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新
摘 要:小組合作是一種創新性班級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而其所蘊含的復雜動態管理內涵需要在管理過程中深入體會。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單位,小組合作式管理是將班級進一步細化,體現“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學生的意愿與人格,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參與班級事務的空間。將以實際班級管理經驗為基礎,綜合分析當前在中學開展合作小組式管理的意義及其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班級管理;作用
中學新課程改革對于班級的管理方式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如,要求班級管理中更具合作、探究式的管理以及學習形態與方法。在此背景之下,班主任在具體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則運用到了小組合作式管理這一方法,它是集多種實際效能于一身的班級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有助于整個班級文化與氛圍的樹立,從而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之下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開放的班級管理制度。那么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究竟如何才能夠真正促進小組合作模式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中學班級中實行合作小組式管理的意義
1.小組合作式管理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小組合作式管理模式的組織基礎是小組合作,而在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地位與權利都是平等的,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可以自由發表看法和意見,不用有所顧忌,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小組交流是合作工作小組開展的基本形式載體,基于交流,學生可以感受到思維與觀點的碰撞,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思維并且切實體會自身觀點的重要性以及對他人產生影響的可能性,這不但符合中學生的心理與生理需求,還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與積極性。
2.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張揚的階段,他們更傾向于表現自己與別人的區別和差異,可能對于同一個問題而言,每個學生會根據自身的認知水平、思考角度、個人特點等發表出完全不同的見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需要加強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擁有一定的自由,作為小組的成員,既是小組的主人,同時也是班級事務管理中的重要參與者。因此,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基于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為小組與班級更好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通過與小組其他成員的深入交流了解,得到知識的擴充和事業的拓展,最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
3.促進共同進步,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大空間
小組合作管理模式不但帶來了合作,還促進了競爭。在良好的競爭氛圍之下,學生能夠積極進取,不放松自己,無論是對于學習還是班級活動都不懈怠,這也是中學階段的學生應該具備的精神。小組內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小組之間相互競爭,這才是小組合作優勢的最佳發揮。在合作模式之下,學生對于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過自我管理、教育,實現全面發展和成長,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中學班級中實行小組合作式管理的方法
1.重視班級分組,為合作小組奠定良好的組織基礎
小組合作式管理模式的應用時間較短,所以對于這樣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在最初的分組工作上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在具體分配時要首先將班級作為一個整體,一切為了班級進步,綜合考慮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同時,著眼于共同提高,建立起完善的動態分組機制,能夠根據學生實際的合作情況進行實時調整。除此之外,還要保障分組的公平公正,每個學生的機會與條件都是均等的,這才是分組想要達到的目的。
2.建立起完善的小組整合與管理機制
從整體上而言,小組合作的管理模式應該是寬嚴相濟、松弛有度的。而這樣的管理方式,無論是對于班級管理還是課堂學習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這就需要在小組管理機制方面進行一定的整合。班級只是整個體系中的主體部分之一,其他如,學校、家庭等都能夠對學生的小組合作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不同主體之間的結合實現相互帶動與管理機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高整個班級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3.建立起完善的小組合作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保障整個小組合作管理模式的重要依據,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人際交往與具體評判細則兩大方面,而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我們不能被規則所限制,而要從學生的交往、行為規范、學業等幾個方面以及小組評價主體來評價小組合作管理模式,保障小組合作的科學性。
小組合作式管理極大地體現了班級學生之間的平等,為其發展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平臺與場所,不但能夠為學生參與班級事務以及努力學習提供可能,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與集體合作意識。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式管理模式還能夠充分地挖掘初中生的潛能,讓他們在班級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合作、競爭以及創新,從而能夠推動整個班級的管理。當然,在具體
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班集體的實際情況才能真正地發揮其
效能。
參考文獻:
姚雪玲.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J].教育界,2012(28).
編輯 鄭 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