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柱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師;學生;情感交
流;教學效率;課堂氣氛;學習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3—0043—01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課堂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之下的雙邊活動,在這種交往活動中,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教師處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的方式,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影響到課堂的運行。尤其是信息技術課,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除了講解之外,還要按照實際情況一一進行輔導,所以要想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除了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方式上下功夫外,還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下面,筆者就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創(chuàng)設融洽的情感氣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1. 深入學生群體,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無時不強烈地感染著學生。所以教師必須懷著極大的熱情投入教學活動,它既感染著學生,又為他們的學習樹立了榜樣。教師的情感感染還體現(xiàn)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努力使教態(tài)親切,教學情緒飽滿,力求教學語言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此外,還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學生,真誠地給學生以信任、鼓勵及嚴格要求。
2. 教師應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事業(yè)取得成功的諸多因素中,良好的心理素質占80%。教師良好的自我意識、樂觀的情緒、開朗的性格會造就優(yōu)秀的人才。教師在造就自己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造就了自己的學生。教師只有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下,才可能融會貫通、深入淺出地傳授知識。因為學生在接受知識之前,首先接受的是該教師的情感。教師的喜怒哀樂、舉手投足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帶著良好的授課心境,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授課藝術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3. 教師應擁有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情感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學生懷著愉悅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作為教師,就要自覺承擔起協(xié)調師生關系的責任,培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積極溝通與交往的情感。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基礎是自愛、自信、自尊。要使學生自愛,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要使學生自信,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要使學生自尊,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上起著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二、注重肢體語言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 表情的運用。這里所說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以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以有效地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微笑是溝通心靈的“催化劑”, 教師的微笑不但能夠保持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也影響著自己和學生的情緒體驗。教師的微笑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力量,它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無比的親切,從而讓學生拋開不敢開口講話的羞澀心理,讓學生信心更足,腦子更靈活,更大膽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2. 身體語言的運用。教師無意識的一個動作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有意義的,而不同的身體語言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授課時,我會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走下講臺,在教室里適當走動,以便及時關注到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更好地與學生近距離面對面交流,避免產生距離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身體語言不僅僅是情感的表達方式,更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3. 眼神的運用。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之窗”,一個人的情感最容易通過眼神反映出來。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tài)度的贊成與否,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
三、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
教師與學生的直接接觸主要在課堂,因此,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和發(fā)展也主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急于求成,動輒包辦代替,使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回答問題時顧慮重重,怕答錯,怕老師譏諷。因此,雙向活動未落到實處,師生也就沒有深層的情感交流。這樣,教學效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那么,學生就會輕松地與教師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