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興
我國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
翟永興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數字出版得到了快速發展,并逐漸成為我國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必須看到,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作品在傳播過程中的版權問題越發突出。數字出版重在版權保護。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的現狀,提出在保護數字出版版權方面應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現狀;對策
[作者]翟永興,河北大學出版社。
數字出版是以互聯網為傳播平臺,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出版過程。數字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在目前階段,數字出版的形式不僅包括書籍、雜志、報紙等傳統出版物的網絡版,還包括網絡新聞、各網站的網絡服務信息等內容。近年來,我國的數字出版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出版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字出版重在版權保護。只有充分尊重和保護版權,在一定時間和一定范圍內,賦予作品創作者對其作品的傳播和被使用擁有支配與控制的權利,才能有效地激發個體的創造性,并最終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我國的數字出版仍處于起步階段,在作品傳播過程中,經常出現版權糾紛以及盜版侵權的問題。本文從我國保護版權的宏觀戰略、法律法規、網絡技術、著作權管理制度等四方面分析我國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現狀,提出在版權保護方面應采取的對策。
(一)我國保護數字版權的宏觀戰略
數字出版業作為新興產業,憑借其快速的發展和廣闊的前景,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均將數字出版和數字版權列為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十一五”“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和新聞出版總署下發的《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都重點強調了保護數字出版版權的問題,提出要嚴厲打擊各種侵權盜版行為。隨著國家規劃和意見的出臺,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將更加重視數字出版業的發展,為數字出版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更好地保證數字出版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二)我國關于數字版權法律法規
目前,在數字出版方面,我國的立法并不完善,在侵權界定、處罰種類等諸多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定。1990年,我國頒布了《著作權法》。然而,當時的數字出版正處在萌芽時期,《著作權法》中并沒有提及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問題。2001年,在《著作權法》第一次修訂中,首次提及了“信息網絡傳播”的概念。2000年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2002年制定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都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受到了現實的嚴重挑戰。2006年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對侵權范圍的規定也不夠明確,對數字出版物的合理使用范圍界定十分模糊,這使得在處理數字版權糾紛案件時面臨重重困難。
(三)我國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數字版權保護要以技術保護為依托,只有通過保護技術的提高,數字出版物的版權才能得到實質性的保護。目前,數字出版企業在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方面采用較多、較為成熟的技術是數字版權保護技術(DRM)。它通過加密、數字水印、身份認證等方式保護數字資源不被非法傳播和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版權保護問題。當前,國內主要有以下DRM應用:方正Apabi電子書系統、移動應用、流媒體應用開發、電子文檔應用開發、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等。總的來看,我國的DRM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云計算、大數據、P2P技術等電子技術的發展,DRM技術如何與之結合是一個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同時,DRM技術自身涉及的層面較多,行業內對這一技術的諸多關鍵方面并未達成一致的標準,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可操作的技術框架。
(四)我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于2005年開始實施,為我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有助于規范著作權集體管理,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等。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一些版權保護的團體組織,例如中國版權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等,其目的是通過專業的機構和方式,利用社會集體的力量維護版權,并進行反盜版活
動。版權保護組織的建立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正版、反對盜版、保護網絡著作權的良好氛圍。
不過,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仍處在較為落后的階段,還需進一步發展完善。其一,未充分體現自愿原則,如規定著作權人在授權著作權管理組織代為行使權利后,不能在約定的期限里自己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原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其二,使用費爭議解決機制的缺失,如規定作品的使用費用標準統一由集體管理組織負責制定的,往往不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及時調整。其三,延伸集體管理制度的缺失,如未加入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利人在受到侵害時無法尋求法律救濟。
(一)加大保護數字版權的宣傳力度
社會民眾的版權意識與版權保護工作開展的效果密切相關,因此,為了加強數字版權的保護工作,最重要的便是提升社會民眾對數字版權的保護意識:第一,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對保護數字版權的宣傳力度,創建良好的數字版權保護氛圍。第二,數字出版企業要樹立現代化的出版觀念,增強自身的版權保護意識。第三,組織對數字出版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數字版權意識,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培訓機制。第四,組織高校的教育培訓講座,開設與數字出版相關課程,使學生加深對數字出版業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數字版權意識。
(二)逐步健全數字出版的法律法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具備了明確的法律法規,在處理數字版權的糾紛時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數字版權的相關規定還不夠明確,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較為滯后,因此,健全我國的數字出版的法律體系迫在眉睫。首先,要結合網絡環境的實際情況更新版權保護的相關制度,對各項規定進一步明確細化,著重解決現實操作中的各項問題,創建良好的數字出版環境。其次,深入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數字版權保護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逐步完善我國數字出版保護的法律體系。最后,可由政府部門、行業代表、法律界代表組建侵權行為認定委員會,建立網絡侵權行為認定標準,保護數字出版的版權。
(三)創新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我國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仍處在起步階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技術,很多核心技術仍需依靠國外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為使數字版權技術發揮真正的作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結合數字出版行業的實際需要,制定統一的數字版權保護標準,依靠政府的力量出臺相關標準,加強不同標準體系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共同發展。第二,目前我國的數字出版版權保護技術大多來自國外,成本高而且可推廣性差,國內急需組織核心力量發展防盜版技術,以降低數字出版的成本,解決數字出版的盜版問題。第三,建立數字出版版權保護平臺。通過平臺發布著作權人、版權歸屬、交易認證等相關信息,實現數字出版信息的共享,逐步建立并完善數字出版的市場環境。
(四)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我國現有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但是仍存在不足之處,應需要根據市場的發展,及時修訂完善:第一,應當確立自愿原則,充分尊重權利人的選擇,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愿意來選擇集體管理組織以何種方式來管理其權利。第二,建立使用費爭議解決機制。收費標準的確定要經過各方充分協商,達成各方都滿意的使用費標準,并能夠根據市場的發展及時調整。第三,引入延伸集體管理制度,使未加入集體管理組織的著作權人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也能享受法律的保護。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出版行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技術的挑戰。我國的數字出版版權保護面臨著法律法規、版權保護技術、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問題,但是相信在未來,依靠國家政策扶持、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提高數字版權的保護意識,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創新數字版權保護技術以及不斷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等策略措施,數字出版行業將迎來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張大偉.數字版權:互聯網精神和版權管理制度[J].國際新聞界,2009(9).
[2]郭佳佳.數字出版的版權問題探討[J].新聞世界,2012 (3).
[3]李薇.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未來實施策略[J].出版參考,2013(10下旬刊).
[4]王哲.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對行業的影響初探[J].中國版權,2014(5).
[5]王小麗.論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4(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