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娜
關聯理論是法、英學者斯鉑佰和威爾遜在其合作出版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1986/1995)專著中提出來的,1995 年二人又出版了該書的修訂版[1]。交際在他們眼里是個認知的過程,讓雙方當事人都互相明了的前提就是雙方具有關聯性的認知模式。最大關聯和最佳關聯是關聯里的兩個主要機制。最大關聯是說在一段對話中,聽者在理解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盡可能的小但是得到的感知效果卻是最佳的;最佳關聯是說在一段對話中,聽者所獲得的語言感知效果是在其付出了有效的努力之后而得到的。關聯理論在英語口譯中的應用恰恰就體現了其認知性,這里面的研究重點是口譯者的交際能力。英語口譯在關聯理論中是一種對推理的闡述活動。英語口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種在不同的文化之間游走的交流,是一種文化現象的闡述,它將一種語言像編碼一樣重新整合輸出成另外一種語言的無休止的過程。
關聯理論是站在認知的角度去看待交際的本質,關聯理論認為交際是一種明示-推理的過程。語言使用的推理是認知語境為其提供的技術手段,而它的基礎則是關聯原則和最佳關聯假設。
在交際的過程中,我們要用關聯理論來思考問題,關聯理論實質就是個推導的過程。我們要通過大腦思考,從能力的角度而不是行為的角度來思考,關聯理論是語言通過大腦,在大腦的機制處理下生成新的語言,是一種思考轉換機制,而不是語言本身在交流的過程中的體現,斯鉑佰和威爾遜認為在交際中人類最大的依賴是人腦機制主導的推理能力。
嚴格來講,關聯理論只在一種交際中適用,也就是明示-推理交際,簡單來說就是關聯理論更適合明示交際[2]。按照斯鉑佰和威爾遜的理論,明示交際是交際過程中交際的一方發出的刺激,讓想要表達的事情在交際雙方之間相互明了,并且通過這個刺激使聽者對于對方想要表達的事情更加明確。對于聽者來說,明確假設集合是通過在語境中推理實現的,而關聯理論就是對語境推理起到了指導作用,其中就涉及了關聯性和關聯原則兩個重要的理論。
斯鉑佰和威爾遜在關聯理論中所闡述的關聯性也就是談話的內容和語境等,使受體對于語言有了不同的理解,不過受體并不是在所有場合都能理解談話中所要表達的全部含義,它只不過使用較為簡單、普通標準去理解語言,而這個標準足夠讓受者認定為這就是唯一的解釋,這就是關聯性。關聯性的核心理論是人們在交際中產生最佳關聯的期待就是交際中的關鍵,也就是說最佳關聯是期待交際雙方中傾聽的一方在理解話語的時候,能夠用最小的努力來做到最大語境理解效果。在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心理作用,關聯理論都遵循著這樣的原則:在明示交際中每一個交際都假設有自己的最佳關聯性。所以,當人們在進行交際活動的時候,都習慣性的做一個假設,也就是交際者覺得受者不需要花什么努力就能達到最佳的語境效果。對于關聯理論和明示交際,如果交際的目的是對于認知環境中想要表達的事情做到相互明白的話,關聯理論就為這種目的起到了實現的助力作用。
交際主要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行為,它主要通過語言這一傳播方式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對事物的態度、看待問題的觀點等。但是,要想在交際中用語言準確、流暢地交流信息、感情、思想、態度、觀點等內容,關聯理論認為不是語言的基本功能所能解決的,因為語言的基本功能是表達語義、解釋語義。
商務英語這門語言也是一門修辭藝術的語言,在商務活動中,要想不出現摩擦,在友好的情況下贏得經濟效力,這就需要在語言中使用修辭方法,使得語言變成有效的交際。一個商務活動的全過程主要有磋商、保險、運輸、索賠、理賠等各個方面。在這些過程中,節約時間就是賺到金錢,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要盡量的簡潔、客觀。為了保證商務文體的嚴肅性和邏輯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對語言進行修飾時盡量不要使用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簡練、客觀的語言環境中贏得經濟效益。
在商務英語口譯中,交際者之間不僅存在母語環境、語言建構、語言熟練程度等差異,還存在著商務專業綜合素養的差異。其中,商務專業綜合素養的差異經常是商務英語口譯的主要交際障礙,因此,商務英語口譯是專業的、特殊的、高級的英語口譯類型。進行商務英語的口譯時,交際者之間如何破除商務專業素養差異產生的交際障礙,是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需要重點注意的地方。
