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扣珍,銀國利,徐建軍,蔣錦琴,潘麗紅
(1.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監獄中心醫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醫學微生物學電子圖片庫的構建與應用探討
花扣珍1,銀國利1,徐建軍2,蔣錦琴1,潘麗紅1
(1.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監獄中心醫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根據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形態學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方法構建適合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電子圖片庫。將電子圖片庫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學課堂教學和精品課程網站建設,通過教學資源共享,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醫學微生物學;電子圖片庫;精品課程
醫學微生物作為臨床基礎課,是連接醫學基礎與臨床的橋梁,教學中各類病原微生物的形態描述多,易混淆,需輔助大量的圖片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類學科教學。多媒體在形態學教學中,通過使用大量不同形式的教學圖片,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從而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2-3]。基于此,我們構建了醫學微生物學數字化的教學圖庫,并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構建過程和具體應用介紹如下。
1.1 圖片素材的收集、分類和處理
(1)與臨床醫院合作,節約實驗成本,獲取多種細菌樣本。在臨床病原菌鑒定工作過程中,就地取材,用數碼相機和數碼顯微鏡直接采集典型細菌菌落特征及染色標本鏡下形態;跟蹤臨床患者,用數碼相機采集患者局部典型癥狀(尊重患者隱私),了解細菌的致病性。(2)利用數碼互動實驗室數字圖像采集系統,獲取質量好、清晰度高、形態有代表性的多個視野下不同放大倍數的微生物學典型菌株的形態、染色標本鏡下形態圖片,用數碼相機拍攝成JPG格式的圖片儲存。(3)收集本專業各種教材、學術專著、醫學雜志、專業圖譜、光盤、互聯網相關網站上關于各種微生物基因結構、電鏡照片、生活史、致病機理、患者典型癥狀的圖片。
1.2 圖片的分類和歸檔
將圖片按醫學微生物學章節和各細菌種屬分類整理和編號。將細菌的生長特征、鏡下形態、生化反應以及致病癥狀等圖片進行組合,形成一個文本框,點擊界面上指定細菌,此細菌所有屬性就能展示在一個文本框內。
1.3 圖片的處理
運用Photoshop、CS軟件進行圖片編輯處理,所有素材均經過二次加工,對每張圖片的典型特點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箭頭或數字標注,并配備文字說明。
通過目錄表實現分層瀏覽。系統地以醫學微生物學的章節為對象建立目錄表,按照對圖片資料的分類設計分別建立章目錄表和節目錄表。兩個目錄表通過共同字段(章編號)進行連接。章目錄表是節目錄表的檢索依據,節目錄表是按照不同章節瀏覽資料的依據,見圖1。
2.1 支持圖片標簽,實現標簽瀏覽
層次瀏覽模型本質上為圖片做了分類,形成一棵分類樹。在實際操作中,任何一個系統都很難存在標準的分類方案,一張圖片很可能同時屬于多個類別,或者無法歸類到現有類別。標簽瀏覽以一種平鋪的方式展現圖片,正是層次瀏覽的有力補充。系統建立一張標簽表,形成圖片和標簽直接多對多映射關系,點擊界面上指定細菌,細菌所有屬性就能展示在一個文本框內。
2.2 支持關鍵字搜索
搜索和瀏覽是獲取信息的兩種方式,系統引入搜索引擎中使用的倒排索引技術,對圖片名稱、圖片描述、圖片標簽等各類文本信息建立索引,提供關鍵字搜索服務。
3.1 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電子圖片庫的構建為授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和制作平臺,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重組性。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圖片用于教學,節約了收集資料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素材庫中的圖片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表現力豐富且交互性強。多媒體課件中清晰的圖片使單調枯燥的微生物學知識趣味化,使晦澀難懂的理論學說變得形象、直觀和真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電子圖庫系統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經濟實用、操作方便,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有力地推動了形態學科教學改革,在教學中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廣闊的應用空間[4]。
3.2 精品課程網站建設中的應用
將構建的電子圖片庫應用于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便利、資源豐富的學習平臺,在時間和空間上大大擴展了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范圍[5-7]。學生可利用計算機本地或遠程進行查閱和學習,對沒有掌握的內容反復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使醫學微生物學形成了符合現代學習理論的多層面學習構架。同時與省級精品課程網站相連接,通過外網也可訪問,滿足了校外學者的使用,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共享,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綜上所述,電子圖片庫是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素材庫建設中我們也體會到醫學微生物學電子圖片庫的建設是一項細致和長期的工作,是一個不斷完善補充的過程,需要與臨床醫院緊密合作,獲取最前沿、全面、典型的圖片素材。因此,如何進一步開發利用電子圖片素材庫,還有待于繼續研究。
[1]張艷,吳移謀,譚立志,等.醫學微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4):337-339.
[2]王雅琴,李衛紅.建立醫學形態圖片素材庫的方法和意義[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2,16(5):278-279.
[3]陳金寶,季雪芳.談現代醫學教育資源庫的應用與創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1,15(4):215-217.
[4]朱曉彤,陳忠科.醫學影像學電子圖片庫的建立及多重功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5):37.
[5]湯陳堅.微生物教學中寓教于樂的幾點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6):986-988.
[6]呂嘉櫪,秦俊哲,張智維,等.微生物學多媒體教學模式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03,30(6):124-126.
[7]梁旭方,彭婧,周天鴻.整合現代教育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因組學創新教學模式[J].遺傳,2007,29(4):508-512.
G40-057
A
1671-1246(2015)08-0025-02
2012年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項目(2012XJJG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