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89)
新形勢下形體訓練課程建設與實踐分析
王曉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西安710089)
通過筆者多年的形體訓練教學經驗沉淀,以及對當下與形體發展方面新形勢的些許淺薄見解,個人針對于新形勢下的形體訓練課程之建設以及其實踐進行了相關深入分析。我們認為既然處于新形勢的狀態之下,我們的形體訓練課程不能再套用以往的體系和方式,必須深度聯系當下現實生活的狀況,以如今的形勢為基本出發點,制定符合當下學生形體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課程體系。我們深深地認為形體訓練課程的“接地氣”化教學體系的制定,既可以完成形體訓練課程的最基本目標,也可以滿足大學生身體發展以及生理發育所需,對大學生深度體育意識的形成和其強大體魄的構建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形勢;形體訓練;建設;實踐
在各個高等院校制定形體訓練課具有很強的時代特性,與當今男女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性,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曼妙唯美形體的塑造,進一步提升身體的健康水平,且對于涵養的增強以及氣質氣場的培養有巨大的幫助,營造了全面提高男女大學生完美氣質的教育環境。我們形體訓練課程的建設是貫徹教育部《指導綱領》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體育課改革成果,推進“三自選”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建立學生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加大同學們上體育課的自由度。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毋庸置疑,人民的飲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于多數家長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注重營養均衡以及正確的飲食搭配,而且對孩子過度關愛,進而導致一部分男女大學生體重過大,身材極其不協調,表現了極其頹廢不陽光的氣質。另外也加上當下大學生體育健身和運動意識的缺失:絕大部分學生不愛運動或厭惡運動,高校男女大學生的形體狀態表現出極其糟糕的情況。多數男女大學生身體素質差,從而稍微一運動就氣喘吁吁,經不住大的運動量。還有就是當下高校體育訓練運動一般傾向于男性化運動項目,大多數女生因為對體育項目的挑剔性,從而缺乏體育運動,因而產生了很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的傾向性,引起了部分女生身體健康水平和素質的下降或變差的問題。
形體訓練是一類潮流時髦的體育方面的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迎合了大眾對美的追求和熱愛。其有效的最明顯突出的方面在于可以促進形體的改善,對身體各個部分的曲線進行深度的美化。通過科學的正確的訓練方式,改變和增強了形體原本狀態,提升運動系統可調節性,全身各個部位的骨骼,韌帶和皮膚得以成分伸展。之于男大學生,可以加快全身肌肉強度和流線性的塑造速度,改善身材狀況,而對于女大學生,其效果更勝一籌,尤其是女性身體上的各個“頭痛”部位,比如臀部,腰部,腹部,胸部的訓練,最終使得女大學生機體協調性和流線性得以加強,舉手投足之間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氣場和氣質。形體訓練是人們既為了強身健體,又為了使身體達到健美效果,空手活著憑借體育器材所進行的練習手段。它不像健美項目那樣著重于肌肉的發達程度,而是在原始體型的基礎上,通過一定強度的練習,使得機體均等平衡發展。
針對于當下男女大學生的形體特點,也為了避免部分大學生由于與形體運動器械的突然接觸而過于吃力,因而我們在正式形體運動之前加強了熱身運動。例如力量訓練:俯臥撐,仰臥起坐,兩頭起等;柔韌性訓練:壓肩練習,壓腿練習,下腰,下叉等;協調性訓練:同手同腳走,雙臂不同方向繞等;耐力訓練:跳繩比賽,一分鐘連續收腹跳等。
在經過了以上準備工作,筆者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發覺,部分學生存在以下問題:
3.1動作僵硬,身體笨拙。原因在于學生用力過大以及用力點不準確,故而筆者加強了他們的身體局部訓練,如單杠或雙杠。
3.2動作節奏感差,動作和節奏不合拍。原因在于這部分學生的節奏意識的相對缺乏。筆者選擇了節奏感比較明顯的音樂,在音樂的明顯節奏伴隨下,筆者先教學生學會喊拍,然后將動作和著拍子慢慢地做,等動作熟練了,稍后再逐漸恢復至正常速度。
3.3動作萎靡不振,軟綿綿。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內在力量支撐的意識。針對于這類問題筆者特意安排該部分學生加強了蹲跳,兩頭起等訓練。
3.4動作不到位。原因在于這部分學生缺乏動作的延伸意念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問題。筆者在實踐中多指導學生做拉伸性的動作練習和對抗練習,并在稍緩的動作過程中感受肢體的延伸感覺和內在對抗力量。
3.5動作一般無表現力。原因在于學生缺少與動作心神合一。
3.6內心情感。筆者指導學生在心中默念音樂的節奏,慢慢地讓身心全部融入音樂的情景并打開腦海中的想象之窗。
以上都是形體訓練中出現的常見問題,筆者認為教師要啟發學生在內心深處真正地掌握運動訓練的規律,以及其方法手段,讓同學們學會利用內在意念,力量,氣息,進而合理適時地控制好自己的肢體運動,如此方可達到形體塑造的目標。
新形勢下的形體訓練的課程體系改革迫在眉睫,高校必須根據當下男女大學生的具體身體素質以及健康水平制定相應的整體形體訓練課程。同時針對于個別肢體天生不協調以及缺乏內在力度等問題制定相應的訓練要求。如此,在抓好整體的同時,我們也盡力抓好個體,最終使得高校大學生形體美達到一定高度,擁有非同一般的氣質。
[1]李英麗.瑜伽健身融入高校形體訓練教學的可能性與作用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02).
[2]陳文佳,李讓.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形體課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20).
G831.3-4
文章編號:1003-5168(2015)-12-0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