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浙江農林大學附屬小學,浙江 臨安 311300)
“樂”在英語課堂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楊云霞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浙江農林大學附屬小學,浙江 臨安 311300)
現在的社會與時俱進,英語成為大家關注的主要語言之一。在新課程理念下,讓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更有興趣,是強化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與途徑,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本文就運用趣味性技巧、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以便能更好地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小學英語 學習興趣 激發 培養
我國古代學者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中的“樂之”就是我們所說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魯迅先生也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實踐也多次證明:人們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會全身心地投入,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及發展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力強、生性好動,但注意力時間不夠持久的特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意采用一定的教學技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實物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利用實物教學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比如學習水果類的單詞banana,apple,grape,watermelon orange等時,教師可以把這些水果帶進教室,一邊出示實物一邊教學單詞,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是哪種水果,并說出該水果的英語單詞。這樣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連平時不愛動口動手的同學也積極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2.利用歌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說唱能力是兒童語言技能的重要方面。現在的小學英語教材中設計了許多美妙的兒歌,這些兒歌具有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美的特點,不僅對孩子們有深深的吸引力,而且降低了學習難度,拉近了孩子們和英語學習之間的距離。在英語教學中,我總是教孩子們一些兒歌,讓優美動感的歌聲帶孩子們進入英語的王國。從Unit1中的兒歌 “ABC song”到 “Hello,hello,how are you?”“Happy birthday”,無論是課本上的還是網絡上的,只要是簡單的、好聽的,我就讓學生們欣賞學唱,就算學習一些困難的歌曲,學生們也樂在其中。
3.利用表演練習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興趣又形成于現實語言實踐活動中。對于小學生而言,同樣的內容用實際交談要比聽錄音、跟老師讀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因為在實際交談中,講話者的身體語言可幫助口頭語言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人體各部分的單詞時,教師口頭發令,并做動作示范,學生跟著做:Touch your nose/face/ear/mouth/ hand/leg/eye等,隨著學生逐漸熟識后,教師發出的語速可越來越快。此外,在對話教學中,給學生設計各種具有歡快節奏的全身性動作,如教 “Hello!/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對話時,設計出舉手打招呼、問候、熱情握手、擁抱等動作。最后,在每篇對話結束后,都要求學生上臺表演。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一些親身體驗,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運用全身反應法把學生的每個感覺器官全都調動起來,通過重復動作增加知識,同時讓學生們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努力學好英語的信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開展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小學生愛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表現自己,他們的普遍心理是爭強好勝。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適當地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活動可以把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與趣味性有機融合在一起。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起著很大的作用;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緊張歡樂的氣氛中獲得了知識,又不易產生心理疲勞,有效地避免了課堂上的“走神”現象。活動是開發智力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可使知識得到運用,學英語多開展些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記得牢固,興趣自然變濃。上英語課時,多開展具趣味性的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在活動中,教師積極配合,盡量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帶動學生積極參與。
1.培養學生預習、復習的習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預習是學生上好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基礎。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聽老師講課,有選擇地記憶。如果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已經理解并且掌握了一部分的知識,使得所要學習的知識得到分化,課堂學習時便不會感到困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在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同時,復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從記憶規律來說,復習能增強識記的效果,訓練記憶的能力。從知識鞏固來說,學生及時復習能使知識在頭腦中得到鞏固,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復習,要做到:首先,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允許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復習;其次,復習時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最后,爭取家庭教育的力量,讓家長多參與。
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均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認為學習英語并不困難,提高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復習習慣,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
2.培養學生的成功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培養他們的成功感,促使學生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長久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存在怕說、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盡管是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他們說英語的自信心,激發他們說英語的內心欲望。正像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說的,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
英語學習環境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1.營造課堂上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在小學營造濃厚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習慣,使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讀音、良好的情感和語言交際能力。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生才有真實感,才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
營造濃厚的教室英語文化氛圍,在教室里為他們留一塊自由的地方,把他們的優秀作業(抄寫單詞句子、畫畫)展現出來,讓他們把自己搜集到特別的英語單詞粘貼出來;在墻壁上張貼英語的名人名言和風景名畫;在書架上或墻角放一些英語書報等;利用教室里的黑板報,定期出不同主題的或與英語學習有關的有趣的、有用的黑板報。
2.營造課外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首先,在生活中盡可能用英語對話。在校園中,教師見到學生,主動用英語向學生打招呼,以及進行簡單的交談。如教師早上見到學生,微笑地向學生說:“Good morning,XXX”,學生會及時回應教師,“Good morning,miss XXX”,教師接著說:“Nice to meet you.”學生:“Nice to meet you,too.”教師:See you later.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盡可能地用英語進行對話,對于大膽表現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多使用英語,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洋”起來。
其次,校園內設置的名人名言、各種標志牌都注有英語標志,校園內各種花草樹木的名稱介紹也標明英語,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學習英語的大環境。
再次,教師在課外可以組織多種英語實踐活動,比如組建英語興趣小組,開展英語演講比賽,進行英語小話劇表演等。
盧梭說:“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個真正的老師。”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關心學生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其次,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和睦是學生交往動機獲得滿足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在和睦的師生關系下,才能有更好師生合作和師生互動。
1.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平等,相處的氛圍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相通,師生間形成真摯的情感關系。師生只有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才能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才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靠教師的逐步引導培養起來的,小學生更是如此。“親其師,信其道”。只有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學生才會對教師有好感,才會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并格外努力地學習這門學科。相反,如果他們不喜歡英語老師,便會產生逆反心理,也就不愿學英語甚至排斥英語課。
2.合作的師生關系
合作的師生關系,就是指師生之間彼此配合,互相協作,具有平等性和非強制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解除以為用強制性手段進行的說教式教學,因為強制性的教學很容易傷害兒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兒童對教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兒童學習的興趣;而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平等、理解的基礎上,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積極地交流和溝通,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英語教學更有興趣。
3.互動的師生關系
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指發生在師生之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師生互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互動的師生關系也是創建和諧課堂的需要。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一個快樂、有趣而又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是快樂的。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最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很好地適應這個信息化時代。
[1]曾德敏.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互聯網.
[2]劉潔.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