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思
摘要:每堂課的最初五分鐘可以說是學生興致最高、注意力最集中的階段。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科目,其老師對于課堂的精心設計或組織直接關系到課堂效果,尤其是課堂最初五分鐘。基于課堂初始五分鐘重要性與靈活性,本文著重分析探討了音樂課堂初始五分鐘的教學組織方法,旨在鞏固音樂教師的教學技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或主動性。
關鍵詞:音樂教學 ?課堂 ?五分鐘 ?教學策略
音樂教學多涉及一些專業知識,如音高、音符、節奏、旋律等,音樂教師需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保證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證明,教學課堂最初五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致最高的關鍵階段,音樂課堂也不例外。音樂教師需要在開始課堂前充分設計好課堂開場音樂,以充分激發學生熱情。本文基于課堂初始五分鐘特性,著重分析探討了音樂課堂初始五分鐘的教學組織方法。現分析如下。
一、課堂初始五分鐘——聽覺訓練的初始點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堂主要要求學生借助聽力來體驗或感知音樂,可以說音樂是一門聽力藝術。基于新課標要求,音樂課堂實踐需要將全面調動并發展學生的音樂聽力作為重中之重。可見,在課堂初始五分鐘里,教師全面利用階段時間以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具有必要性。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初始的五分鐘不僅可以高效地引導學生安靜下來,還可以指引學生全面集中注意力關注音樂 ,進而產生濃烈的興趣,為音樂課堂教學創造條件,為后期的音樂聽覺訓練奠定基礎。
在音樂課堂上,初始的五分鐘需要學生積極訓練各種專業內容,其中以聽辨練習為主,教師需要全面圍繞音符、旋律、節奏等練習內容安排設計每堂音樂課,尤其要做好課堂初始五分鐘的調動工作。筆者在課堂上常用的方法是課堂初始五分鐘主題聽賞,即每堂課開始后五分鐘內先播放學生以前課堂中傾聽過或學唱過的音樂曲目,在音樂的指引下,學生很快便會安靜下來,投入或跟唱起來,這是一個指引學生不自禁融入的過程,不僅可以指導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輕松、愉快,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記憶,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想充分利用好課堂初始前五分鐘,還可以安排每堂課教授新的曲目,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更加明確各音樂曲目的特點,進而通過即時聯想、想象,產生新的美學體驗,這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為后期的音樂課堂學習提供更多的音樂素材。研究發現,音樂課堂上采用五分鐘節奏反拍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該種方法通過節奏接龍或回聲節奏等游戲方法可以全面集中學生注意力,進而有助于學生聽覺注意、聽覺記憶的培養或鍛煉。
要想充分利用課堂初始五分鐘,各種形式或內容的聽辨練習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該種聽辨練習需要循環利用,這樣才能產生日積月累的效果,真正起到鍛煉學生感受能力、記憶能力的課堂效果。
二、課堂初始五分鐘——發聲練習的起始點
音樂課堂上唱歌教學部分必不可少,且該環節中學生的接受度、參與度明顯高于其它環節。發聲練習作為歌唱環節的基礎環節,是學生進行聲音練習的關鍵階段,更是培養學生歌唱技能主要陣地。
一般而言,小學及以上學生均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但是不同個體穩定性存在差異,我們在了解到這種特點后可以借助步驟性的規律性的發聲練習計劃指導學生積極發聲,這樣不僅可以全面開發學生生理方面的歌唱潛能,還可以調動并調節學生的發聲器官協調性,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發聲方法,全面有力的表現歌唱技能。
此外,在歌唱發聲練習曲目的選擇上需要注意不可過長,以免影響整個課堂教學進度,實踐證明,將歌唱練習的曲目時長控制在三到五分鐘最佳,這便為教師充分利用起課堂初始五分鐘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選取課堂起始五分鐘練習曲目時可以著重關注短小、精煉的曲目,再結合本堂課的歌曲內容,以指導學生有的放矢的練習發聲及演唱技巧。
課堂初始五分鐘發聲練習可以在學生全面集中注意力的同時幫助孩子打開口腔,切實感受發聲與呼吸產生的共鳴,發出更為自然圓潤的聲音。
三、課堂初始五分鐘——音樂競賽的主陣地
一般而言,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積極性更高,且樂于表現,教師還可以參照學生的興趣、活力,再結合教學內容需要,充分利用課堂起始五分鐘舉辦五分鐘賽場活動,這種以精彩或自由表演的活動方法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活躍思維狀態,發揮音樂特長的同時加強記憶鍛煉。
筆者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發現,五分鐘競賽活動不僅可以將專業知識與技能、游戲等結合起來,還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加深理解,改善技能,是學生最喜愛的課堂活動之一。此外,五分鐘競賽活動用時短,簡便易操作,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技能培養、鍛煉創造便利。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五分鐘音樂會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表現機會,具體操作時由一名學生擔當主持人,其它歌唱家、舞蹈家、樂器手等均表演者積極準備,表演后根據學生表現情況給予相應講評,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及表演能力。
四、結語
課堂初始五分鐘是每一堂課開始點,充分利用該五分鐘可以為整個課堂奠定基調,影響上至關重要。課堂起始五分鐘組織方法較為靈活,其內容與形式也十分豐富,教師在實踐操作時需要不斷創新,以學生興趣為根本,借助各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進而輔助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創新能力,為后期音樂教授實踐開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單宏健.略論音樂網絡化課堂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0,(33).
[2]張惠珍.音樂創新思維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音樂天地,2014,(03).
[3]曾稻香.淺談如何提高幼師音樂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2).
[4]周麗松.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
[5]杜松葉.音樂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方法探析[J].河南農業,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