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福 奇
(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 安徽 安慶 246133)
?
基于形式語言學的漢語條件句新解
佟 福 奇
(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安慶246133)
摘要:以往條件句的研究主要依賴對語言的直覺經驗,對其語義生成和理解過程的研究相對欠缺,特別是對漢語條件句語義的整體關照嚴重不足。采用無條件句、目的句、轉折句這一類名稱,不利于對條件句做出根本性的梳理,致使很多句式的語義仍然沒有揭示清楚。對漢語條件句及相關句族有必要重新審視。
關鍵詞:條件句;充分條件范疇;邏輯語義;缺省推理
邢福義《復句與關系詞語》是較早的復句方面的研究專著,對復句和關系詞語做了詳盡的考察[1],而其《漢語復句研究》是漢語復句研究的標志性成果[2],這些研究都是開創性的,已經對條件句有了很深刻的認識。然而一個關聯詞語所聯結的條件句(有時也聯結單句形式)往往表達了一個推理過程,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條件命題,這在邢福義先生的研究中是沒有做到的。王維賢《現代漢語復句新解》則側重邏輯分析[3],沒有認識到條件句的語義是和推理結構密切相關的。邏輯學界也是如此,如李小五《條件句邏輯》[4]從純邏輯的角度對條件句邏輯做出了精深的論述,但研究的重點也并不是對漢語條件句語義的開掘,同樣沒有從推理結構的角度來關照漢語條件句的語義問題。綜上所述,以往的研究缺乏對漢語條件句語義生成過程和實現機制的研究,特別是對漢語條件句語義的整體觀照嚴重不足。有鑒于此,本文提出充分條件關系范疇,對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邏輯語義基礎做出充分描寫,提出充分條件范疇語義的基本邏輯識解及深度關聯假設,最后進而探求各種語言表達格式的整體意義。
一、邏輯語義分析
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這兩種推理形式關聯具體語言表達格式的情況如下:
(一)肯定前件式
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之一為肯定前件式推理,其形式為: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其符號形式是:
p→q
p
q
屬于肯定前件式推理的語言表達格式有“因為……所以……”、“既然……就……”、“如果……就……”和“只要……就……”,具體分析詳見佟福奇《條件關系范疇的語言表達》[5],此處不贅。
(二)否定后件式
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另一個有效形式為否定后件式推理,其形式為: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其符號形式是:
p→q
q
p
屬于否定后件式推理的語言表達格式有“如果……就……”、“如果說……那么……”和“只要……就……”,語言形式在表達這些推理結構時,各個表達格式的關聯詞語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省略[5],此處從略。
(三)充分條件的負命題推理
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有時還會涉及負命題推理結構,其結構形式為:
并非,如果p,那么q。
符號形式是:(p→q)。
語言中涉及的表達格式主要有“雖然……但是……”、“……不過……”、“即使……也……”以及“別以為……就……”,具體分析從略。
(四)充分條件的簡單模態推理
涉及模態推理的自然語言表達格式主要是“因為……所以……”、“既然……就……”、“如果……就……”、“如果……那么……”和“只要……就……”。
1.因為……所以……
“因為……所以……”涉及的模態推理形式為◇(A→B)→(□A→◇B)[6],也可以描寫為◇(p→q)→(□p→◇q)。即存在一個可能世界,在這個世界里p→q為真,因為涉及模態命題,所以支命題中常包含“可能”,“很可能”,“有可能”,“不可能”等詞語,其他表達格式亦是如此。例如:
(1)因為許多新的天文發現都是從某種天體的周期特征開始的,所以人們預計,SS433很可能藏有一些新的宇宙奧秘。
