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田野 戴科 劉堃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人文素質探究
黃靜 田野 戴科 劉堃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擔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日常管理和咨詢服務等的工作。教育部印發了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對輔導員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輔導員應該具備相應的人文素質修養,那就是以職業的標準準備工作、以敬業的情感投入工作,以科學的方法對待工作,通過日常工作細節,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提高方面大有作為。
高職院校 輔導員 人文素質
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和所有高等學校輔導員一樣,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擔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日常管理和咨詢服務等工作,只是受高職院校生源等多種條件的制約,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與本科院校輔導員存在一定的差距,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厚,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輔導員經常為事務性的工作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
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人,是輔導員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等等。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承擔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有不可忽視的優勢,能夠把學生培養成為情感智慧與職業能力協調一致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擁有比較全面的知識水平與較高的人文修養修養是輔導員老師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條件。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一是人文知識與人生閱歷有限。新進輔導員,傾向于年輕化,剛從高校畢業應聘到另一所高校,在工作中的政治敏銳度、洞察力和對待工作的經驗不足,人際溝通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工作的責任心欠缺。責任意識是做好學生的第一要務,甚至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也是贏得學生尊重與信任的必要條件。輔導員是育人的職業,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盡快找到并持之以恒地擁有職業歸屬感,是輔導員老師安身立命的法寶。
由于高職院校對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是十分重視,人員具有相對不穩定性,雖然他們一般都有本科及以上文憑,特別是近年來,新進輔導員的標準向本科院校學習,文憑要求也是水漲船高,具有研究生文憑,特別是對專業也有相應的要求,對輔導員的要求更多地兼顧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意味著輔導員是能上專業課或者公選課的教師。相對于一些工科類專業,能兼課的輔導員會專注于自己的專業發展,以期在不久的將來向專任教師轉崗,輔導員工作并不一定當做重點。有的學校規定新進專任教師先在輔導員崗位上鍛煉三年,輔導員可能只滿足于工作基本合格就行,不會潛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任務的繁重與瑣碎,工作壓力大,工作周期也長,導致輔導員沒有足夠的精力深入了解學生,全面關注學生的動態,更難以做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有意無意間忽視輔導員崗位應該具有的人文素質要求,只滿足于能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和其他事務性工作,不重視怎樣言傳身教地影響學生,通過工作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
除了開設人文素質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知識,以高雅的校園文化熏陶學生外,輔導員在職業生涯對學生的素質修養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提高輔導員老師的人文素質修養,學生才有可能在短短的三年中得到較好的發展。因為輔導員老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影響最大的老師,其影響力遠遠超過開設一門人文素質課程的老師;尤其是朝夕相處三年,稱職的,優秀的輔導員在學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輔導員為人處世的每一個細節,對他所管理和帶領的學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起到巨大的作用。
1.以職業的標準準備工作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要求“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在職業守則中規定,愛國守法、敬業愛生、育人為本、終身學習、為人師表,具備寬廣的知識儲備,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1],其實,這些規定就是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較豐富的人文知識與較高的人文素質。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年輕的大學生,其工作性質首先是一項育人的事業,與圖書、資料等沒有生命的物體完全不同。不管是剛剛入職的輔導員,還是在崗位上工作了幾年的輔導員,時刻都以職業標準對照自己,不斷提高職業能力才能更好地勝任輔導員工作。所以,輔導員只有具備較高的人文理論與人文精神修養,才能切實做好教育與引導工作,充分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解決各類矛盾,使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也只有高素質的輔導員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達到職業能力標準的輔導員,就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人格魅力,容易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塑造他們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學生就能把輔導員當知心朋友,支持輔導員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學校,學生的學習與工作變得更積極與主動,整個學生管理工作會因此而充滿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2.以敬業的情感投入工作
輔導員工作是一項辛苦的職業,朝夕相處的學生是會耳濡目染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跟青年男女娓娓談心……建立一種密切的交往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有多種形式,如面對面的交流,群體的輔導,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但不管是哪一種,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建立密切交往關系的過程。輔導員在網絡思政教育中,開通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每天在工作之余,伏案總結與提煉,工作到深夜,學生從好奇到喜歡看老師的文章,與老師的工作形成開放性的互動,理解老師工作的難處。另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語言的書面表達,這本身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如目標動力、人際交往,人生思考等一樣,對學生都是一種重要的指導,有時候甚至比開會、當面說效果更好,而且永遠保留在網絡上,可以隨時在網絡上查看。輔導員老師的這種經常行為,對學生終身學習只會產生正面的和積極的影響。三年后,大部分學生走向社會,選擇就業,輔導員老師的工作態度影響學生進入職場的態度,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否敬業,今后是否頻繁跳槽等。所以,不是因為正常的崗位晉升、升學和轉崗,輔導員老師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既保持學生工作的連續性,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喜歡自己的工作的,是敬業的。
3.以科學的方法對待工作
不管是開班會,還是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很多情況下需要學生自我管理,在輔導員老師的安排和指導下,有的工作由學生完成。輔導員老師與學生的交往最頻繁,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盡收眼底,其工作方法影響學生對待布置的工作和今后的職業態度。一是工作要細致。學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與尊嚴,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盡快記住每一個新生的名字,而不是有選擇性的,否則就會給部分學生造成心靈的傷害,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因此輔導老師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是必要的、有益的。二是工作起表率?!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無論是何種程度的嚴格要求學生,首先要求輔導員老師要做到,教師的示范就是學生的榜樣,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就約束不了學生,也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不利于工作的開展。三是方法要科學。在與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強調尊重為先。學生再不守紀,工作效果再不如意,甚至受到領導的批評,都不能輕易在學生面前表示,發脾氣,給學生以顏色,讓學生覺得有愧疚感。因為工作中的失誤不完全是學生造成的,有的問題也許不是他們單方面就能解決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老師以科學的方法精心組織、耐心指導和周密部署,出現問題共同尋找原因,努力吸取教訓,勤于總結經驗,工作就會蒸蒸日上,學生也會信心滿懷。
輔導員是職業是人與人打交道的職業,也是富有情感的職業,有“情感投入”才有“情感回報”,只有真心關愛學生成長,輔導員自己才會一道成長起來。在輔導員與學生的交往中,輔導員人文素質的高低,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職業情感、處事態度和工作方法,直接決定輔導員是否有職業幸福感與職業成就感,也決定學生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能否真正成長起來。只有把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要求,才有可能在工作細節中教育和影響工作對象,既使學生在限的三年時間里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又使工作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每一個輔導員都要意識到自己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大責任感,完全在學生成長成才成人的路上發揮自己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貢獻。
[1]黃靜,劉清麟,歐又瑞.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文教資料,2012,(30):144-145.
[2]蔣品.高校輔導員介入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創新研究[D].南昌大學,2011:18-19.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415.
湖南省高校輔導員研究工作2014年專項課題,項目編號:FDY1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