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學良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地改變,道德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特別是對于高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思想活躍,想法獨特,他們走在時代的前端,與世界接軌,他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極易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然而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一直對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存在著沖擊,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艱巨且復雜。針對此現象,該研究主要介紹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個基本原則。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原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233-01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涌來的西方的文化觀念和社會思潮“吞噬”著在校大學生的心智。在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中,一部分大學生迷失了方向,他們價值觀念扭曲,團隊協作觀念差,心理素質不高,自私自利等,這些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迫在眉睫。該研究簡要概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堅持的的幾個基本原則。
1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門系統的科學,它涉及心理學、教育學以及行為學等[1]。這就要求教育工作人員,不斷研究學生的日常行為,分析學生的心理,并深入研究其內在規律,從而培養出高校和社會、國家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國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在這種背景下,高校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時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老師和學生在人格方面是相互平等的,教師有尊重學生的義務。
1.2 堅持目的性和導向性的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體來講,就是要向學生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基本方針、路線,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等,使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思想境界也得到提升;要幫助學生改變錯誤的觀點和看法,青少年處于叛逆期,且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不是很強,極易走入歧途,老師要及時對他們的錯誤思想進行批評糾正,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旨在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覺悟等。
1.3 堅持激勵性和示范性的原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樹立一個榜樣,猶如舉起一面旗,可以帶動一大片。從小大家就都知道雷鋒,董存瑞等這一類英雄人物,并夢想長大后能夠像他們一樣,為建設祖國的大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成為別人心中的“大英雄”。這樣從小就在大家心里撒下了“一粒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粒種子逐漸生根發芽,并茁壯成長。在這粒種子的影響下,人們始終不忘初心,發展成為了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青少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為大學生樹立榜樣,堅持激勵性和示范性的原則。當然,不一定非得為他們尋找像雷鋒那樣的大人物,這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合時宜的。老師可以用他人的良好行為來啟發、激勵大學生,用身邊見義勇為或舍己為人的事情來感染大學生,使之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師,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學生,都或多或少的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1.4 堅持層次性和針對項原則
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同一件事得出的答案也不同。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不同,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觀念也不在同一層次。不同人的經歷不同,思想的成熟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根據不同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實際,采取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手段,切忌操之過急、急功近利。另外,初入大學,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的改變,不少同學或多或少都會有遇到一些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學好書本知識和提高素質的矛盾、自我發展與家長束縛的矛盾等,老師應正視這些心理問題,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同學的不同問題,給予輔導解決[2]。
1.5 堅持真實性和情感性的原則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情感就構不成人生。人們在活動的過程中,總是和客觀事物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并產生不同的態度,如喜歡、討厭、憎恨、恐懼、痛苦、高興等,這些都是人們的情感,這些情感是狹義的,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所說的要堅持真實性和情感性原則中的情感是廣義的,它是指學生的利益需求和發展需求。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質量,老師就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動之以情,又要曉之以理。
1.6 堅持疏導性和及時性的原則
近年來,隨著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的壓力、擇業就業的壓力等。對于出現的這種現象,教育工作者應該及時疏導,否則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疏導包括疏通和引這導兩個方面,這就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廣開言路,讓大學生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另一方面對于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言論要加以正確的引導[3]。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助,并建立起友好關系,從而教育工作者能夠比較容易的打開學生的心扉,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2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大學生精神和靈魂的重要舉措,是培養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必要手段。對高校來說,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名譽與發展,更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須注重對學生人格和個性的培養與塑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賈立偉.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個基本原則[J].華章,2013(16):157-158.
[2] 王德勛.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幾個基本原則[J].德育與黨建,2010(10):20-21.
[3] 謝冰松.當代中國師專教育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