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宋燕輝
摘 要:信息化正在全面滲透和融合到社會服務培訓活動中,成為現代社會服務培訓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時代特征。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有著與其他類型高校不同的特征,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對社會服務又賦予了不同的內涵。該文在分析社會服務信息化的基礎上,設計了社會服務在線平臺整體架構,探討了在線學習云平臺、掌上學習APP和定制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路,提出了社會服務在線資源庫及硬件平臺建設方法。
關鍵詞:社會服務 在線平臺 資源庫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020-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切實推進職業教育廣泛、深入和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全面加強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以信息化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社會服務培訓是貫穿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全局的重要活動。信息化正在全面滲透和融合到社會服務培訓活動中,成為現代社會服務培訓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時代特征。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服務體系,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社會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
1 社會服務在線平臺設計
社會服務在線平臺秉承“門戶、集成、匯聚、學習”的設計思想,基于世界大學城學習空間云計算平臺,利用空間資源無限存儲和P2P視頻分發技術的特性,構建適合我院社會服務在線平臺開放式網絡培訓服務總平臺、總門戶,是各子培訓項目的導航入口和課程資源的匯聚集中展示的場所,其建設內容包括基于空間的門戶管理系統、培訓項目運營管理系統、課程資源制作管理系統、網絡培訓系統四塊。社會服務在線平臺總體設計如圖1所示。
空間門戶管理系統通過空間主題機構平臺的門戶風格定制功能搭建在線學習云平臺、掌上學習云平臺等項目主題網站,對外發布最新的培訓動態、新聞以及課程展示、登錄入口等。
培訓項目運營管理系統是構建和管理各培訓子項目的運維服務系統,通過運營管理系統可以將各子門戶和資源庫中的課程進行關聯,管理所有的培訓用戶以及權限控制。
課程資源制作管理系統和網絡培訓系統針對世界大學城空間信息發布、資源存儲等功能擴展開發在線學習、課程制作、考試測評、互動討論、課程管理等教學功能,將老師、學生的教與學行為、過程等關系型數據存儲在本地數據庫,視頻、文件、圖片等非關系型數據存儲在世界大學城空間。
(1)在線學習云平臺建設。
利用世界大學城無限量的空間存儲,以及平臺全開放式的設計體系,搭建社會服務在線平臺,從而實現從思維引導,課時制定,學習效果管理,資源聚合與分享,改善教學方式,優化數據結構的全方位社會服務信息化。
(2)掌上學習APP開發。
對接移動端,無縫依托教育微博社交應用平臺、掌上大學云平臺、社會服務OA系統,開發掌上OA平臺、學習圈、微信平臺等,通過功能引導,監督,使學員學習系統化,效率化,使管理更加優化輕松。學習圈是面向學員和培訓組織者,提供訓前、訓中、訓后的集約化產品和服務。
(3)定制化服務體系建立。
建立社會服務信息化中心,根據單位用戶需求定制開發個性化社會服務在線平臺,并提供社會服務信息化咨詢、電子教務服務、現場培訓指導、信息系統集成、平臺租用服務、課程購買定制、課件制作等專業化系統化服務。
2 建設開放共享的社會服務在線資源庫
社會服務在線資源庫建設主要從空間課程建設、推進面授精品課程MOOC化和廣泛吸納社會學習資源等方面展開。
2.1 加強空間課程建設
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建立學院空間課程評價標準,使得90%空間課程達到院級精品課程標準,其中30%以上的課程達到省級精品課程標準。將“空間建設和應用技術”納入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師業務培訓計劃,聘請優秀的空間教學教師進行業務指導。將對采用空間教學的教師的備課、講課、作業及課后輔導作出統一要求,并作為教學量化考核的重要內容和教師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教師教學比賽、項目申報與評審等活動全部在空間中進行。建立空間課程,教師主題特色空間、管理主題空間、院長話題空間,創新管理模式和交流方式。以“世界大學城”為平臺,教師深入行業企業調研,解構工作任務、重構學習內容,泛在集中互聯網上的優質教學資源,利用錄播教室將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現場上課的視頻轉化為教學資源。加快專業和課程資源的數字化改造,逐步擴大專業課程標準、課程整體設計、課程單元設計、課件的數字化和網絡化覆蓋面,建設學院課程資源庫和精品課程墻。
2.2 推進面授精品課程MOOC化
基于空間將現有面授精品培訓課程MOOC化,與相關在線優質課程/內容提供商建立雙贏共享的合作機制,要將優質的課程或者內容資源MOOC化放到平臺上進行遠程發布,建設服務對象需要的個性化定制課程資源。
2.3 廣泛吸納社會學習資源
大學城作為一個共享式開放平臺,允許用戶自己獨立打造自己的展示平臺,可隨意引用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并且只需要一臺電腦甚至是手機就能錄制自己的視頻上傳到空間社區,通過熱點視頻推薦功能,可將自己的專業能力展示,分享,甚至是收費,形成自我學習-針對分享-參與展示-享受成果(榮譽、資金等)-口碑傳播的良性循環,達到資源來源社會化,資源服務社會化的功效。
3 校企聯合建設滿足社會服務在線平臺所需的基礎設施
3.1 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
聯合運營商,實現無線網覆蓋全院所有建筑以及校園內主要室外空間,適應多種智能終端接入,為開展網絡學習空間教學等服務。改善學院信息存儲分散、服務器維護水平低以及存儲環境重復建設的現狀,實現服務器集中托管、信息統一存儲等管理與服務,實現節能減排,提高信息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和使用率,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器運行環境。建設30T的網絡存儲系統,滿足學院各類數據存儲需要,為各部門及廣大師生提供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個性化計算、存儲、空間以及共網盤等共性和個性化基礎服務,配備離線備份系統,確保學院重要數據資源的安全。采用智能化管理軟件工具,實現對物理機、虛擬機、存儲、網絡、數據庫、中間件、應用等在內的各項數據中心資源實現統一、動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學院信息化建設保障能力。
3.2 建設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錄播直播教室
采用智能化管理錄播系統對教學信號進行錄制,錄制的同時可在網絡上做課程直播也可同時將錄制文件存儲于網絡存儲中。并對課程分類、歸檔,課后學員可按課程、教室、教師等信息檢索相關課程課件點播學習,學習中可對課程疑問留言、對課程評價打分。領導或教師亦可登陸媒體中心對學員的疑問進行答疑、對其他教師的課程進行觀看、評價、指導等,將極大豐富我院空間網絡社會服務資源。
4 結語
探索社會服務在線平臺建設機制和應用模式,有利于用戶、社會服務信息、社會服務信息環境三者之間協調發展,有利于教師、服務對象、管理員使用網絡學習空間、管理平臺、業務應用系統及移動端APP,把信息化技術融合于教學、學習、管理、服務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社會服務水平、服務對象的學習能力及學院社會服務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服務對象的學習興趣和學院的社會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麗.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在線培訓系統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4(9):211-213.
[2] 陳卓.電力企業在線培訓系統建設[J]. 云南電力技術,2014,42(A0l):113-122.
[3] 吳懷廣,趙家明.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移動學習模型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上,2013,13(5):223-224.
[4] 宋燕輝.新型通信技術對移動學習的影響研究[J].通信技術,2012,45(3):49-51.
[5] 孫偉生,陳健濤.網絡化安全教育培訓平臺開發與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4,45(2):8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