(2)因為古人類在第四紀時開始狩獵活動,并習慣把獵獲的動物搬回洞穴里,所以這些動物化石可能和古人類狩獵活動有關系。
(3)因為每一場比賽都有可能是我在國家隊踢的最后一場比賽,所以我就更希望能為球隊、國家和球迷多做奉獻。
(4)因為沒有什么系統訓練,所以不可能把自己的各方面都調到最高。
2.既然……就……
“既然……就……”也可以表示可能的模態推理◇(p→q)→(□p→◇q),此時p與q之間的聯系是可能的,即存在一個可能世界,在這個可能世界里p→q是真的,那就意味著當且僅當p→q為真的時候,“既然……就……”聯結的命題為真。例如:
(5)這一發現促使一些天文學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脹,那么就可能有一個膨脹的起點。
(6)既然改革是利益的再調整,那就不可能會使所有部門的所有人都滿意。
(7)既然新技術不可能毫無風險,人們要考慮的就是什么水平的風險可以接受。
從模態邏輯的角度說,◇(p→q)就意味著p→q不可能必然為假,即當強調p和q之間的特定聯系時,p→q是可能的,由此可知□p→◇q,即p必然為真時q是可能的。
3.其他表達格式
除了前面討論的“因為……所以……”和“既然……就……”以外,其他一些表達格式也都涉及充分條件的可能模態推理。
(8)如果照此下去,中國國民經濟就可能持久地沿著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綜合平衡的軌道發展。
(9)如果說這僅僅是偶然的話,那么可能正好印證了那句偶然中有必然的老話。
(10)同時,對于亞洲各國人民來說,只要日本繼續不反省侵略戰爭的歷史,就不可能逃脫受到批判的境地。
邏輯結構均為□p→◇q,后件為可能命題,整個表達式表示對p蘊含q可能性的斷定,即◇(p→q)。
二、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SCCP系統及語義解釋
前面詳細描寫了充分條件關系范疇所涉及的相關語言格式的具體邏輯語義結構,現在進一步根據蔣嚴、潘海華《形式語義學引論》[7]的擴展后的CP系統嘗試著對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句法規則和翻譯規則形式建構如下:
A.句法規則GSCCP1
1a.GSCCPS→Cond[1].S1S2
1b.GSCCPCond[1].→{因為……所以……,既然……就……,如果……那么……、如果說……那么……、只要……就……、要么……否則……}
B.翻譯規則TGSCCP1
1a.TGSCCPS′→(S1′→S2′).
1b.TGSCCPCond[1]=> →.
S1′→S2′=1 iff (S1′=0)∨(S2′=1),否則為0。
A.句法規則GSCCP2
1a.GSCCPS→Cond.S1S2
1b.GSCCPCond.[1]→{雖然……但是……,即使……也……,無論(不論)……都……、不管……都……、任憑……都(也)……}
2a.GSCCPS→Cond.[1]s1s2
2b.GSCCPs1→N
2c.GSCCPS→Si
2d.GSCCPCond.[1]→{雖然……但是……(……但是……),……不過……,即使……也……,無論(不論)……都……、不管……都……、任憑……都(也)……}
B.翻譯規則TGSCCP2
1a.TGSCCPS′→(S1′→S2′)
1b.TGSCCPCond.[1]=> →
2a.TGSCCPS′→s1′→s2′
2b.TGSCCPs1′→N′
2c.TGSCCPS′→Si′
2d.TGSCCPCond.[1]=> →.
S′→S1′&S2′=1 iff(S1′=1)∧(S2′=1),否則為0。
A.句法規則GSCCP3
1a.GSCCPS→ Neg.(Cond.[1]S1S2
1b.GSCCPNeg.→{別}.
1c.GSCCPCond.[1]→{以為……就……}.
2a.GSCCPS→ Neg.Si.
2b.GSCCPSi→(Cond.s1s2
2c.GSCCPs1→N.
2d.GSCCPNeg.→{別}.
2e.GSCCPCond.[1]→{以為……就……}.
B.翻譯規則TGSCCP3
1a.TGSCCPS′→(S1′→S2′).
1b.TGSCCPNeg.→.
1c. TGSCCPCond.[1]=> →.
2a.TGSCCPS′→Si′.
2b.TGSCCPSi′→(s1′→s2′).
2c.TGSCCPs1′→N′.
2d.TGSCCPNeg.→.
2e.TGSCCPCond.[1]=> →.
