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勝 朱海濤(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 401331)
淺析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問題
□ 王勝朱海濤(重慶科技學院重慶401331)
目前我國在大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銜接上,主要存在著大中小學存在著教學目標缺乏層次性、各階段體育教師缺乏溝通、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導致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根據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體育教育和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提出對不同學齡段制定有針對性教學目標,加強各學段體育教師交流,加強對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政策扶持相關的建議,以便于大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銜接。
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體育教育
大中小學體育課程,本應是一套相對穩定的、有序的、不能分割的整體學科,貫穿于學生從小學直至大學畢業期間,但是體育課程在各個學習階段明顯缺乏銜接性,使得學生學了這么多年的體育后卻掌握不到一項熟練的體育技能。因此,分析出大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相關的意見及建議,對于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1、教學目標缺乏明顯的層次性
大中小學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分為水平目標和領域目標,五大領域目標構成了體育課程的整體目標,它們之間是相互融合、相互聯系的。通過查閱毛振明在對體育課程整體設計的研究中講到的中小學教學目標層次不清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發現大中小學的體育課程目標的共同特點是:全面鍛煉學生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及相關體育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學生情操。其他的目標略有不同,各學段教學目標總體沒有變化,明顯缺乏對于各學段學生身心鍛煉發展需求的層次性,不能滿足學生和教師的學習與教學需求。如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目標之間是什么關系不清楚。又如各年級的目標關系也比較混亂,技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都是用“進一步”來表示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與層次性。由于在目標變動很小的情況下,各學段的教學內容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造成了在各學段學生學習內容的重復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了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難度。
2.2、體育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合作
大中小學各學段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標準、內容、方法各不相同,造成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中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從而影響到學生所接受的體育技能亦不相同,在學生進入下一個學段時,新的體育老師在對這一批不同體育水平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就會面臨教學進程不能同步,學生不適應教師教法,學習的內容存在重復等問題。例如在教學方法上,一部分教師依舊采用的是老教法,即講解示范、練習、游戲比賽,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采用的新的教法,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于一個小學階段是接受老教法的學生,在進入初中時突然接受新教法,就會產生不適應期,而在進入高中階段,體育教師又是老教法,就會造成學生需要不斷的去適應這些教法。這樣的現象就是由于教師之間缺乏明顯的溝通合作,造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法的紊亂、不銜接。
2.3、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影響體育教學的銜接性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影響當地各學段的體育教學銜接性的高低,特別是現在進城打工人員越來越多,其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在體育教育這一方面,由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不高,體育課程得不到重視,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發展得不到相應的教育,表現在很多方面,下面主要從體育場地與設施和體育教師教學水平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2.3.1、體育場地與設施
體育教學設施是體育教學活動賴以生存的必要環境,而且會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優良的教學場地與設施,能夠促進科學教學的實踐,并能影響教師和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還能影響教師和學生對教與學的態度。由此看出,體育場地與設施的好壞對于體育課程的銜接有很大的影響。在經濟落后地區,學校可以提供的場地與體育設施不完善,學生學習的體育項目主要以田徑為主,球類為輔。而在經濟發達地區,學校可以提供充足的場地與體育器材,學生學習的體育項目除了田徑、球類以外,還有游泳、網球、體操等運動項目。在中小學階段,經濟發展對體育課程的銜接問題影響并不明顯。但是在高中和大學階段,由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學生通過考試進入經濟發達地區進行求學,在求學過程中,參與的體育課程缺乏明顯的銜接性。
2.3.2、體育教師教學水平
一位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會影響到一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高低。特別是經濟落后地區的小學體育教師,很多都不是專業的體育教師,不了解體育教學這門課程的基本原理。大多采取放羊式教學,學生通過對體育課程的學習,并未掌握到一項體育技能,這也就為以后學生在高學段學習時造成了體育技能盲區。而經濟發達地區,學校的師資要求都有嚴格的規范,體育教師都是體育教育專業的,有豐富的教學理論與經驗,因此教出來的學生相對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學生,有比較全面的體育技能與體育常識,為下一個學段的體育學習提供了一個好的保障。
3.1、對不同學齡段制定有針對性教學目標
體育的本質功能是通過合適的身體鍛煉手段來達到增強體質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面對不同學齡段的學生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生長發育特點和心理特點,制定適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適應該學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使各學段所安排的體育教學內容形成系統,符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總要求。
