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璐(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長春 130000)
行動研究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以“微課程”開發為例
武曉璐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長春 130000)
本文論證了行動研究與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以行動研究視域下的大學英語“微課程”開發為例,通過教學研究實踐了新型教學模式,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
行動研究;專業發展;微課程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教育和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而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常陷入教學與科研相脫節的困境——“教而不思,思而不做”。限制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改革舉步維艱。教師不僅應該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改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研究者和實踐者。20世紀80年代,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進入我國教育領域。在行動研究中,“行動”是研究的核心。重視研究過程——教育行動研究是指教師通過對課堂中出現的教學問題,提出假設,再經過考察、研究,對教學效果進行螺旋式反思,反復修改行動方案,調整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高校逐年擴招,英語教學常采用“合班教學”方式,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常感到職業倦怠,缺乏做科研的熱情。而教師如果只教不研,不對自己教學思想進行總結、歸納、提升,只會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千篇一律,很難做到因材施教,限制了教師專業的發展。而在行動研究中,教師不但是教學的實踐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教師以自己在課堂上發現的教學現象為聚焦點,提出行動方案,進行實施,注重反思,進行有效評價。而反思是行動研究的核心,是教師發展的必然過程。教師掌握教師行動研究的方法與技能,把自己的教學思想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效改進教學實踐,促進學科建設,實現持續性專業發展。
2.1聚焦課堂現象,提出網絡“微課程”設想
伴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各地高校開始削減大學英語課時,重視人文通識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課時縮短、教學內容不減反增的情況下,筆者的課堂為了跟上教學進度,常出現教師“一言堂”現象,師生互動減少,課上“低頭族”隨處可見。為了改進教學效果,筆者試圖把課堂拓展到網絡教學——“微課程”——以視頻為載體,配以教學課件、練習等資源,倡導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為學生提供自助式學習資源。課堂上的時間充裕起來,教師就可以更好地展開教學活動。
2.2分析調查問卷,設定行動研究方案
首先向實驗班發放了75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0份。通過數據分析得出:76%的學生愿意接受網絡課堂,13%的學生無所謂,11%的學生不愿意。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校園覆蓋,為網絡“微課程”的實現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行動研究方案:分階段推進網絡“微課程”教學模式,逐步引導學生了解、接受、熟悉“微課程”。第一階段:選取課程部分內容錄制“微課程”;第二階段:把微課程傳至網絡平臺,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學習效果;第三階段:通過調查數據分析,精練“微課程”學習模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數據進行調整
第一階段,筆者以課堂錄像和錄屏視頻兩種方式錄制微課程,時間區段在20~30min。在第二階段,把制作好的微課程上傳到校園網絡互動平臺,學生按需下載。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的方式筆者了解到45%的學生希望微課程的錄制長度為20min,27%的學生希望是15min;在錄制內容上,學生認為微課程缺乏趣味性,課下可以獨立自學部分:40%學生選擇口語,30%學生選擇課文背景導入,20%學生選擇習題講解;而單詞學習和課文講解認為課堂講解更適合。第三階段,筆者按照數據分析從錄制時間、內容、投放平臺等進行調整。以口語模塊為例:時間限定20min內,除了介紹口語句型、語法外,插入電影片段,讓學生體會實際對話場景,增加趣味性。片尾設定口語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錄制對話視頻,在課堂上分享任務成果。選擇QQ群、優酷網上傳微課程視頻,方便學生隨時下載,在線觀看。
2.4評價教學成效,進行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三個階段的微課程體驗,逐步接受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課堂講授時間縮短,留出更多空間讓教師和學生開展課堂互動交流,微課程視頻特性使得學生隨時隨地觀看、學習,實現了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微課程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筆者經過第三次調查問卷分析:11%的學生經常觀看微課程,70%的學生偶爾看,12%的學生不怎么看,7%的學生從來不看。如果不能獲得學生的回應,微課程只會成為教學的雞肋,無人問津。筆者認為應該將微課程的學習納入平時學習成績的一部分,期末成績由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得出,讓學生更注意平時的課堂表現,不是只靠期末突擊復習來獲得期末高分。本次行動研究在提升自身教學技能的同時,也為筆者找到了更為明確的專業發展方向,達到了這次行動研究的教學目的。
行動研究為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研究和課堂實踐的土壤。“教學研究應該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與學生共生,與教學共長。”聚焦教學難題,通過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讓學生更全面、高效地成長,成為復合型人才。
[1] 楊敏,王慶.行動研究: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世紀橋,2011,(15):70-72.
[2] 馬菁.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及自我效能的提升[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6,(12):137-139.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ction Research Horizon --Take "Micro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WUXiao-lu
(Ji l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Changchun 130000,China)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College English teachers.Taking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research,a new teaching model is provided through teaching research.It provide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on research;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icroCurriculum
H319
B
1674-8646(2015)08-0085-01
2015-06-19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基于行動研究視域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武曉璐(1981-),女,碩士,講師,從事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