重的道德素養是指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規范行為,而不僅僅是傳統美德或社會公德[1]。
班主任工作是否德育為先、班主任自身職業道德如何,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有直接影響。班主任對工作是否投入,不僅直接關系到所管理班級的學生能否更好地學習、生活與健康成長,而且對學生將來的工作態度也有很大影響。
3.1 職業院校德育重在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院校的立足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目標是培養生產第一線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既要注重操作技能的提升,又要注重職業責任感的培養[2]。以贛州衛生學校為例,我校以培養護理、助產、藥劑、影像等人才為主,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醫患關系的和諧,影響醫院、學校發展,甚至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因此,學校除了將重點放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上,還應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
3.2 班主任工作應突出德育為先特點
職業教育的核心目標不僅是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事。職業教育就是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學會做事,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做人,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1]。這個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工作能否堅持德育為先。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級、教育好學生,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制度,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入手:(1)實行班主任跟班負責制。要求班主任全面負責班級學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學習、生活、勞動紀律,教學區、實驗樓、宿舍區、家校互動各個方面。這對于穩定學生思想,發揮學生積極性,保證學校教育質量,有著積極作用。(2)實行班主任培訓、學習制度。實行班主任培訓制度可以使班主任了解當前國家形勢、職業院校發展遠景和本校近期工作目標,提高管理的水平(3)實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制度。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應該開展經常性的工作研討,進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研究學生管理工作的規律,尋找學生管理工作的最佳方案[3]。
班主任工作的具體方式方法,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入手:(1)做好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職業生涯規劃是職業院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應做好職業指導。應對學生進行專業興趣培養,及時為學生提供相關專業咨詢和指導;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有關部門的技術考級、資格考試;鼓勵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參與行業技能競賽、觀看各類技術比武大賽;注重培養學生現代社會通用技能(如外語、計算機應用、汽車駕駛等),為就業做好的準備;畢業前,班主任應組織學生模擬練習,掌握應聘技巧,做好走向工作崗位的自我定位教育。(2)發揮主題班會的德育功能。主題班會是職業院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陣地,是班主任管理班級、學生展示自我和鍛煉自我的平臺。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因此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主流模式要突出以就業為導向,德育形式要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能力為主線。這就需要開展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適應職場、如何適應社會和如何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的主題班會[4]。(3)學校、家庭、社會互動,全方位、全過程跟蹤評價學生。職業院校要構建學校與家庭協同運作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機制,發揮教育合力作用;職業院校還要爭取獲得社會支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4)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愛是感染學生的源泉,更是轉化消極因素的動力。班主任應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特點,以平等身份走近學生,了解、尊重學生,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多幫助,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社會快速發展對德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又因為道德素質高的人才不斷受到市場激勵、獲得更多回報,這也成為職業院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的助推器[5]。因此,職業院校為了實現培養德才兼備應用型職業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標,必須充分重視德育的積極功能,職業院校班主任工作必須突出德育為先的特點。職業院校班主任要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學生具體情況,在關心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為職業教育貢獻力量。
[1]匡瑛.去行業性:職業院校德育與教育教學難以融合的癥結[J].職教通訊: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11):22-25.
[2]葉穗冰.論高職德育的核心內容:職業責任教育[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5):15-19.
[3]海淀走讀大學課題組.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管理特色與模式研究結題報告[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1(4):1-17.
[4]黃玉珍.如何發揮主題班會在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廣西教育,2011(27):20-21.
[5]孫穎.對提升職業學校德育社會效益問題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1(6):65-67.
G416
A
1671-1246(2015)07-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