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衡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理論與實際相互脫離、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互隔膜的弊端長期存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作為當下高教改革的熱點,提供了突破這一應用性人才培養瓶頸的可能,該文剖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產生的原因及社會后果,探討了模塊化教學模式作為突破這一人才培養瓶頸的抓手的原因和具體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 應用型 人才培養 高教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175-01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力的提升,我國日益重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應對產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所面臨的一線工程師與高級技師嚴重缺乏的經濟發展瓶頸。在這一背景下,應用型高校進行模塊化教學改革,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能,顯得尤為迫切。如何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下改變傳統高等教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彼此隔膜的弊病,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培養出契合市場需要和生產力發展趨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1]。
1 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所在
傳統高校教育教學模式下,存在理論與實踐相互脫離的“兩層皮”現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彼此隔膜的弊病長期得不到解決。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越來越多,畢業生找工作越來越難,而與此同時企業卻發現招來的員工并不符合實際的需要,尋找契合企業需要的人力資源變得越來越難,這種怪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需求之間的結構性錯位。高等教育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系統中人力資源生產的關鍵節點,與高素質應用型人力資源市場之間缺乏足夠的信息交互,所生產的人力資源產品與市場需求錯位,缺乏因應人才供給終端的需求變化而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的靈活機制,這就是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之所在。
2 模塊化教學模式成為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的抓手
為了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改變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彼此隔膜的弊端,國內應用型高校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進展。在此過程中,采用新穎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構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體系成為了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的有力抓手。
模塊化理念來源于生產實踐,并在信息產業的發展中逐漸成熟和體系化。模塊化理念首先由國際勞工組織引入教育培訓,其后形成了系統性的模塊化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從實踐中來,具有與生俱來的實踐性、實用性和應用性。模塊化教學模式以應用型能力培養為導向,注重智能一體、行知合一,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構建起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模塊化教學體系[2]。
模塊化教學模式下,教學體系的功能導向鮮明:培養契合人力資源市場和國家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無論是舊有教學內容的甄選、優化和重構,還是新教學內容以模塊方式被納入,都必須為應用型能力培養導向所統攝并服務于這一整體性導向,教學內容以模塊化方式作為體系節點構建起功能模塊群,若干個的模塊群結構成整體性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在模塊教學體系下,從模塊內容甄選到模塊化教學體系最終形成,都以應用型能力培養為導向,所有的教學要素都具有應用型能力培養的這一功能指向,這種系統整體性的功能向度,使模塊化教學模式成為了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的可靠抓手。
3 模塊化教學模式下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瓶頸的途徑
3.1 密切關注并深入了解高素質應用型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及其變化
模塊化教學模式下,來自人力資源市場的聲音應該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只有了解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及其變化,并以之作為人才培養的指針,才能培養出走出校門就能立即融入產業運作的應用型人才。要了解人力資源市場的當下需求及其趨勢,應用型高校在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中要設置分析研判人力資源市場動向的專門機構,并將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變化與趨勢反饋給教學體系的決策層和教學活動參與者,對人力資源市場情報的關注行為還應該細化到各系部各專業,讓每一個模塊化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都能聽到經濟運作對人才培養的召喚之聲,并因之及時優化更新模塊化教學的諸種要素。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都具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能,折射出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
3.2 讓實踐走入課堂,讓課堂融入實踐
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要盡可能富于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選擇實踐中的問題案例,讓學生真題實做,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基礎素質、專業知識向應用技能轉化。應用型高校各專業的實驗環境,不能只是一個教學科研的所在,而應該盡可能地貼近實際操作情景,甚至可以設置成和操作車間、商業場所一模一樣的場景,讓學生充滿臨場感的環境中體驗到在“做中學”的好處。除了讓實踐走入課堂,還要讓課堂融入實踐。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下,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模塊,如果條件容許,可以將課堂搬到生產線上、商業活動中、新聞采編現場,讓社會實踐真正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堂。
3.3 建設應用型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本身是否具有應用型知識背景與能力構成,事關整個模塊化教學體系所具有的應用型能力培養的功能優勢能否實現與實現程度。應用型人才培養離不開應用型師資隊伍,要培養一支應用型師資隊伍,可以采用“送出去”和“迎進來”的方式。“送出去”是讓教師進入專業對口的合作單位掛職,在實踐中砥礪鍛煉,以利于其教學科研工作理論聯系實際。“迎進來”是指聘請合作單位有精深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來學校講學,把他們實際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
3.4 采用突出能力培養的多學期制
多學期制在國內一些高校已經實施多年了,多學期制將傳統的一學年由兩學期組成變為多個學期組成,這樣可以在傳統的兩個理論教學為主的學期中加入一兩個以實踐教學為主的學期,從而使實踐環節得到充實和加強[3]。在模塊化教學模式下,靈活地采用多學期制可以突出整個教學體系的應用型能力培養導向。一個學年由三到四個長短不一的學期組成,其中包含一到兩個實踐教學學期,實踐教學學期含若干實踐教學模塊,這些教學模塊的實施,主要不在校內,而由專業老師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實踐教學學期里穩定的長時間實操性活動對促進學生基礎素養與專業知識向職業技能的深層轉化大有好處。
參考文獻
[1] 騰訊教育.教育部副部長魯昕:高校轉型是解決就業的關鍵[DB/OL].(2014-04-25).http://edu.qq.com/a/20140425/015028.htm.
[2] 蔡敬民.基于能力導向的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6-9.
[3] 王明華.高校學期制變革:現狀、動因、問題與趨向[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2):113-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