S′→(S1′→S2′)=1iff(S1′→S2′)=0,否則為0。
以上是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部分語句系統SCCP,按照語言邏輯學界的規約,一類句式一般不建立兩套句法和翻譯規則,但是筆者注意到,現有的CP對條件關系范疇相關表達格式的解釋力是過弱的,因此才建立兩套規則來解釋同一格式,這樣就能涵蓋“即使玉皇大帝我也不怕他”這樣的單句。而描寫邏輯語義結構和建立SCCP,可為進一步討論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義實現做出必要準備,下文將深入分析其語義的具體實現。
三、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義實現問題
有了前面的底層邏輯語義結構和部分語句系統SCCP以后,就可以進一步探討充分條件關系范疇語義的實現問題,語義實現關乎交際意圖,交際意圖又與語義次類相關,所以先從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義次類開始討論。
(一)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義次類
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義次類有必然(含必然性,述說緣由,無法實施,推測,順應現狀、相關推論,篩選性預測、建議,反轉性評價或預測,推斷,評說,預測,補償意義,遺憾、不足,顧忌、顧慮等語義)、失控、忌顧、子話題切換、差反意義、勸阻、順勢發問、評測、必然、宣諾、述說緣由、主觀傾陳、警懾等一系列小類。
(二)條件關系范疇語義的交際意圖類別
依據呂明臣《話語意義的建構》[8],佟福奇《語義地圖模型在條件句范疇中的運用初探》詳細討論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義次類及交際意圖[9],此處從略。明確了交際意圖認知圖式和各個條件關系范疇表達格式的關聯就可以進一步考察這些意圖是如何被表達和理解的,據此我們提出基本邏輯識解及深度關聯假設。
(三)基本邏輯識解及深度關聯假設
依據張韌弦《形式語用學導論》對一般會話含義的討論[10],我們進而建立了一個充分條件范疇的語義識解推理模型,可形式化如下:
聽話人B理解S,
第一步,識別邏輯語義結構,即:
a1.如果A說了p→q,那么他的意思可能是(p→q)∧p→q;
a3.或者,如果A說了◇(p→q),那么他的意思可能是◇(p→q)→(□p→◇q)。
第二步,對已確認的邏輯結構的語言意義進行識解和確認,即:
b1.如果A說了p→q,這意味著:他可能表達了“述說緣由,推測,順應現狀”等具體意義;
b2.或者,如果A說了(p→q),這意味著:他可能表達了“必然,差強人意、另有收獲,美中不足,失控,出乎意料,輕度遺憾、不滿意,違反常理,無一例外”等具體意義;
b3.或者,如果A說了◇(p→q),這意味著:他可能表達了“”等具體意義;
第三步,交際意圖的確認,即:
c1.如果A說了p→q,依據a1和b1,他的意圖通常就是:告知[述說緣由,推測,順應現狀]
c2.或者,如果A說了(p→q),依據a2和b2,他的意圖通常就是:告知[必然,差強人意、另有收獲,美中不足,失控,出乎意料,輕度遺憾、不滿意,違反常理,無一例外]
c3.或者,如果A說了◇(p→q),依據a3和b3,他的意圖通常就是:告知[推斷、期冀(表達某愿望)]
c4.或者,他的意圖可能是:請求[某人做某事或不要做某事];承諾圖式[許諾、承諾];愿望圖式 [我希望X];情態[差強人意、另有收獲,差強人意、失外有得,美中不足];宣告[X]、警示[X]、威懾[X]和提醒[X]。
張韌弦在《形式語用學導論》中提出如下理論公式:
W={Φ(Icpa→Icpc)}
D={Φ(Icpa→Icpc):Φ(Icpa→Icpc) /Φ(Icpa→Icpc) }
模仿上面的缺省推理方案,可以建立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及其推理的缺省推理方案,具體如下:
方案1:
在Δ中,
W={Φ(Icpa→Icpc)}
D={Φ(Icpa→Icpc):Φ((Icpa→Icpc∧Icpa)→Icpc) /Φ((Icpa→Icpc∧Icpa)→Icpc ) }
方案2:
在Δ中,
方案3:
在Δ中,
W={Φ◇(Icpa→Icpc)}
D={Φ◇(Icpa→Icpc):Φ(◇(Icpa→Icpc)≡□Icpa→◇Icpc) /Φ(◇(Icpa→Icpc)≡□Icpa→◇Icpc) }
上面的推理結構具體含義是:方案1是對((p→q)∧p)→q這一邏輯語義結構識別時的缺省推理過程;方案2是對((p→q)∧p)→q這一邏輯語義結構識別時的缺省推理過程;方案3是對◇(p→q)→(□p→◇q)這一邏輯語義結構識別時的缺省推理過程。
四、語言化意義
這里強調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語言化意義表現為一個整體,我們稱之為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整體意義。限于篇幅只列出主要語義,詳見佟福奇《條件關系范疇 的語言表達》[5]。
(一)充分條件關系范疇的整體語義
1.因為……所以……
該表達格式的整體語義,具體表現為述說因果、否定某種情況或事實的可能性、強調某種聯系等語義??筛爬椋旱谝唬稣f緣由;第二,強調某種情況無法實施;第三,表示憑某種根據做出推測。
2.既然……就……
整體語義有基于現狀做出應對和建議的含義,可概括為如下幾類語義:第一,順應現狀的推論;第二,勸阻、反轉性評價及預測。
3.如果……就……
“如果……就……”的語義可概括為據已有條件作出推論、預測或建議,其語義可概括為:第一,據已有條件作出推斷;第二,表據已有條件進行勸阻;第三,表據已有條件做出警示、威懾。
4.如果說……那么……
基于以上的邏輯語義基礎,該表達式的語義有評說、推斷和預測等意義,可做如下概括:第一,據提出的情況進行評說;第二,據提出的情況做出推斷、預測;第三,據提出的情況順勢發問。
5.要不是……就……
