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銘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徐州221004)
學生評教是指學校組織學生評判教學效果的活動[1]。在高等教育產業化、大眾化的背景下,如何規避師資力量的薄弱和不足給高等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者需要直面的問題,學生評教無疑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選項之一。目前,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都開展了學生評教工作。實踐證明,學生評教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能夠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學校在執行過程中異化了學生評教的初衷。如何對學生評教正本清源,如何厘清師生權利和義務,如何進一步改善學生評教的方式和方法,真正達到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提出的標準,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成為本文探討的話題。
其一,全面性。開展學生評教有助于全面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工作情況,對其工作狀態作出持續準確的評估。行政管理者可以從評教結果中獲得大量信息,依托大數據時代的優勢對之進行分析、研判,相關結論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自己在教學水平、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存在的優勢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教師的競爭意識和工作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更新教學手段、調整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其二,可操作性。目前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一般將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設置為四個一級指標體系,各個一級指標體系之下又分設若干二級指標體系[2],二級指標體系下設的三級指標體系還有更為詳細的劃分,一般既有定性的評價又有定量的數據。學生在評教過程中一目了然,操作自如。
其三,可靠性。大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獨立性和專業性強,涉及學科門類復雜,行政管理人員很難全面獲得和準確掌握反映教師教學水平的一手信息,加之行政管理人員不可能參與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因此難以把握動態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對象,能夠切身體會到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他們的真實評價顯然比行政管理人員的課堂檢查或課后抽查更具說服力和可靠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在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教育部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和《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兩個重要文件,引導高職院校面向市場、加快改革、強化特色,促進辦學條件改善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江蘇省于2009年出臺了《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規劃》,并且擬定了《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該體系一級指標共有7個,二級指標22個,其中一級指標“教學管理”下設的二級指標“質量監控”中明確說明:“質量監控組織體系健全、制度完善、機制有效、運行效果良好”,建議重點考查內容為“學生滿意度”。在2013年8月發布的《2012江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第三部分《學校建設與發展》中把“加強質量監控,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列為其中重要的內容,提出“完善多形式的教學效果評價制度”,“把學生的滿意度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3]由此可見,學生評教已經成為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評價學校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指標。
學生評教在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視,會影響學生評教的健康實施。
其一,功能異化,誤用誤導。在絕大多數學校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專業素質、師德師風都被列入其中,成為評估教師業績的重要依據。這是學生評教的出發點,其落腳點在于通過評教結果的反饋,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但在某些學校,評教的結果卻與教師的獎懲、職評、升遷和聘任緊密掛鉤,使學校里的師生關系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學生的評教有被誤用、誤導的傾向[1]。
其二,指標繁復,設計無序。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是評教工作成敗的關鍵[4]。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有助于評教的組織者真實全面地掌握評教客體的基本情況。如果指標繁復、旨意不明、設計無序,很容易讓參評學生摸不著頭腦,評教過程雜亂無章,評教的結果自然難言價值。
其三,組織隨意,認識不清。學生評教是組織者、評教主體(學生)、評教客體(教師)三方互動的過程,需要組織方精心準備、認真組織、加強宣傳,使每一位評教活動的參與者知曉其中的利害關系,本著對另一方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和使命。但現實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宣傳組織不到位,部分參評學生態度不端正,把評教作為報復或者“討好”教師的工具;部分教師對評教結果缺乏重視,對評教的意義認識不到位,使通過評教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最終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成為空談[2]。
學生評教在質量保障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結合學生評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提高學生評教質量的思路和方法:
其一,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評教主體的素質。評教工作的成敗關鍵在于評教主體的素質。由于參評學生的價值觀念、理論基礎、實踐經驗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評教結果的真實性容易產生偏離。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來自評價主體產生的誤差,必須加強評教前的宣傳和培訓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場合、媒介,向廣大參評學生講明利害,也可以就評教過程中產生的困惑進行集中培訓,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端正學生的參評態度,避免參評行為的形式化,提高學生評教的效度和精度[5]。
其二,細化評教指標,提高評教量具的精度??茖W設計評教指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目標明確;二是力所能及。目標明確是指評教指標的設計必須要服從和服務于評教的根本目的。在設計評教量具時要注意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和程度,揚長避短,量力而行。
其三,加強評后追蹤,實現評教工作的目的。評教的目的在于通過評教結果的反饋,使評教客體分析利弊得失,總結經驗教訓,采取相應對策,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評教的組織者要多角度地分析評教結果,并及時、準確、小范圍地將評教結果反饋給參評老師,督促他們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對于評教結果中存在的一些和實際情況不完全吻合的內容,要引導教師正面、理性對待,決不能評時轟轟烈烈,評后悄無聲息。
總之,只要參評三方端正態度、直面問題、厘清思路,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就一定跟能夠提高學生評教工作的質量,達到提升教學水平的目的。
[1]潘藝林.教育怎能“學生說了算”[J]江蘇高教,2006(1).
[2]冷革華.對學生評教若干問題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3]質量報告編寫組.2012江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R].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23.
[4]何添錦.高職院校學生評教工作探析[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5).
[5]雷敏.論提高高校學生評教質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