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德國、西班牙特派特約記者邢雪青木王迪●本報記者謝戎彬蘇靜

歐洲航空迎來黑色的一天。當地時間24日上午11時許,德國之翼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法國南部墜毀,機上150名人員全部遇難。目前法國方面已經找到飛機殘骸,并開始了搜救工作,但墜機地點在海拔1500米的阿爾卑斯山上,目前該區域大雪封山,給搜救工作和事故調查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歐洲航空公司發生事故較少,上次法國發生大空難還是在2000年,德國之翼航空公司歷史上也沒發生過嚴重的飛機事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會是一起恐怖襲擊嗎?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德國新聞電視臺引述專家的話認為,還不能排除恐怖襲擊的懷疑,但這種可能性較小。法國政府已成立跨部門緊急小組,德國交通部也已經趕往事故現場。但德國《明鏡》周刊說,因為出事地點非常遙遠,搜尋工作將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飛機快速下降數千米
德國《圖片報》報道稱,24日本該是美好的一天,當天歐洲西部天氣良好,但它卻成為“歐洲航空黑色的一天!”德國廉價航空德國之翼的4U9525號航班,于上午9時55分從西班牙巴塞羅那起飛,本該在11時55分到達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不過,大約在中午11時20分左右,飛機從雷達上消失。
機上共有144名乘客,4名乘務人員和2名飛行員。有報道稱,10點47分左右,飛機在法國南部發出求救信號,之后不久從雷達上消失。但稍后,法新社援引民航部門的消息說,失事客機沒有發出求救信號,是空管人員在與客機失去聯系后,宣布客機失蹤的。這一消息也是消息人士提供給法新社的,并非官方正式表態。
按照Flightradar24.com的數據,飛機開始是在1.1萬米高空,墜機時只有2000米左右。飛機下降速度很不正常,每分鐘下降約1000米。這與飛機降落時相似。這可能表明有一個機艙壓力的問題,或者說,飛行員試圖降落飛機。附近的巴斯洛內特有一個小機場。
目前關于墜機的原因尚不清楚,專家認為,飛機很可能遭遇突發情況,如失火、爆炸等,所以飛機才會從9000米的高度急速下墜。
德國新聞電視臺引述專家的話認為,4U9525號航班墜毀目前還不能排除恐怖襲擊的可能,因為目前歐洲的恐怖威脅仍很大,有可能是恐怖分子混入飛機,在機上主導飛機航向;還有一種可能是像烏克蘭馬航事故一樣。德國《圖片報》引述德國當局的話表示,沒有跡象顯示墜機與恐怖襲擊有關。美國國家安全局稱,尚無跡象顯示墜機事故是恐怖襲擊的結果。
中國航空問題專家王亞男對《環球時報》說,飛機本來處在萬米以上的正常高度,然后進入了快速下落狀態,10分鐘下降了9000米。在此過程中,飛行員始終沒有告訴地面他們遇到了什么麻煩,而直到在雷達上消失之前,才發出了信號。這架飛機有24年機齡,是架老飛機,考慮到故障模式,可能是出現了特殊的故障。他個人認為,人為操作失誤應該起到更大作用??针y有個模式叫“人為可控墜地”,可能飛行員本身存在操作失誤,沒有意識到飛機在快速下墜。另外,是否是恐怖襲擊也要進行調查,要考慮這種可能性。
法德西三國緊急行動
法國媒體公布的現場圖片顯示,飛機已完全解體,現場無人生還。現場位于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埃斯托山中。這一地區處在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省,迪涅市東北部,靠近普拉德奧特步來翁,共有186名當地居民,有眾多海拔2500至3000米的高山。據當地人介紹,這一區域處于深山腹地,人煙稀少,與世隔絕,地形地貌非常復雜,搜索人員難以從地面進入墜機區域。由于是冬天,目前該區域大雪封山,搜索人員只能乘坐直升機前往出事地點。
法國氣象部門消息稱,飛機出事時天氣晴好,沒有惡劣氣候現象發生。而當地時間下午出事地點的天氣將惡化,為飛機殘骸搜索工作增加難度。法國內政部發言人稱,搜救工作將“極其漫長和艱難”。
據西班牙《世界報》報道,機上乘客大多為德國人,有45名西班牙人,暫不能確定45名乘客均已登機。法國外交部稱,機上沒有法國乘客。法方派出兩架直升機前往失事地點尋找殘骸,目前已經找到部分殘骸和遇難者遺體,并已派出數個救援隊前往救援。
德國之翼航空公司在發布會上通報稱,失事的航班上有兩名嬰兒,還有16名學生和2名教師。下降過程總共持續了8分鐘,墜毀前的最后高度為6000英尺。而據報道,在失事的客機上沒有中國乘客。
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法國負責交通的國務秘書阿蘭·維達力、法國環境部長羅亞爾第一時間到達出事地點附近。法總理瓦爾斯已經在巴黎啟動事件緊急處理小組。
該航班時間與西班牙國王訪問法國時間一致,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在落地后得知該空難消息,與法國總統奧朗德進行簡短會面后,決定暫時取消對法國的國事訪問,以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西班牙政府臨時成立了應對該事故的特別工作組,并在巴塞羅那機場設立了乘客家屬接待廳及家屬專線電話。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分別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及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拉霍伊稱這是一起令人悲痛的空難,雖然目前獲得信息仍有限,但是可以確定很多生命在災難中喪生,令人痛心。
環球時報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