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鵬,甘柯林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肇慶 526020)
天然藥物學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礦物學、化學、藥理學、中醫學等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天然藥物的名稱、來源、采收加工、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功效應用、資源開發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學科[1];是將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和中藥炮制學3門課程優化組合而成的藥學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2]。本課程具有內容多、信息量大、難以記憶、實用性強等特點。為了適應藥學專業學生特點,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貫徹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新觀念,筆者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同時,結合相關教育理論,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具體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傳統板書相比,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得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起來。但是,如何應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一味地用文字、圖片來演示相關知識,忽視了對多媒體的綜合運用。例如,在講解“中藥的炮制”一節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炮制方法用文字、圖片來呈現,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播放一些中藥炮制操作的微視頻,學生就可以牢固掌握中藥炮制的要點,也可將學生進行中藥炮制操作的實驗過程拍攝下來,做成DV,在課堂上回放,學生通過討論及點評操作不當之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討論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師授課“一言堂”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師生、生生之間展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并將小組意見歸納總結形成討論報告。
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并且思維活躍、勤于思考、勇于拼搏、敢于質疑,因此,課堂討論完全符合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特點。課堂討論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從單純通過教師面授獲取知識轉變為立體式多感官獲取知識。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來綜合分析問題,對知識進行“加工整理”,最后形成“產品”。例如,根類藥材中的白芷、白芍、葛根、山藥這4個藥材在性狀上有很多相似點,講解時歸類在一起讓學生討論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這4種藥材的認識。課前讓學生先查閱有關資料,課上把這4種藥材標本分發給各小組,學生通過眼觀、手摸、鼻聞等多種感官鑒師在組長發言后進行點評,并補充藥材的關鍵性狀鑒別特征(如白芷含有“疙瘩丁”、白芍具有“菊花心”、葛根橫切面具有同心性紋理并且纖維性強、山藥斷面有淺棕黃色點狀物等)。這樣的討論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天然藥物學是一門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課程。實驗探究教學法是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實驗方法探究藥材真偽的教學方法。實驗室研究主要包括顯微鑒別、性狀鑒別和理化鑒別等。例如,在學習人參這個藥材時,通過理論講解,學生對人參的鑒別有了初步認識。人參是一種貴重藥材,市面上銷售的人參,真假難辨,可以通過多種實驗方法來鑒別。如可借助顯微鏡進行顯微鑒別,通過觀察人參的橫切面標本片和粉末特征,看是否有樹脂道、導管是否為網紋導管或梯紋導管、是否含有草酸鈣簇晶等結構,辨別藥材真偽。教師在講臺上利用數碼顯微鏡將觀察到的人參標本顯微特征通過計算機、投影儀投射在屏幕上,讓學生更直觀、清晰地進行觀察。此外,還可以通過性狀的鑒別以及理化實驗的方法來鑒別人參的真偽。
與理論課相比,學生更傾向于實驗課的操作訓練,這正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更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發現新知識、探求新方法。在實驗室進行操作練習,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野外實踐教學法是一種“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學習”的教學方法。天然藥物來源于大自然,因此,在講解藥用植物學基礎知識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在校園內或附近的山上尋找藥用植物資源。當找到藥用植物時,教師通過現場講解,分析藥用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特征,加深學生對所學藥用植物基礎知識的理解。例如:積雪草是南方地區常見的藥用植物,在校園里隨處可見。教師將采摘到的積雪草以實物形式進行現場教學,指出積雪草的性狀特征,如葉子單葉互生、邊緣具寬鈍齒、兩面無毛,花是傘形花序,花瓣紫紅色等,從而使學生更加形象地記憶藥用植物各部位器官的特點。
通過野外實踐教學,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加深對藥用植物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講求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職業技能培養,要求教學內容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然而,高職高專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所以,臨崗見習成為重要的學習環節。臨崗見習主要采用“引進來,走出去”教學模式。
行業專家長期在一線崗位工作,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邀請行業專家給學生授課,傳授工作經驗,對于學生將來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邀請藥廠倉管部門負責人來校講解天然藥物的貯藏,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天然藥物的貯藏和保管知識。
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寒暑假是課外學習的“黃金時期”。利用寒暑假到醫藥企業進行預見習,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藥炮制車間,學生可以深入學習中藥炮制的實際操作方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學生的課余時間非常豐富,引導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學習,對于學生獲取知識非常有益。課余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到藥廠、醫藥公司、藥材市場等地參觀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例如:講解天然藥物貯藏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藥廠或醫藥公司的中藥材貯藏倉庫。學生可以實地了解貯藏天然藥物的倉庫管理以及常用貯藏方法。又如,講解天然藥物的性狀鑒別時,帶領學生到大型藥材市場參觀學習,了解市場銷售藥材的真偽優劣情況等。
臨崗見習教學法能夠使學生更早地接觸社會,將所學知識與實踐接軌,為畢業實習和將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學生在學習天然藥物的性狀鑒定時,主要通過眼觀、手摸和鼻聞等多感官來辨別藥材的真偽優劣。但是,實驗室、標本室里的藥材都是大包裝的,供學生集體學習,學生往往在課堂上記住了藥材的性狀,但課后很快就遺忘了。為加強學生對藥材性狀的記憶,鞏固學習效果,可以采取小包裝標本鑒別記憶教學法,即將300種大包裝的常用中藥材分成若干份,然后用小型透明袋包裝做成標本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帶回宿舍復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內和課外反復記憶天然藥物的性狀特征。對于幾種性狀特征容易混淆的天然藥物,學生還可以將藥材標本裝進書包,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由于校園大、校區多,加上教師工作繁忙,很難保證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課后輔導。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QQ群、微信群等社交網絡軟件的不斷更新,這個問題將迎刃而解。教師可通過QQ群、微信群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可在QQ群或微信群上自行下載,做完后上交。遇到難題時,學生可在群內進行討論,也可以借助QQ或微信向教師單獨請教,獲得“一對一”輔導。例如:教師可以將天然藥物學每章節的復習題放在QQ群內共享,學生自行下載;也可以在QQ群上布置作業,學生下載作業后,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課后在QQ群內進行討論,最后上交作業。教師可在電腦上批改作業,及時了解教學效果。
此外,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天然藥物學還可采用開放式教學法、趣味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等等。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只有在現代教學理念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結合學生特點,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艾繼周.天然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甘柯林,譚雄斯,劉燕.開放式教學在天然藥物學教學中的開展[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2):39-40.
[3]閆位娟,李韜.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J].醫學教育探索,2007,6(9):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