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寧
摘 要: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促進了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民也增加了對農業經濟的投資,但由于物價上漲,生產成本日益增加,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已經不能大幅度增加農民的收益,所以需要另尋商機,拓展市場。在今天的信息時代,對融安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在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適合融安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融安經濟。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狀;問題;對策;廣西融安
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必要性
1.有利于融安脫貧致富,走農業現代化道路
盡管近年來融安縣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但經濟發展水平仍處中下水平。融安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特色農產品有金桔、羅漢果、頭菜、木耳等,且年產量較大,但始終難以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創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等問題,也未能實現〃小生產,大市場"的有效銜接,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有利于拓寬融安縣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開更大的市場,促進融安縣農業現代化進程,強農富縣。
2.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富民強縣
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使農產品的銷售變得更加靈活簡單,不僅拓寬了農產品銷售的渠道,也降低了因農產品滯銷所帶來的風險;通過網絡及時觀察了解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對生產進行調整,避免盲目生產所帶來的損失;網上銷售農產品縮短了交易的環節,避免了繁雜的交易鏈中蒙受損失,從而增加農民收益。
3.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加農產品質量
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可以不斷地完善農村信息設施,同時促進農村物流體系的發展;有助于促使企業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升級自身的傳統硬件設施來應對新興生產交易模式所帶來的沖擊,從而增加融安農產品的競爭力。
二、融安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現狀
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發展電子商務對融安縣農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巨大幫助,在縣內部分城鄉地區建立了農產品信息服務站,方便及時收集、發布相關農業信息;2014年12月1日-12月10日在融安縣職業技術學校舉辦了2014年融安縣電子商務培訓班,這將加快推進融安縣電子商務的發展,培育出急需的電子商務人才;又在2015年1月6日啟動了融安縣首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這些都將促進傳統產業尤其是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電子商務化,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
三、融安縣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薄弱
盡管全縣網絡化水平逐年提高,互聯網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但是大多數的互聯網用戶都集中在城鎮地區,農村的網絡覆蓋率依然較低,真正能利用互聯網的人依然占少數,老一輩的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低下,對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了解較少,甚至是一點不懂,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的推廣與應用。
2.缺少農產品電子商務龍頭企業
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融安縣也創立了好幾家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但這些公司大多規模較小,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沒有龍頭企業作領頭羊,這些小公司要發展困難重重。
3.政府和企業電子商務意識淡薄
雖然政府和企業已經意識到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重要性,但他們對利用互聯網進行商務活動都還感到比較陌生,又由于電子商務建設投資大、維護頻繁,導致其對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帶來巨大利益持懷疑態度。
4.缺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融安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大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對電子商務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量大,但融安附近高校較少,也沒有設有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使得融安嚴重缺乏電子商務人才,減緩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
5.冷鏈物流設施薄弱,成本較高
目前大多數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都以第三方物流為主,物流模式單一。融安縣大多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經營時令水果,但由于交通欠發達、保鮮技術落后,使得公司經營成本上升,獲得的利益減少,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對策
1.完善農村電子商務設施,加強信息化建設
融安縣農村信息化程度不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薄弱,政府應加大對農村信息化的投資力度,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支持與鼓勵農戶發展電子商務,對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做出整體規劃,提供相關扶持政策,減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阻力。
2.積極培育龍頭企業
融安縣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大都起步較晚,發展較為落后,因此規模小是它們的共同特點。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扶持部分發展相對較好的企業,如融安縣連禾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專注于生鮮農產品電商領域,采用“線上聯系,線下交易”、“在線支付”兩種網上銷售方式,利用微信、微博作為網上銷售輔助手段,公司發展已初具規模。通過扶持這些發展較好的企業去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
3.加大對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
政府和企業要弄清楚利用互聯網從事商業活動的概念,認識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核心關鍵所在。企業應注重自身的硬件設施建設,不斷優化企業信息資源,加強品牌的建設,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來增加公司的知名度;政府部門應積極參與到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當中,通過財政政策開展相關電子商務技術研發活動,提高電子商務發展的技術水平。
4.加緊培養電子商務人才
調查的企業中都有缺乏電子商務人才的現象,可見電商人才需求量之大。政府要鼓勵當地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大力培養應用型電商人才;定期組織開展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培訓;利用相關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到本地就業。
5.完善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基礎設施薄弱,很大程度限制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應在政策、資金上對物流給予一定的支持,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一套完善的配送系統;制定有利于物業發展的政策,加大對物流建設的投入。企業應積極研發冷鏈技術,減少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為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可采用抱團式物流模式,即多家企業將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相結合,這樣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 楊明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理論與政策分析[F].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2.
[2]張炳達,江少文.現代物流[F].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