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平
從傳播角度看數字出版版權問題
王衛平
[摘 要]數字出版產業已經成為非常有前景的朝陽產業,越來越多的傳統出版商也正在或者已經完成了向數字出版行業的轉型。這也讓整個數字出版行業更加欣欣向榮。但與此同時,數字出版行業之中也存在著一些無法忽視的問題,譬如數字出版的版權問題。在此從傳播的角度對數字出版的版權問題加以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數字出版;版權;傳播
[作 者]王衛平,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
最近的十年以來,我國數字出版行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字出版行業的隊伍規模也在飛速壯大。無數的數字出版行業主體仿佛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在祖國大地上,并迅速融入數字出版行業大軍之中,享受著數字出版行業帶來的便利。其實這一切說起來都要得益于現代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我國關于數字出版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沒有數字出版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那么不但數字出版行業會陷入混亂,就連現行的互聯網體系都會受到極大的沖擊。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將傳統的版權概念移植到數字出版行業身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數字出版版權。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十年之間,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取得了非常迅猛的發展和歷史性的突破,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就是一帆風順的。恰恰相反,隨著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的數字出版反而遇到了許許多多的障礙,這其中最關鍵的障礙就是版權保護問題和數字出版行業的盈利與傳播問題。數字出版行業的版權保護問題是直接影響到數字出版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對數字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一)數字出版版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作為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而帶動起來的新生產業,數字出版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接受了來自互聯網技術和現代科技的巨大改變,這種改變可謂翻天覆地。但是在這些變革發生的同時,實際上也給數字出版行業的版權保護和日常的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都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因為數字出版物往往都是依托互聯網傳播技術的產物,與傳統的出版物相比,這種依托互聯網的傳播形式雖然在傳播上更加便捷,流傳速度也更快,但是卻因為缺少實質的物質載體而非常容易被復制,這就使得數字出版物的版權十分難以受到保護和控制。數字出版物本身又是一種文化載體,從創意制作到出版發行,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各種稿費、版稅支出等,數字出版物的實際成本其實并不比傳統出版物的成本低。如果無法對數字出版物的版權形成有效的保護,就會造成數字出版產業無利可圖,甚至讓大多數數字出版企業處于入不敷出的虧損狀態。長此以往,必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并最終影響到數字出版產業的長遠發展。數字版權就是隨著數字出版行業應運而生的產物,它將數字出版物原作者對于該出版物的數字化儲存、復制、傳播權利給予明確,而且也成為當今數字出版物廠商和數字出版物作者的主要盈利來源之一。
(二)我國數字出版物產業的現狀
在我國,數字出版物產業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鏈條,包括從創作制造到流通消費等都正在探索和引進全新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并且不斷地和現代化的網絡技術進行融合。除此之外,我國現在的數字出版物產業已經和電子商務技術形成有機的融合,逐漸構建起了一個出版生產、信息資源等數字化格式消息的交易平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傳統出版物行業的交易成本,極大推進了數字出版物在社會上的流通與傳播。但與此同時,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還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雖然現在我國數字出版行業已經在一些種類上形成了規模,包括動漫、網絡文學、原創音視頻等一系列的數字產業正在興起,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形成成熟經濟規模的程度。目前,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尚且處在一種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的嘗試階段,這也直接阻礙了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我國在2001年修訂的《著作權法》之中,首次明確提出信息的網絡傳播權概念,并規定著作權法保護信息網絡傳播權。這也是首次給予了我國的數字出版物行業立法保障。但是因為上述的重重困難,我國實際上能夠真正擁有數字出版物版權的網站大概只能占到全部網站的4%左右,而其他大部分網站的數據、影音資料、媒體流則多為轉載或者盜版,這也成為當下我國數字出版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無法對數字
產權進行有效的保護,那么數字出版行業就無法良好的發展。數字出版商無法獲得利潤,數字出版作者無法養活自己,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優秀數字作品夭折和流失,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必然會經受大規模的萎縮和慘烈的打擊。
(三)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前景分析
