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和評價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IgA含量變化和免疫功能影響。 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2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對這52例患兒在治療期間的血清IgA含量變化和免疫功能影響指標進行詳細觀察與記錄,與另外選擇的50例健康兒童進行比較,研究其關系。 結果 反復呼吸道感染組血清IgA含量為(0.89±0.75) g/L、血清IgG含量為(7.43±3.15) g/L、CD3+濃度為(61.35±6.07)%、CD4+濃度為(30.52±3.72)%;健康兒童組血清IgA含量為(1.69±0.82) g/L、血清IgG含量為(9.88±3.97) g/L、CD3+濃度為(69.89±5.39)%、CD4+濃度為(39.85±3.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IgA含量和免疫功能均低于健康兒童,其可為臨床治療提供相應依據。
[關鍵詞] 反復呼吸道感染;血清IgA含量;免疫功能;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2(b)-0030-03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IgA in serum and immune function
FENG Hai-h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Luoyang Shihua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Luoyang 471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IgA in serum and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the change on the content of IgA in serum and immune fun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5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correlation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content of IgA in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group was(0.89±0.75) g/L,the serum IgG content was(7.43±3.15) g/L,the concentration of CD3+ was(61.35±6.07)%,the concentration of CD4+ was(30.52±3.72)%;the content of IgA in healthy children group was(1.69±0.82) g/L,the serum IgG content was(9.88±3.97) g/L,the concentration of CD3+ was(69.89±5.39)%,the concentration of CD4+ was(39.85±3.09)%;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IgA in serum and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hildren,it can provide corresponding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erum IgA level;Immune function;Effect analysis
反復呼吸道感染[1]指一年以內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過于頻繁,超過一定范圍的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患疾病之一,且不受季節和地域的影響,發病時間都比較長,在發病初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對小兒呼吸系統的正常發育產生嚴重影響[2-3],給小兒的生命質量帶來消極影響。臨床治療上認為該疾病之所以不斷復發,與小兒自身免疫力密切相關,本研究主要探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免疫功能和血清IgA與病情的關系,同時與健康兒童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11個月~6歲,平均(2.5±0.5)歲;體重5.5~28 kg,平均(22.5±8.7) kg;3個月內有15例發病2次,16例發病3次,19例發病4次,2例發病5次。另外選擇50例健康兒童,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平均年齡(3.5±1.5)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根據1987年全國小兒呼吸病學術會議上關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0~2歲患兒上呼吸道感染7次/年、下呼吸道感染3次/年;3~5歲患兒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下呼吸道感染2次/年;6~14歲患兒上呼吸道感染5次/年、下呼吸道感染4次/年;第1次感染距第2次至少7 d,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不足者觀察一年。排除標準:一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肺實質、肺血管發育異常及先天性心臟畸形等原發病。
1.2 方法
對52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靜脈采血檢驗,采血前患兒不能進食和飲水,采集到的血液標本置入加蓋試管內,通過3000 r/min的轉速離心,將血清分析后以備檢測,不能立即檢測的血清要進行妥善保管。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CD3+、CD4+指標,試劑盒(上海史瑞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第二代間接ELISA)的選用符合標準;采用SIEMENS BNProSpec特定蛋白儀對血清IgA、IgG進行檢測,試劑采用儀器原裝試劑,檢測方法選擇免疫散射比濁法。50例健康兒童的檢測方法同上。比較兩組的檢測結果并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1.3 觀察標準
詳細記錄患兒血清IgA、IgG、CD3+、CD4+指標,比較不同組別之間的平均含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IgA、IgG濃度的比較
反復呼吸道感染組的血清IgA和IgG濃度均低于健康兒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血清IgA、IgG濃度的比較(g/L,x±s)
2.2 兩組血清CD3+、CD4+濃度的比較
反復呼吸道感染組的血清CD3+、CD4+濃度均低于健康兒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血清CD3+、CD4+濃度的比較(%,x±s)
3 討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屬于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發生率較高,且具有反復性,又可以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該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涉及因素較多,臨床上認為主要與小兒自身免疫功能、日常營養、外部環境等有關[4-5],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常年發作,嚴重影響小兒的生命質量和健康成長。
本研究顯示,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IgA、IgG、CD3+、CD4+濃度均低于健康兒童。CD3+、CD4+屬于T淋巴細胞類型,在患兒體內較低,且與健康兒童之間的差異明顯,說明在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T淋巴細胞存在不同程度問題,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導致病情反復發作的重要原因[6],CD3+是鑒定人體T細胞的關鍵標志物[7],通過多種肽鏈構成,表達在幾乎所有的T細胞上,在人體中起穩定T細胞受體的效用,其含量不足則導致穩定性喪失。CD4+是陽性T細胞免疫功能的重要體現,當體內T細胞免疫功能受到病毒侵害時,其濃度會下降,數量逐漸減少,抵抗功能也隨之消失,因此,其缺失也是導致小兒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
免疫球蛋白IgA[8]和IgG[9]的含量降低與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作關系密切,患者在3個月內病情發作越頻繁,血清中IgA和IgG的濃度越小,這是由于T淋巴細胞正常免疫功能受到侵害時,會導致B淋巴細胞的功能性障礙,因此產生的抗體數量遠遠不足,與健康兒童相比更是非常少,這時患兒受到病毒影響,體力消耗過多,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反復發作。有研究者發現,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和IgE存在負相關,兩者的含量比健康兒童要高,也可以作為評價標準[10-13],在本研究中沒有作為重點說明。
綜上所述,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發病特征和臨床表現與其血清IgA和IgG等有關系,反復發作程度越高,含量越小。在臨床治療上,為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反復發作,提高患兒對病菌的抵抗力,要調節血清中IgA、IgG等含量,增強小兒免疫功能,避免呼吸道感染,為健康發育創造良好的身體條件,因此,在臨床治療中,不僅要控制感染發生,而且要從根本上祛除造成反復感染的因素,徹底改善患兒體內微循環,增強機體活力。同時以上指標也可作為預后判斷和增強免疫力水平的評判標準。
[參考文獻]
[1] 張伯鵬,趙艷.自擬止咳方治療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60例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2013,22(2):342-343.
[2] 王曄華.匹多莫德治療和預防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發作42例[J].中國藥業,2013,22(11):144-145.
[3] 趙欣黔.左旋咪唑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34):4346-4348.
[4] 王文輝,陳曦,丁媛.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IL-4、hs-CRP、Ang-2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18):92-94.
[5] 侯俏珍,何麗雅,鄧力,等.廣東珠三角地區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1):133-135.
[6] 李玲,王美娟,嚴永東,等.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在兒童急性下呼吸道人博卡病毒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2014,21(5):378-382.
[7] 舒林華,尚云曉,蔡栩栩,等.表面活性蛋白A、D和KL-6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10):779-782.
[8] 楊錫強.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及其免疫調節——對“抗感染免疫增強劑”的再認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 28(3):161-163.
[9] 陳楠,趙曉東.免疫增強劑在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療地位[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28(3):168-172.
[10] 吳小寧,黃艷,胡賽,等.自擬熱哮寧湯合并常規治療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19):50-52.
[11] 張林,張云,張智峰,等.整合素和金屬蛋白酶域33基因V4多態性與支氣管哮喘易患性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1):2472-2477.
[12] 汪正光,張牧城,方向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氣管哮喘預后評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機械通氣患者遠期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148-150.
[13] 崔麗華.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在危重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中的作用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5):104-106.
(收稿日期:2014-12-17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