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如何對共處的認知環境成功地進行認識和把握就是破除交際障礙的關鍵。同時,由于商務活動的特殊性,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共處的認知環境存在一定的隱蔽性,交際者之間對共處的認知環境進行認識和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商務英語口譯研究的突破點就是怎樣引導交際者對共處的認知環境進行成功的認識和把握。
關聯理論提供了我們引導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對交際者之間共處的認知環境進行成功的認識和把握的思路[3]。Sperber 和Wilson 提出,“對語義的表達和解釋,必須與其他事物發生關聯,是在與其他事物的關聯之中進行的”。雖然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共處的認知環境存在一定的隱蔽性,但是商務英語口譯仍然存在共處的認知環境,商務英語口譯對語義的表達和解釋,仍然是在與其他事物的關聯之中進行的。
在關聯理論中,語言有描述性和解釋性兩種使用方式[4]。英語口譯是對于話語的解釋性使用。語言在進行解釋性使用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是原語和譯語應該達到一種解釋性相似。原語與譯語的解釋性相似越高,所能表達的意義就越深刻。英語口譯是個不會停止的語言活動,很多專家學者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關聯理論在英語口譯中的應用還是很強大的,這個理論的框架能夠左右人的翻譯活動,而且關聯理論也是在翻譯過程中起到平衡的作用。所有的英語口譯翻譯的前提都是要充分理解原話的含義,英語口譯工作者關鍵就是靠最佳關聯來推理交際意圖,推理出語境的深層含義。英語口譯是一種認知的過程,也是一種交際活動,關聯理論的理論認為英語口譯工作者是把原話重新整合變成新的語言的一種動態明示交際的推理過程。英語口譯工作者需要盡量地根據原話的內容,去推斷話語內容和交際者的意圖,英語口譯工作者同樣需要在自己動態的活動中來對原話加以解讀和復原。綜上,關聯理論是話語交際的一個行為過程,而這個推理過程的依托就是關聯性。
站在關聯角度看待英語口譯,口譯就是一個同時涉及聽受雙方當事人和英語口譯工作者三方面的互動過程,語言經過輸入輸出兩個活動之后就一定會有文化缺失,所以不能用對等原則來對翻譯的成敗作衡量。關聯理論在英語口譯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信度,也就是說在保證翻譯的效果的前提下,口譯工作者需要盡可能地跟原意靠近,提高對于原話者的忠信度。關聯理論下的明示交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明示交際就是個不能完全對等的過程,英語口譯工作者的責任在于防止聽者誤解話語的含義。所以口譯工作者需要先明了原話的含義,然后才能夠準確把原意再現給聽者,才能使聽者解讀原話的說話人預設成為可能。
交際的成功與否的決定權是在話語和語境的最佳關聯,英語口譯工作者需要盡可能地為聽者營造出最佳關聯的語言環境,以求達到與原語達到“神同步”。
關聯理論的明示—推理模式存在交際中個體認知的差異[5]。明示只是提供刺激去改變受話人的認知環境,讓受話人根據刺激和語境假設去推導發話人的用意,因此往往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信息偏差。但是,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具有特殊性,受話人根據刺激和語境假設去推導發話人的用意,如果發生信息偏差往往就會造成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的失敗或事故。因此,在商務英語口譯中,研究怎樣成功地認識和把握雙方共處的認知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傳遞受話人最佳的關聯是商務英語口譯工作者所要追求和努力的。關聯理論下的英語口譯并不是說要把原話是什么就譯成什么,只是需要闡明在最佳關聯理論的指導下英語口譯工作者可能需要將原話翻譯成什么。
[1]歐丹.從關聯理論下的明示推理模式看《圍城》的英譯本[J].宜賓學院學報,2008.
[2]游玉祥.關聯理論與語境研究的范式演進[J].寧波大學學報,2011.
[3]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治琴.關聯理論對翻譯的詮釋及對語言形式翻譯的指導[J].上海翻譯,2005,(2).
[5]李煒.國際貿易中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差異及應對策略[J].中國商貿,2012,10(10):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