相對而言,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有著比較良好的發展潛力與前景。因為數字出版行業有著傳統出版行業所不具備的超然優勢,使得數字出版行業必然會在未來替代傳統的出版行業。這也迫使大量的傳統出版行業正在謀求向數字出版行業的完整轉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目前我國正在經歷一個從傳統版權產業向數字版權產業過渡轉變的關鍵性時期。換句話說,能不能夠有效地將網絡出版活動之中的版權問題處理好,將成為傳統出版行業向數字出版行業過渡的關鍵性問題。在老版的《著作權法》之中,雖然已經明確提出了信息網絡傳播權問題,但是卻并沒有對于究竟什么樣的行為屬于侵權行為做出明確界定,而在最新出爐的《網絡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之中,則已經開始出現對于作品在網絡中傳播的明確行政規定。這不得不說是我國在數字出版行業版權保護上的一次重大進步。同時,我國目前大部分傳統出版商的數字化改革還局限在用光盤作為載體,進行光盤的實體發行,來代替傳統的紙質出版物發行。
傳統的出版行業顯然已經逐漸跟不上現在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為了能夠將出版物更快捷、更方便地投入市場之中,為了讓出版物的傳播更加廣泛與快捷,似乎傳統出版商的數字化改革已經成為必然局面。但是實際上,傳統出版商的數字化改革工作似乎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一)傳統出版單位興致不高
雖然數字化改革能夠盡可能地加快文化的傳播速度和傳播廣度,而且就我國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傳統出版機構的數字化改革并不是十分困難,但是大部分傳統出版機構卻對此興致不高。首先是因為,學術期刊的訂閱量急劇下滑,導致部分出版商認為數字化改革的進行會導致傳統紙質媒體的訂閱量大幅度下降。而且,傳統出版商如果想要完成數字化改革,不但需要對舊有的技術設備進行全面的升級,還要有機地調整自身運營模式,這樣做無異于增加了出版商的運作成本和運營風險。而且除此之外,由于存在著版權問題糾纏不清等原因,導致數字化出版行業的版權和盈利往往無法同其傳播達成正比。
(二)數字出版物監管難度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數字出版形式也在逐漸興起,各種電子圖書、期刊、雜志、地圖等,都在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快速傳播。但是這樣的傳播速度也給這些出版物的監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數字內容發布的便捷化使得很多非法出版物和盜版數字出版物的流通一路暢通,給市場監管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同時,因為現有的數字出版物技術標準很多都不統一,也直接影響到了資源的快速傳播效果,制約了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
(三)盈利模式不清晰
對于數字出版物而言,很多數字出版物的提供商盡管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資金,但是根本沒有任何內容資源,必須和出版機構達成合作。原本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卻由于種種原因和利益上的不統一,這樣的合作方式往往很難徹底。因此,現在還有大量的傳統出版物無法實現數字化出版和流通。目前的數字化出版似乎已經形成這樣的產業運行模式:傳統出版商和網絡供應商或者是技術提供商簽訂完整的數字出版版權合同,承諾供應出版內容,以獲得相應的版權回報;網絡服務商獲得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版權,同時向市場供應該內容以獲得利潤。看起來這樣的盈利模式無懈可擊,可實際上,這樣的盈利模式是完全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涉及利益分配的關鍵性銷售數據完全掌握在網絡服務商手中,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監管機制,這讓很多傳統媒介作者對于是否將作品授權給網絡出版商始終抱有一種懷疑態度。這也造成了很多媒體在網絡上的傳播變得十分困難,甚至根本沒有完成數字化轉換。
(四)我國數字出版版權相關法律有待完善
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實際上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迅速興起的,這導致我國目前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很滯后,很多數字作品的版權實際上沒辦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著作權人的合法權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嚴重滯澀了數字出版版權的發展。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審核,所有作品無論是否為原創,都可以被很精確方便地進行復制和再編輯。對于很多版權所有者而言,他們的作品經常會成為各種盜版網站的“座上客”,被大量的讀者無償使用。還有一部分網絡運營商,為了獲取巨額的網絡流量,在根本沒有取得任何數字版權的情況下,非法復制和轉載原作品,并通過互聯網手段進行非法銷售,憑借這樣的方式謀取巨額利益,嚴重侵害了著作者和出版單位的合法利益。
以上所存在的種種情況,都說明我國目前的數字出版版權方面還不成熟,很多規則和環境的構建都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雖然從傳播角度來看,盜版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作品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但是長久來看,這種嚴重侵害數字版權的行為必然導致整個數字出版市場的萎縮,并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對整個數字出版市場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如果想要真正讓我國的數字出版市場長久地發展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數字出
版版權制度,通過有效的監管和嚴格的法律法規,杜絕盜版等侵犯數字出版版權現象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國更快地融入數字化發展的大潮之中。
【參考文獻】
[1]聶振宇.數字出版:距離成熟還有長路要走[J].出版科學,2009(1).
[2]胡正榮.新媒體前沿2011[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傅強.數字出版:新的革命[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
[4]馬曉靜.我國數字出版版權問題探析[J].中國出版,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