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金
高校數學教學理念更新與教師角色轉換
苗志金
教師是實施高等教育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能力和教學角色的轉換對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當前社會亟需大量的復合型人才,所以,高校教師應實現角色的轉換,以滿足新課程改革對高校數學教育的要求。
高校數學教學;教師素質;角色轉換
在新的社會需求下,各高校的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角色,不斷地為社會培養復合型的人才。
高等數學教育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實施課程,二是預期課程。預期課程的內容主要是教授專家制定的,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是無法改變的,它是高等教育的標尺。實施課程的內容是教師通過理解預期課程的內容,結合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因此,為了更好地更新高校數學教學理念,教師需要迎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并體現創新精神。首先,對預期課程的設計要符合數學教學的要求,體現的知識要全面,并且具有針對性。其次,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要充分理解預期課程的內容,并按照其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另外,教師的自身素質將影響預期課程的教學效果。不難看出,高校能否成功更新教學理念,最關鍵的就是要看高校教師能否將預期課程的內容很好地落實到實施課程中。
(一)引導者角色
高等數學知識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能再扮演“權威者”的角色,而應當適時地轉換為引導者,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和創新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素材,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提供圖畫或視頻等,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合作,師生共同評價學習成果,并得出相應結論。
這種新的教學角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使他們拓展了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提升其綜合素質。
(二)合作者角色
師生之間要相互學習,通過彼此的交流,最終將問題解決。教師不但要不斷地肯定學生的觀點,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還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三)創新者角色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創新研討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并激發其產生創新的興趣。還可以舉辦一些創新型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實際體驗創新的魅力。教師適時地轉為創新者,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為創新型社會提供人才。
(一)要有創新精神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高校的課程結構改革,旨在提升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這一目標對數學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打破固有的觀念以符合時代的需求,培養創新的精神,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并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結合自身的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及敏銳的觀察能力。
(二)要與時俱進
新教學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此為基礎的教育方式也從傳統的“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發掘學生的個人潛能,提升其求知欲望。教師要與時俱進,改變教學方式,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重視他們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要更新知識結構
在新課標下,高校的數學教學雖仍講授原有的內容,但也補充了一些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內容。所以,教師要及時儲備新的數學知識。在經過自學、經驗交流及進修學習之后,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的數學理論知識,在實際的教學中,將數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構建新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適應新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
(四)要終生學習
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不斷創新數學思維,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數學人才。
(五)要提高綜合素質
新課標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淡化了專業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在課程設置上,教師可在共同課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不同的系列,以便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課程體系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以及社會對人才的具體需求提出了新的設置,要提供不同側重點的學習內容和實踐活動。
這種課程體系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掌握數學知識的完整性,并有勝任不同課程的教學能力,包括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不再單純地是解惑者,還應是數學問題的診斷者,學生學習的啟發者,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和職業需要,并指導他們根據自身能力和喜好選擇相應的課程。
(一)把握新課標
“少而精”是新課標中數學教學的原則,教師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其基本能力,訓練他們應用的基本技能。與此同時,教師要增加部分基礎的、已廣泛使用的新知識。要掌握新教材的教學體系,了解其中的新內容,熟記重要的知識點。在教學中,要控制好教學的難度,重視數學的應用性特點,加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
(二)多媒體教學
數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和推理性,仍要適當地運用“粉筆+黑板”的模式。在教學中,關于數學的定義和定理及例題,可以使用多媒體,而在算式證明和解題時,就要采用“粉筆+黑板”的模式。圖1是課件設計開發的流程圖。

圖1 課件設計開發的流程圖
(三)多層次教學
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采用多層次的教學方式,提高其學習興趣,讓他們學有所獲。
(四)雙語教學
數學教師的雙語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外,還可以為其創設外語環境,提升他們的外語應用能力。雙語教學也會提升數學教師的外語能力,為外語教師減輕教學壓力。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高校數學教師擁有“雙語教學”的能力。
(五)開設講座
高校數學教師開設數學講座,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討論數學的新趨勢等,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進一步鞏固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并進行討論和報告,提高自己的數學素質。
[1]鄧秀華.高校數學教學理念更新與教師角色轉換[J].新西部(理論版),2014(18).
[2]李婷.高校數學教學理念更新與教師角色轉換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1).
[3]黃朝霞.論高校數學課程理念的更新與教師角色的轉換[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1).
[4]金愛冬.數學教師信念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5]景韻.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研究[D].西南大學,2014.
[6]葉立軍.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7]王中華.個性化教學背景下教師文化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魏明程
G642
:A
:167-6531(2015)24-0141-02
苗志金/鹽城高等師范學校講師,青海師范大學在讀碩士(江蘇鹽城2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