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李曉玲
摘要:農村信息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針對湖北省農村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湖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村信息化;現狀;對策;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F626;F3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1-0223-03
當前,人類正進入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已成為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動力,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村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1]。湖北省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地帶,特殊的氣候與地形決定著其農業大省的地位,研究其農業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情況,對于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區以及全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在湖北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推進和省市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湖北省的農村信息化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搭建了實用有效的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了涵蓋湖北省農業生產全方位的信息資源,推出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手段,初步構建了“省-市-縣-鄉”緊密互動的農村信息服務組織體系,選聘了一支服務熱心、技術精湛的農技專家服務團隊;農業技術的應用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建設成效顯著。但同時尚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分析湖北省農村信息化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加快湖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湖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健康穩定推進提供參考。
1 湖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
1.1 農村基礎網絡建設全覆蓋
截至2007年底,湖北省全面完成行政村電話“村村通”工程。湖北省鄉鎮寬帶覆蓋率達到99.8%;行政村寬帶覆蓋率達到31.0%,實現了農村網絡基礎建設跨越式發展。2012年湖北省農村形成以無線覆蓋網絡為基礎,光纜和數字微波傳輸為干線,有線廣播電視網為主體,衛星覆蓋網、寬帶IP網為補充的多功能、多手段、交互式、現代化的新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大格局,使湖北省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8.0%以上。
1.2 農村信息服務推廣手段多樣化
目前,農村信息服務推廣手段形成了上下聯動的局勢,建立了以服務“三農”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強了科技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效果。具體展示在以下方面:一是大力開展陽光工程培訓。截至2011年7月,湖北省共完成農民陽光培訓人數18.34萬人,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大大提升了農民的創業就業能力,加快了縣域經濟發展;二是進一步強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從2011年開始,每年選派約1 500名技術專長突出、各地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到縣(市)工作,以充實縣(市)科技人才隊伍,增強科技支撐地方產業發展能力;三是大力發展“院縣共建”專家大院的新型農技服務模式。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各縣(市)專家聯合開展技術服務,將一流的農業專家、一流的科技成果、農作物新品種和技術和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將農業生產問題解決在田間地頭,有效地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促進了農民增收,并初步構建了“農、科、教”三位一體的農業技術推廣新體系;四是扎實推進農村科技信息化建設。湖北省星火科技“12396熱線”以多樣、及時的信息服務縮短了科技部門及農村科技服務人員與農民的距離,為農民解決種養難題提供了有效幫助,為農民創業致富搭建了堅實的平臺,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1.3 農村信息服務組織體系初具成效
農村信息服務組織體系建設情況主要表現在:基層公共信息服務站建設已有相當的基礎;專家信息員服務隊伍已初具規模;湖北星火科技信息服務及農村遠程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縣域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組織體系更加完善、有力,服務手段更加豐富、實用,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有效。
1.4 農業信息網站及資源建設集中
湖北省農業廳構建的以湖北農業信息網為龍頭,以農產品供求、農產品網展、畜牧獸醫、種子、植保、環保、雙低油菜等專業網為骨干的農業信息網站集群。湖北省科技廳建設的湖北農村科技信息網主平臺包括湖北農技110服務網、中南農業遠程教育網、湖北新農村培訓網等一批專業服務子網。湖北省委組織部建成的“荊楚旗幟網”開設有黨員教育、新農村建設、基層黨建、政務公開、政策法規、遠程教育、市場信息、科普知識等22個欄目。還有湖北省文化廳組織建設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湖北省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網(扶貧辦)、湖北農業遠程教育網、湖北農村共青團網、湖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興農網(氣象廳)、神農信息網等。
1.5 農業科技創新應用逐步深入
湖北省農業長效發展主要得益于科技進步,在農業科技的持續支撐下,通過產業組織創新,湖北省建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農業板塊,培育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化組織。同時,隨著農業企業實力的增強,企業在農業科技活動中的重要性也正在逐步增強。企業的科技活動、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經費的投入都在明顯增多。企業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意識逐步增強,有效推動了湖北省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農產品生產及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高。
2 農村信息化服務存在問題
