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紅
摘 要: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部分學生身份獨特(留守少年、特困生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進職校前有不良的學習生活經歷,他們在心理上常處于“三無”狀態,即無動于衷,謂之無情;缺乏活力,謂之無力;漠不關心,謂之無心,經常在空虛、抑郁、孤獨中度過時光。心理健康是適應社會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首要因素。作為學校重要“第二課堂”的圖書館,面對新形勢,應該進一步深化教育職能,重視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該文簡要論述了圖書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影響因素,具體闡述了圖書館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幾條途徑。
關鍵詞:圖書館 中職生 心理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251-01
職校教育是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圖書館除了為師生的教學科研服務外,還擔負著教育的職能。我們千方百計把學生吸引到圖書館來,除了滿足補充知識的需求外,還要特別關注其心理健康成長。
1 圖書館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據統計,我國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約三千萬,在校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既傷害自己,也危及他人、社會。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圖書館也起著重要作用,能協助營造一個和諧的文化環境,讓學生找到歸屬感。對于解決心理困擾與障礙,圖書館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把讀者的需求作為自己的原動力,多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圖書館成為學生心靈之舟揚帆起航的港灣,成為學生求學生涯中值得記憶的美好場所。
2 圖書館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2.1 有利因素
第一,“讀書治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圖書館比較豐富的館藏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閱讀,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不僅是頭腦上明白道理,也會讓心靈一同領悟人生真諦,,讓身心靈和諧發展,讓讀書與心理成長并肩同步,解決一些心理困繞,第二,清新美麗的自然環境、高雅寧靜的人文環境,對來圖書館的讀者會產生一定的吸引力,促進他們靜下心來,陶冶性情。第三,館員自身具有對讀者不構成“教育與被教育”這種心理壓力的優勢,容易引導讀者走進圖書館,尋求釋放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2.2 不利因素
現實工作中,由于領導的傳統觀念問題、經費的制約問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中職校圖書館的硬件建設和環境布置還存在不足之處;館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還不高,有時候影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我們要盡可能減少這些不利因素的干擾,充分調動館員積極性,發揮圖書館職能,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成長。
3 發揮圖書館職能,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幾條途徑
3.1 更新觀念,提高素質,重視圖書館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能
首先要更新觀念,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的重要性,以及圖書館應該在其中有所作為。不能一味強調圖書館的外顯職能(買書、借書、還書),圖書館的工作一定要回歸到館員與讀者的關系上,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職能不是被動的,而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其次,提高館員素質,調整好館員精神狀態,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交流。館員應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修身養性,心胸坦蕩,有一定的親和力,主動、熱情接待讀者,尊重讀者,不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去,不能動輒以罰款、處分來約束學生,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愿意與讀者交朋友,敞開心扉說知心話,體現平等、友愛、尊重、互助原則。重視多渠道多形式走進讀者的內心世界,虛心聽取并及時反饋意見,幫助解決問題。還要特別關注參加書友會和勤工助學的學生,他們是圖書館讀者中的特殊群體,是聯系館員和其他學生群體的橋梁和紐帶。
3.2 美化環境,用心布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
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圖書館應為師生提供一個人性化的建筑空間和閱讀空間,例如可以設咖啡角(品茶、閱讀、休閑、會友),注意營造溫馨、安靜、舒適、色彩淡雅的環境,使讀者一走進來就能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得到愉悅。同時館內還應擺放綠色植物,張貼一些勸學勵志的名人名言和字畫,唐人韓愈有言“耳濡目染,不學以能”,注意提升圖書館環境的文化品位,發揮“環境育人”的特殊功效,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心靈得到凈化。
3.3 豐富館藏資源,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多種文獻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質基礎,讀書治療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圖書館應加強聯系學生管理部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諸如個性塑造、人格、心理障礙矯正、心理保健及情感問題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建立起包括音像資料、多媒體光盤等各種文獻載體、品種齊全的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預防和治療的館藏體系。采編人員要詳細調研,征求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意見,征求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圖書經費的效率,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好老師”和“心智大藥房”。在借閱處陳列心理健康教育書籍的小書架,引起讀者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促使讀者在閱讀中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緩解心理疾患、提高心理素質。
3.4 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辦好心理健康宣傳專欄。
圖書館可以經常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興辦專題講座,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提高自我調適的能力,學會糾正心理偏差。每次講座前有針對性地開展問卷調查,將大家普遍性關注的問題匯總起來,由專家重點講解,同時利用講座向讀者推薦一些圖書和音像資料,提供學習和參照的范例。
圖書館還可運用網絡和宣傳專欄介紹心理健康常識,解答在學習、交友、個性發展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通過網絡設置心理常識、心理雜談、心理個案分析、心理測試,好書推薦等系列欄目,普及心理健康常識。
3.5 發揮“第二課堂”陣地的作用,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圖書館可以與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進行交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配合有關部門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題書展、讀書分享、手工制作等。利用館員自身對學生不構成“教育與被教育”這種心理壓力的優勢,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開展服務。對心理抑郁、缺乏足夠自信的學生,可以通過“書友會”組織專題讀書分享活動,培養樂群性,增強自信心;對創造力較差的同學,可以提供有助于提高創造力的特色書刊供他們閱讀,可以組織手工制作、書簽設計、書籍封面設計等活動,鼓勵同學參與、創造,以提高創造力;對自我情緒控制弱容易急躁的同學,可以引導他們到“音樂角”,播放音樂伴隨閱讀,有利于舒緩情緒,陶冶情操。
總之,圖書館不僅要服務學生和推廣閱讀,還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有心理問題,有時候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詢老師,怕暴露個人隱私,被別人瞧不起,常選擇到圖書館尋求釋放解決,圖書館不僅是讀書的地方,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托場所。因此,我們應積極發揮圖書館職能,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甘安龍.高校圖書館員心理健康導航[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6,36(4):93-94.
[2] 張子華.發揮圖書館文化陣地作用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4).
[3] 劉莉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圖書館的優勢探討[J].教育探索,2007(8):1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