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禮
內容摘要:課堂氛圍是教學活動中學習群體的心理狀態,它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更好的培養留守兒童健康人格。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精心組織活動;及時評價、鼓勵;用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積極情緒感染留守兒童。
關鍵詞:課堂心理氛圍 留守兒童 健康人格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基本活動,也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交往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一個由教與學雙方活動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學過程也是師生雙方認知情感的雙向交流。因此,努力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活動環境中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不僅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也是培養留守兒童愉悅的學習情緒和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那么,教師該如何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呢?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留守兒童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俗語說:尊其師、重其道;親共師,信其道。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和關鍵,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常常是良好師生關系的直接體現。而敏感、自卑的留守兒童更需要老師的和同學的關注與鼓勵,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如讓留守兒童對課文分析后,使用柔和肯定的語氣對話:“這位同學真是個獨具慧眼的評論家,對本文中字詞的把握與分析很到位,文中平凡的文字符號被他這么一說,字字是金,熠熠生輝了。同學們也當一次評論家,點評一下他的分析,如果你有不同理解就大方的表達出來。”這種恰當地鼓勵與贊賞不僅對被鼓勵的人起到培養自信的作用,對同環境的其人也具有相同的作用。隨著自我效能感的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我表現欲望得以滿足,學習興趣也會愈加濃厚,健康的人格在課堂中逐漸形成。
二.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激發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會給智能“錦上添花”,既發揮智能的積極作用,同時還會給智能“雪中送炭”,彌補智能不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通過精心選擇組織教學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滿足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求知需要,都能學有所得,從而形成群體的心理優勢,達到互相激勵、共同提高的佳境;另一方面為留守兒童創設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快樂,產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他們愿學、好學、樂學,從而激發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三.精心組織活動,塑造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各種各樣的心理訓練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過程中動手、動腦,進行充分的心理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一些留守兒童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賦予某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時,能使留守兒童因教學活動適應他們娛樂需要而歡“心”,增強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例如,在各年級的英語教學中,都可以通過唱外語歌,組織情景對話、排練短劇、小品等游戲和活動形式來進行教學,留守兒童在此愉快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習,必然是樂學不疲,事半功倍。
四.及時評價、鼓勵,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們頭腦中,便體現為成功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留守兒童對學習活動的成功檢驗所產生的快樂情緒,更能增強其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因此,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留守兒童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評價和鼓勵,使他們在成功中體驗歡樂,得到滿足,提高自信心,進而獲得奮發向上的動力。
五.用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積極情緒感染留守兒童
教師的心理品質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只有滿面春風、情緒高昂的走進課堂,才能激發出留守兒童愉悅、興奮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教師要用自己的真誠情感去點燃留守兒童心靈的火花,要用飽滿的情緒去調動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每一個笑容、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是在和留守兒童進行情感交流,要把積極的情緒傳遞給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勢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更是留守兒童的需要。作為教師首先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注重教學內容、講究方式方法,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滲透心理教育,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及時的引導、矯正,為學校開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礎,使每一位留守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論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課題批號:GS[2014]GHB0054)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太平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