在根據郭建營的體育課程的三維觀的觀念下,概括出各學段的階段性目標:小學階段,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育方面都還不成熟,對所有事情都充滿了求知欲望,模仿能力強,所以該階段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為主,發展學生的基本體育活動能力,為以后學習體育課程打下堅固的體育基礎。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期,心理還不成熟,因此在該階段主要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對各種體育活動的初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體育健康常識,形成終身體育的初步概念。高中階段,學生身體處在發育鼎盛時期,有了較強的競爭意識,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在該階段主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兩至三項體育技能,傳授相關的體育知識和相關體育活動的技戰術,并且可以進行相關的體育競賽,加強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大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基本完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主見能力,因此大學期間課程應該是個性化和自主化的,使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到一至兩項體育技能,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使所制定的各學段的教學目標,由易到難、不重復,形成一套循循漸進的教學目標。
3.2、加強各學段體育教師交流
由于各學段是升學體制,必然會存在學生化整為零的情況,為了達到各學段體育課程銜接的有效性和進一步開展體育課程,要加強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體育教師的交流。具體交流手段可以是在同一地區的各學段教師通過每年一次的會議交流達到相互之間教學任務的轉接;也可以是每一階段的體育教師對每一位學生做一份體育課程檔案,從入學至學業完成階段,該檔案都跟隨學生,這樣也是間接的加強了各學段的體育教師的交流。以上兩種建議都是要在加強教師責任感和學校監督工作力度的基礎之上完成的。
這樣可以使各個學齡段的教師可以了解到以后自己學生的基本情況,為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打下基礎。同時,體育教師可以在接觸新學生時,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促進不同階段體育課程銜接,也可以通過兩至三節的體育課,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之前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等進行全面的摸底和掌握,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在對學生的教學中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3.3、加強對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政策扶持
我國現處于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就我國經濟實力來說,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再加上我國幅員遼闊,勢必會造成經濟地區發展不平衡,教育水平與教學條件也不均衡的現象。我國的經濟發展原則是先富帶動后富,在教育發展方面,也應該是經濟發達地區的教育帶動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針對以上兩點問題提出以下相關意見:
3.3.1、學校體育場地與體育設施
要加大對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資金的投入,統籌安排教育經費的分配,保證經濟落后地區的體育設施能夠滿足學生和教師教學的需求,將體育教學設施的發展建立節省經費的基礎之上,以實用性為目的,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教學要求相一致,符合教學安全和健康的需求。同時加強如城鎮、鄉鎮之間學生的聯系與交流,減少不同區域內學生體育教育及其他方面的隔閡,以促進我國體育課程的銜接。對于部分偏遠地區體育課的教學,可以提倡因地制宜,根據當地風俗與地理環境,教師安排切合實際、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從而解決體育場地與設施的限制。
3.3.2、規范體育教師隊伍,提高體育教師待遇
其次在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規范體育教師隊伍,提高經濟落后地區體育教師待遇,不僅可以留住優秀青年教師,還可以吸引經濟發達地區里優秀體育教師前來支教。規范體育教師隊伍,取消非體育專業教師可以上體育課的資格,對專業體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加強體育教師質量,體育教師不僅要更新觀念,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還要實現“專業型”向“全能型”、“技能型”向“智能型”的轉變。從而可以提高經濟落后地區學生的體育素質,加強區域間體育課程教學的銜接。
要達到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銜接的目的,單單依靠以上三個方面是不夠的,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的研究,還需要經過更多的科學的討論和長時間相應的實踐,摸著石頭過河,逐漸總結出相應的策略與經驗,以更科學更完整的體育教育體系來培養出更多的體育人口,提高我國人民身體素質。
[1]毛振明.對體育課程整體設計(大中小學課程銜接)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9
[2]曾小松.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2.8
[3]郭建營.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的理論構想—體育課程的三維觀[J]搏擊武術科學,2012.2
[4]崔艷艷.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5
[5]李躍.大中小學課程的銜接[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6]郭建營.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的理論構想--體育課程的三維觀[J]搏擊武術科學,2012.2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北京人事出版社,2002
[2]黃波.高校網球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的實驗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
[3]趙靜生.高校網球選項課的教學改革現狀分析[J].體育世界,2006(11)
[4]袁建敏.小組合作學習法之研究與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9)
[5]李少華.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合作學習法的探宄[J].科技資訊,2011,(15):239
[6]袁輝.“合作學習”教學法在乒乓球教學中的應有研宄[J].運動,2011,(17):137-138
[7]畢波等.合作學習在高校男生籃球教學中的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5):68-70
[8]任德利、雷莉莉.網球教學訓練中實施小集團教學模式的實驗研宄[J].教育時空,201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