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孝成
摘 要: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是推動現代經濟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農村職業學校應該根據當地農村人才的需求結構變化調整培養模式,確保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當地實用性的人才,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學生的就業壓力,還能夠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該研究者在文中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究了農村職業學校培養當地實用性人才的策略,且提出了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 職業學校 實用性 人才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a)-0139-01
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專業性技術人才的需求使得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起來,當前我國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農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才能夠使農村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在新背景下,農村需要大量的實用性的人才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農村職業學校認真分析新特征,有針對性地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相符合,使學生成為一名當地實用性人才。
1 當前農村需要的人才類型
1.1 農業綜合性人才
綜合性人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復合型人才。在目前農村經濟的發展下,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要具有專業知識,最主要的要擁有一顆熱愛農村、熱愛農業生產的心,同時具有吃苦耐勞的思想品質。
1.2 農業科技型人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知識已經被廣泛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這就要求職業學生要專心學習科技相關知識,且能夠將這些知識運用到今后的農村發展中,為農村的農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3 農村管理型人才
農村基層的管理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管理水平比較低,而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管理者息息相關。因此,農村職業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培養管理型人才,使其擁有與社會發展相符合的管理理念,促使農村經濟得到平穩的發展。
2 農村職業學校培養當地實用性人才的策略
2.1 創新辦學理念,廣泛開展聯合,創建農村人才培養體系
農村的職業學校與非農村職業學校的區別并不是在于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是它們的服務對象和辦學方向不同。農村職業學校的成立是為了培養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實用性人才,因此作為當代一名職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農村職業學校的本質和培養目標,且結合農村的當地實況創建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的體系。就目前我國農村的發展來看,需要各級各類人才,可見農村職業學校還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伴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素質、加強新農村建設,給農業職業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對學生放棄學農務農、農民渴望學習知識的兩難處境,學校積極調整辦學思路,創新辦學理念,改革職教模式,拓展辦學功能,將發展職業教育的方向瞄準到農業、農村和農民,確立了服務“三農”促發展,發展專業為“三農”的辦學方向。
教育思想的確立應該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堅持面向“三農”為農村職業學校的指導思想,努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培養實用性人才。二是,徹底改變專業定向教育模式下“專業”觀念和“定向”思維,建立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能夠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的教學模式。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目標,促使學生成為一名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的人才。三是,以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依據,認真分析當地農業發展具有的新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培養。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要將當地農村的實例貫穿其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學生畢業就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
2.2 建立合理且實用的課程體系
建立合理且實用的課程體系,不僅是農村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還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農村職業學校在設置課程時,應該以農村的經濟結構變化和人才需求情況為依據,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能夠運用到將來工作中,避免學生學習的知識與今后從事的工作毫無關聯。農村職業學校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專業技能,因此我們要建立合理且實用的課程體系,盡可能使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能夠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同時還要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運用到,使學生成為一名實用性的人才。另外,課堂的教學內容也要體現實用性和針對性,要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為目標。
2.3 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職業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目標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即培養有一定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專業型人才。職業學校應明確這一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制定辦學計劃,開展專業技術的授課,發揮職業教育的特點,為社會培養大量的專業型人才。就農村職業學校來講,要為培養當地實用型人才,就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且能夠將培養學生的實踐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
首先,制訂的教學計劃,要確保實踐性教學的時間和內容,必須要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講,理論知識課與實踐課的課時比例是1∶1。農村職業學校就是要培養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比較強的人才,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以學生的實際狀況和當地農村的實況為依據,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確保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其次,全面展開職業技能培訓。農村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要與農村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基業崗位接軌。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就業崗位開展技能培訓和相關知識教育,使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就具備相應的技能和基礎知識,成為一名當地實用性人才。
3 結語
農村職業學校是培養農村當地實用性人才的主要場所,農村實用性人才的質素高低是檢驗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尺度。當前的農村職業學校,要認真分析當地農村的人才需求實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完善培養的策略和方式,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當地實用性的人才。這樣,不僅能夠消耗農村剩余的勞動力,還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文學,張維新.農村人才需求結構與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改革[J].繼續教育研究,2005(1):36-40.
[2] 仲巖.對農村職業教育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的思考[J].農業經濟.2006(4):51-52.
[3] 王文娟.農村職業教育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促進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