“要不是……就……”的語義為前面事件或狀況對后面事或狀況的較強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時消極的,因而衍生補償、感激、差強人意及遺憾和不足等意義,可概括為:第一,基于所提出情況的補償意義;第二,基于所提出情況的遺憾、不足;第三,因提出情況而有所顧忌、顧慮。
6.只要……就……
表達格式的語義為表確定無疑,具體表現為某種伴隨狀況的必然出現、有條件的許諾、有條件的宣告等方面,可概括為:第一,某種伴隨狀況的必然出現;第二,表示有條件的許諾;第三,表示有條件的宣告。
(二)充分條件關系范疇語義的實現問題
以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及其推理的語義表達為例,提出“基本邏輯識解及深度關聯假設”,給出了該假設所涉及的缺省推理方案,關于缺省推理的理論及論證請參閱張韌弦《形式語用學導論》[10],佟福奇的《基于形式語言學的“別以為……就……”分析》[11]也做出了類似嘗試。此類研究模式可以避免單純從語言結構表層及語言經驗出發所帶來的片面及偏差,從而做出充分解釋及預測,這是以往的研究所沒有做到的。
參考文獻:
[1]邢福義.復句與關系詞語[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
[2]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王維賢,張學成,盧曼云,程懷友.現代漢語復句新解[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李小五.條件句邏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佟福奇.條件關系范疇的語言表達[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6]周禮全.邏輯——正確思維和成功交際的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蔣嚴,潘海華.形式語義學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8]呂明臣.話語意義的建構[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9]佟福奇.語義地圖模型在條件句范疇中的運用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10]張韌弦.形式語用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11]佟福奇.基于形式語言學的“別以為……就……”分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1).
責任編校:汪長林
A New Explanation for Conditional Sentences in Chinese Based on Formal Linguistics
TONG Fu-q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133, Anhui, China)
Abstract:Previous studies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 rely mainly on the intuitive experience of language. The research on the semantic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is relatively defici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attention to Chinese conditional sentences. Adopting such names as unconditional sentences, objective sentences and transitional complex sentences makes it difficult to have a fundamental examination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 and to get a clear revelation of the semanteme of many sentence patterns, hence the necessity of a review of Chinese conditional sentences and related sentences.
Key words:conditional sentence; category of sufficient condition; logical semanteme; deficiency interference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730(2015)05-0069-05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5.017
作者簡介:佟福奇,男,黑龍江雙城人,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主觀高量變表達研究”(14E089);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主觀高量變表達研究”(12544097)。
*收稿日期:2015-04-07
網絡出版時間:2015-11-11 10:42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1111.104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