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桂花
摘 要: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是特定民族、特定區域的文化遺產的載體記錄,共建共享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豐富民族文化,對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起著重要作用。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多樣性對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激發人類社會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開發利用好民族地方文獻資源,滿足民族文獻信息服務更高更多的要求,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乃至振興民族經濟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具有光輝燦爛而古老的歷史,圖書館應開發利用民族寶貴的文化信息資源,促進各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關鍵詞:共建共享 傳承 弘揚 開發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244-02
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圖書館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必由之路,積極開展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開發利用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對地方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民族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是特定民族、特定區域的文化遺產的載體記錄,共建共享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豐富民族文化,對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起著重要作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地區,朝鮮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能歌善舞、講文明、講禮貌的民族。圖們市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縣級市,圖們因圖們江而得名,更因圖們江孕育了獨具魅力又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而聲名遠播。圖書館開發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與文化館、博物館共建共享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資源,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資源的館藏,極大地豐富了地方人民的文化生活。
圖們市圖書館與當地博物館共建共享地方特色歷史文化信息資源,極大地豐富了館藏。如:朝鮮族民俗(朝、漢文版)、東疆古韻(三合一)、近現代歷史(朝、漢文版)、磨盤村山城專題片、東疆古韻—圖們古代文物陳列、圖們口岸百年史圖片、圖們市朝鮮族民俗視頻資源。圖們市圖書館與地方文化館共建共享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極大地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1)朝鮮族舞蹈藝術。朝鮮族舞蹈是從生產生活實踐中凝練出來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舞姿柔美高雅、熱情奔放,這種文獻資源深受朝鮮民族的歡迎。朝鮮族傳統音樂—朝鮮族傳統音樂的主題部分包括民歌、器樂、歌舞音樂、說唱音樂等5類。朝鮮族傳統音樂節拍、節奏、強弱、速度等各不相同,特征鮮明,朝鮮族歌曲旋律流暢、婉轉明快。朝鮮族曲藝—朝鮮族民間文學有神話、民謠、傳說、民譚(故事)、民間劇等多種形式,反映出朝鮮族人民智慧才華、思想感情、民族風俗及理想愿望。朝鮮族曲藝文化熱情、詼諧、幽默,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是中國藝術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收集這種文獻資源可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2)朝鮮族醫藥。朝鮮族民族醫藥是在朝鮮族固有文化及傳統醫藥的基礎上,吸收中醫藥學的理論,結合本民族防病治病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體系,簡稱朝醫學或朝醫。圖書館收集傳統醫學文獻資源,可滿足求健康者的需求。
(3)朝鮮族稻草編織。朝鮮族擅長手工草編技藝,稻草手工藝品是以優質稻草為原料,經過精心挑選、水洗、浸泡、曬干之后完全用手工編織而成。此項工藝始于19世紀70年代,當時為求生存,朝鮮族民族利用閑置的稻草編織生活必須品和生產工具,流傳至今。收集這種文獻有助于培養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4)朝鮮族民俗游藝。朝鮮族人民熱愛生活、富于創造,在生產勞動和生活實際中凝練出許多游藝活動,這些游藝活動充分體現了朝鮮族人民勤勞、智慧、團結、活潑的民族精神。
(5)朝鮮族禮節。朝鮮族是一個謙恭禮讓、崇文尚教的民族,重視禮儀、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待人誠懇、熱情好客、互助禮讓,素有“東方禮儀民族”之美稱。
(6)朝鮮族飲食文化。朝鮮族的飲食文化在中國乃世界都有“一枝獨秀”的鮮明特色,以素食為主,以辛辣、涼爽、清淡為特色,形成了“尚天然、重食療、融多元”的飲食文化。
(7)朝鮮族傳統服飾。朝鮮族傳統服飾素凈、淡雅,色彩以白色為主,象征純潔、善良、高尚、神圣,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朝鮮族傳統服飾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穿在身上,直線顯得簡潔明快,曲線則顯得優雅而富于變化。由于館藏地方民族文獻的有限,圖書館積極收集瀕臨消失的傳統項目資料,應盡量做好資源共享,要實行館與館之間的網絡互聯,真正實現文獻資料共享。
2 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
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多樣性對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激發人類社會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為什么唐朝時候文化那么發達,現在學術界的研究表明,那個時候五胡還有周邊的文化交融進來的特別多,所以激發了漢文化不斷的吸收活動,唐朝時候就達到了一個文化盛世。這么多的例子都說明了文化需要互相學習,互相互補,各個民族之間也這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使命。圖書館要整合民族文化最精美的特色文化信息資源,積極開展活動傳承和弘揚民族的智慧,自覺地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為實現自己的“中國夢”打牢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更多的“擺渡者”,堅守好民族之魂、傳承好民族精神,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不斷推動民族文化的創新和進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把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地展現給世界。我們都應成為中華文化的“擺渡者”,孜孜以求、無怨無悔。
3 開發利用好民族地方文獻資源
開發利用好民族地方文獻資源,滿足民族文獻信息服務更高更多的要求,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乃至振興民族經濟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3.1 為地方民族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地方民族信息資源全面詳細記載了一時一地社會發展變化情況,為人們了解社會歷史和民族優秀文化提供了豐富資料,為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做出了貢獻。圖書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陣地,在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進行鄉土教育和愛國主義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時,通過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真實具體的記錄,就能了解家鄉概況。這種教育使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2 提供信息,為領導決策服務
地方民族文化信息能為人們研究和探索本地的歷史提供詳實的信息,對本地區的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一個地方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既是地方政府進行決策的重要情報依據,又是地方史志工作的資料基礎。
3.3 為廣大群眾服務
地方民族文化信息,既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又是本地獨特的信息寶庫,有著巨大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圖書館要積極主動地開發、利用地方民族文化信息的資源。圖書館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精心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對文化需求者進行跟蹤服務。
4 結語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少數民族文化信息資源豐富,中華民族具有光輝燦爛而古老的歷史,圖書館應開發利用民族寶貴的文化信息資源,促進各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
[2] 謝平.對加強民族地區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J].攀登,2009(2).
[3] 楊福泉.云南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云南省干部在線學習系列課件,2011(10).
[4] 張云.淺談德宏州圖書館對民族地方文獻的收集利用[J].圖書館學研究,2009增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