雖然湖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獲得了顯著成效,但要持續發揮農業科技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對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支撐的長效機制,仍有幾個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如信息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基層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不夠完善等,基層鄉鎮信息服務站雖得到了初步建設,但缺乏長效運行機制,管理松散,經費緊張,難以為繼;農民信息利用能力有待加強;目前湖北省農民仍習慣于按政府指令安排生產和經營,農業信息意識和利用信息的自覺性較差;農村網絡仍落后于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調研發現,政府對農村網絡建設重視度不夠、各級政府計費投入不足,網絡費用高、網絡設備價格昂貴是當前阻礙廣大農民享受先進信息服務的主要原因;農業新信息、新技術質量仍需加強,咨詢專家信息來源不夠,各專家都有自身的業務工作,特別是長期在田間地頭服務的專家,都是各農業服務部門的中堅力量,兼任農村農業科技信息指導工作,自身工作一旦繁忙,不能及時提供和更新信息資源。endprint
3 推進農村信息化服務的對策
農村跨越式發展是一種高水平、趕超先進、科學和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農村農業科技信息作為重要支撐。實現農村信息更好服務于農村跨越式發展,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著力推進科技支持農村發展工作。
3.1 加大輿論引導,提高思想認識
要利用各種媒體和手段,加大宣傳和輿論引導,進一步提高各類相關主體對農村信息服務支撐農村跨越式發展的思想認識。要強化各級政府對農村信息服務是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重要支撐的基本認知,還要增強農業企業及各類農業生產經營者對農村農業科技信息獲取與應用的觀念意識。
3.2 加強部門協作,整合信息資源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任務重,需要多部門協作與配合。整合相關各部門資源,建設覆蓋科技、政策、市場、供求、氣象、教育、就業、培訓等內容的適用農村綜合信息資源庫,豐富農村信息服務平臺的信息內容。
3.3 提升信息化技術研發能力
針對農民民生信息化需求及農業產業信息化需求,開展信息技術應用集成與創新,培育湖北省農村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研發團隊,加強與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研發單位的合作。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建設信息服務模式和長效運行機制,逐步引導面向農業產業開展純市場化的信息服務。
3.4 統一信息平臺
按照“統一門戶、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的要求及“分布式集中管理”的思路建設全省統一的農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各地區、各行業建設平臺的上移,動員各方力量參與農村信息資源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以信息服務站、信息員為主體的農村基層信息服務體系,根據現有基礎分清主次,先易后難,加速推進信息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服務“三農”。
3.5 拓展信息服務產品
一是建立面向產業的信息服務,如動植物遠程診斷系統、特色農產品生產環境信息監測與調控系統、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農產品電子交易系統和湖北“兩區”生態旅游信息服務系統等。二是建立面向農業管理決策的信息服務,如農村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生豬市場監測與預警系統、農業生產大面積農情遙感監測系統和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對接系統等。三是建立面向民生的信息服務,如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培訓系統、農村政務管理信息系統、應急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農村合作醫療信息服務系統和面向農民工的信息服務系統等。四是建立多媒體呼叫中心。多媒體呼叫中心是基于3G技術條件下的新型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多媒體呼叫中心采用信息協同技術將電話呼叫、網絡呼叫、遠程視頻、手機短信及3G可視呼叫等多種服務功能有機融合,為用戶提供實時互動、方便快捷的服務手段和途徑。拓展農村信息服務產品,有利于促進農村信息服務個性化與專業化,可有效促進農村信息服務市場發育,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信息服務持續與長效的問題。
3.6 建設“協調統一”的新型農村信息服務組織體系
一是建立“一把手掛帥,多部門聯動”的管理體系。二是按照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扁平化布局原則,建設省級綜合信息服務中心、市(州、縣)綜合信息服務中心、鄉鎮信息服務站(點)三級信息服務機構組成的新型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三是加強農村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重點建設咨詢專家和信息員兩支隊伍。另外,還要重視湖北省農村廣大基層干部培訓,將這一群體作為農村信息化產品的前沿領導者和傳播者。通過與農村基層干部的優良合作,培養終端意見領袖傳播者,掌握人脈與事脈,對直接消費群體的情況有更高速的溝通與了解渠道,從而避免中間環節繁冗造成的部分信息失控。
3.7 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工程”
鞏固開展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創新創業活動。加快農業專家大院、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專業技術協會等新型農業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提高對廣大農民的專業化技術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培訓網絡,支持有關涉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發展,采取課堂授課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面向農村青年的職業技能培訓。
3.8 完善信息化市場運作
在不同的應用領域和發展階段,農村信息化運行機制有所不同。在農村信息化探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政府引導、培育農村信息服務市場的原則,遵循市場發育各階段的規律,探索建立多型并舉、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多管齊下,保障農村信息化技術提升及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實現農村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4 小結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進入21世紀,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勢在必行。農村信息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務“三農”,促進社會經濟發展[3]。湖北省應充分整合省內農村信息服務資源,構建湖北省農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湖北省農村信息資源中心和農業多媒體呼叫中心,面向全省五大優勢產業主產區開展信息技術的應用示范,探索農業產業信息服務和民生信息服務的長效機制和模式,培養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以推動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城鄉統籌[4],助推湖北省經濟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弘博.搭建信息技術平臺擴展資源配置領域[J].吉林農業, 2012(3):40-41.
[2] 王云豪.湖北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 方鳳玲.農業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2(6):195-197.
[4] 鄭建初,劉華周,黃 俊,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J].江蘇農業科學,2006(1):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