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翀 劉萍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越來越顯著,素質拓展活動逐漸成為第二課堂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山東交通學院學生素質拓展活動實踐的調查,分析大學生組織拓展活動的現狀,提出了當前形勢下高等教育素質拓展活動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素質拓展活動;實踐;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企業和用人單位在評價大學畢業生時,除了專業成績外,團隊精神、組織能力、創新意識、品行修養、社交能力、應變能力等非專業素質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分析,一個人的素質可以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大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要通過學校教育計劃的設計和實施來實現,這是第一課堂的任務;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則主要是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來完成,這是第二課堂的任務。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第一課堂的開放性不斷增強,第二課堂的正規化和課程化特征日趨明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相互依存度明顯增強。第一課堂仍然是學校教育的主體,但是,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越來越顯著。可以這樣說,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已經成為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第二課堂所營造的寬松、協作、個性化的氛圍是非智力因素發展的重要環境。實踐也證明,第二課堂對于非智力因素的塑造和培養具有第一課堂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課堂素質培養體系應該以學生自身的成才愿望為推動,以現實的社會人才評價為依據,朝著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本著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高校學生工作者應該通過統一規劃和評價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而與教學計劃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素質教育的總體框架和結構,從而更好地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服務。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教育是指在學科教育之外開展的,為指導大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發展獨特個性和拓展自身素質而設計的一系列主體性教育活動。它以其獨立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彌補了學科教育的標準化、專業化和集中化的不足,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它把課內與課外、學科與學科、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它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快樂中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開放性、創造性和自主選擇性;它是對課外活動功能的系統化和明確化,是對課外活動的有效提升;是對課外活動認識深化的結果。
1. 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實踐研究——以山東交通學院為例
目前,山東交通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學術科技活動、思想道德活動、文化藝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個性發展活動和就業創業活動。針對山東交通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實施情況,為了解大學生參與素質拓展活動的現狀,我們對山東交通學院在校生實施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調研活動。此次調查以學校各年級在校生為主體,采用以隨機抽樣調查問卷為主,以有關人員訪談為輔的調查方法。調查問卷由36個問題構成,主要調查學生對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了解和參與情況以及開展素質教育的情況。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76份,其中有效問卷150份,有效回收率為85.23%。同時采取訪談法,對個別學生干部和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進行了隨機的調查。
1.1學生對總體教學情況的評價
本次調查150份有效問卷中,有50%的學生認為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務是改革教學方法,有37.5%的學生認為是實施素質拓展活動,有12.5%的學生認為強化學生學習紀律是首要任務,還各有6.25%的學生認為提高師資水平和改善辦學條件對于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非常重要。有93.75%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的教學內容基本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而6.25%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還不太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有12.5%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應提高師德修養,有37.5%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應提高責任心,有31.5%的學生認為應該提高專業知識,還有50%的學生認為老師應該提高教學藝術。
1.2學生參加素質拓展活動情況
本次調查的150份有效問卷中,有25%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很好,有43.75%的人認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得較好,還有31.25%的學生認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得一般。有6.75%的學生認為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影響了他們第一課堂的學習,85%的人認為第二課堂活動沒有影響他們第一課堂的學習,還有8.25%的學生認為不太清楚。有75%的學生表示參加過學術科技競賽,有93.75%的學生表示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81.25%的學生表示參加過社團活動。
1.3學生參加素質拓展活動的態度
本次調查中,有87.5%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學術科技競賽,81.25%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56.25%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文藝體育活動,75%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社團活動。對素質拓展活動的六大分類的態度上,有50%的學生愿意參加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活動,有81.25%的學生愿意參加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活動,有75%的學生愿意參加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有50%的學生愿意參加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活動,有56.25%的學生愿意擔任學生干部,有62.5%的人愿意參加技能培訓等活動。有56.25%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活動對成長成才很重要,有75%的學生認為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活動對成長成才很重要,有68.75%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對成長成才很重要,有43.75%的學生認為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活動對成長成才很重要,有56.25%的學生認為擔任學生干部對成長成才很重要,有81.25%的學生認為技能培訓等活動對成長成才很重要。
1.4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的看法
本次調查中,有67.25%的學生認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與第一課堂活動聯系緊密。有68.75%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能夠基本滿足學生素質拓展的需求,有6.25%的學生認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過量,有25%的學生認為學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不足。對于了解素質拓展活動的渠道,有31.25%的學生是通過學生干部來獲得信息的,有6.25%的學生通過同學來獲得信息,而62.5%的學生通過海報來獲得信息。有81.25%的學生認為在參加了素質拓展活動之后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有18.75%的學生表示自己雖然是被動參加活動,但確實有所收獲。endprint
2. 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對策分析
2.1以職業目標為導向
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總體上是為職業目標和未來發展服務的。素質拓展的每一步都要對職業目標的實現和未來發展最終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制訂素質拓展活動的規劃時,最重要的取舍標準就是看素質拓展活動能否對職業目標有促進作用。
2.2與第一課堂相協調
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與第一課堂教學雖然在人才培養目的方面具有一致性,在人才培養作用上具有互補性,在人才培養效果上具有互促性,但在具體方式上也具有差異性,并導致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與第一課堂教學在時間上具有矛盾性。因此,制訂素質拓展活動的規劃要根據第一課堂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活動,要堅持以第一課堂學習為根本,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安排素質拓展活動。實現素質拓展活動安排與第一課堂互補共進,相互協凋。
2.3全面拓展與個性彰顯兼顧
全面拓展是指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要全面拓展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都能有所提高,不存在非常明顯的素質和能力的缺陷。彰顯個性是素質拓展要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稱謂真正的特長,為營造就業的核心競爭力打下基礎。
2.4全程設計與動態調整兼顧
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要對大學四年的素質拓展進行全程的規劃,在設計規劃時要對整個大學期間個人情況及所面臨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思考,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合理規劃,規劃要切合個人實際。即便如此,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事先未能預料的情況,周圍環境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樣,就需要我們結合具體情況,針對不同階段和情況進行動態的調整。
2.5目標理想與客觀實際兼顧
實現素質拓展目標的途徑很多,在做設計活動時必須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約束條件以及其他相關因素,選擇確實可行的途徑。同時還要考慮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是否能對學生產生內在激勵作用,在考慮合理性的同時,更要考慮可行性。
[參考文獻]
劉傳璽,張恩生,朱景星. 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模式構建研究[J]. 山東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 2007,4.
[2]譚焱良,羅薇. 論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教育體系的構建[J]. 廣西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 2008,6.
[3]丁小強,胡慶方. 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發展[J]. 中國青年研究. 2003,9.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