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井玲
內容摘要:在當下,語文受到了空前的重視。整個社會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堂必須是高效課堂。語文教師在這樣的形勢下,有必要對自己的職業角色進行審視,對自己的狀況和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高效課堂 教學反饋 審視
高效課堂是社會的期待,更是教師的追求。表面看來教學改革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似乎被淡化了。其實,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空前的。
一.語文教師面臨的挑戰
教師的教學時間比以往更短了,教學任務量更大了,教學效果的要求更高了。眾所周知,語文的分值將上升為一百八十分。大家對語文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但是中學語文的課堂面臨諸多尷尬。首先,教師囿于高考的壓力很難突破課本和教參的束縛。其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課本中的知識應用于考試,并且幾節課不學語文,學生成績不會有明顯下滑,所以普遍輕視語文。最后,語文的知識不僅局限于課堂,還需要師生共同的大量的課外積累起來的文學知識。
二.高效課堂對語文教師的要求
1.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為語文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有五冊,包含“閱讀與鑒賞”(包括對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表達與交流”(包括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選修課程有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教材涵蓋了文學的方方面面的內容,如果教師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寬廣的視野,將很難指導學生的學習。語文教師只有自己先做到博覽群書,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深透的理解教學中接觸的各類文本,才能最有效的設計自己的課堂并有效的指導學生,才能使打造高效課堂成為可能。另外,語文教師的修養和言談舉止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有學識有修養的教師必然會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這樣,課堂也必然高效。
2.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當下,高效課堂尤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課堂氣氛更活躍了,形式更加豐富了,甚至說、唱、舞等形式也被搬上了課堂。但是透過這些“花架子”。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當下倡導的導學案應該如何處理?學生用在每科上的預習時間哪怕只有十五分鐘,那么所有的學科的預習時間都加起來一共是多久呢?學生能不能承受?目前,市場上的教輔資料將課本分析得細致入微,如果學生課前看過了資料,老師上課還能給他們講什么呢?預習是學習的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師對于預習是不是應該要求的具體明確,以使預習成為良好的準備而不是干擾?
3.合理發揮集體的力量。現在的很多學校集體備課,語文也不例外。很明顯的是,一個年級組一般只用一套教案,不管班級的程度如何,教案是一樣的,不管教師的特長是什么,教案是一樣的。這種整齊化,本就是對語文的課堂的毀滅和踐踏。
當然,我們并不是否認集體備課。三個臭皮匠尚且勝過一個諸葛亮,集體備課必然勝過各個教師的閉門造車。但是,教學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如何讓集體備課的效益最大化呢?筆者認為最好就是尊重每位教師的特長。擅長詩歌的老師側重備詩歌,擅長古文的老師備古文的課,擅長散文的備散文的課。這樣,每位老師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拿出最好的教學思路,又能從別人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只有優化的備課,才有高效的課堂,
4.重視教學反饋。傳統的,最典型的教學反饋就是考試,階段性的考試,成績分析與排名,當然是相對客觀的。但是,它迫使老師在追逐高分的過程中將課文肢解,將知識點公式化,使靈活解讀成為妄想,也從根本上否認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境界。
新課標強調“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設想和教學環節都圍繞著學生展開。”那么,高效課堂的評價就應轉變為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得以體現,教師的指導是否到位,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完成。
語文教師在當下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當然也承受著空前的壓力。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在高效課堂的標準下,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日三省乎己”,多審視自己,多對自己提要求,爭取使自己的課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貴州省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