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非??
摘要: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在外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特殊的生存、成長環境常導致這部分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心理上、行為上存在不足與缺憾,如親情饑渴、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交流障礙、脾氣暴躁、沖動易怒等,嚴重的還會危害社會穩定,已引發廣泛關注。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學校;家長;政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外出打工、流動就業現象極為普遍。低收入、上學難、居住環境差等客觀因素致使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農村,出現規模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義務育階段留守兒童已達2200萬。他們一般與隔輩親人,或父母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處在成長發育關鍵期,缺失父母在思想認知、價值觀念上的及時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極易產生人生觀、價值觀偏離及個性、心理異常,一些孩子甚至會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留守兒童問題已儼然成為影響社會秩序與安定的突出問題。
臨沂下屬縣區留守兒童狀況如何?他們生存境遇、思想意識存在哪些問題?在教育、監管方面還需做何努力?帶著這些問題對費縣教育局相關負責處室及其周邊鄉鎮小學、中學師生進行了調研。
一、費縣留守兒童現狀
費縣1-9年級共有留守兒童2357人。目前采取的監護方式主要有兩種:隔代監護,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對兒童進行監管。這種監護方式缺憾較大,主要在于一方面祖父母對孩子比較溺愛,放縱遷就較多;另一方面由于年齡差距大、觀念不一致、思想和情感交流較少;再有祖父母大多年事已高、精力、體力不足在兒童看護和管理上常力不從心,缺位現象嚴重。上代監護,即由父母同輩,如叔伯、姑姨、舅或朋友監管。這種方式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如兒童并非己出,監護人常懷有不敢管、不便管、懶得管的思想,易養成孩子任性、偏執的心理。而內心敏感的孩子還會產生寄人籬下、孤獨無助的自卑感、無力感。綜合來看,這兩種教養方式都有弊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育養成。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大多處于6—14歲,正值身心發育關鍵期,期間孩子身體成長快、心理起伏大、自我管理能力弱、可塑性強。然此時,作為至親的父母不在身邊,外出務工極易給孩子造成物質至上、金錢至上的錯誤暗示,造成諸多棘手問題。
(一)親情缺失,身心發育不健全
留守兒童,家長雙方均在外勢必會減少人際交流互動,加之部分家長長期不歸,不與孩子溝通、不關心孩子生活、思想狀況,常導致一些孩子情感淡漠、性格孤僻、思想偏執;更有甚者會結交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沾染吸煙、酗酒、上網等惡習。
(二)成績欠佳,缺乏上進意識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交由祖父母、親友托管,但監護者由于年齡、知識層面和生計所迫常無暇監督、輔導課業,亦缺乏學習習慣養成意識,常致使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畏難情緒、逃避心理、學習自我效能感低、厭學情緒易滋生蔓延。
(三)監護缺位,出現管控真空
農村小學全部實行非寄宿式,中學由于條件限制也不能完全實現寄宿制,致使大部分學生需要走讀。但由于年齡、工作等原因,留守兒童監管人常難以監護到位,導致管控真空,使得部分孩子過度自由、難以規范。
(四)聯動不足,出現家校消抵
留守兒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協調,常令學校教育處于孤立,陷入孤掌難鳴的尷尬境地。與社會上興起的一些不良風氣想抵抗的過程中,學校教育也常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變得勢單力薄、寡不敵眾。
三、應對方式及其經驗
為切實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費縣縣委、縣政府、教育局、婦聯、民政等多部門聯動共同關注、關愛留守兒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費縣縣委縣政府積極在經費調控、政策扶持、社會管理方面下力氣、想辦法、尋出路,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為居民提供更多致富渠道和工作機會,使農民可以就近從業、就近發展,避免背井離鄉求發展、舍兒棄女求利益的悲壯求生路。
(二)加大校舍建設投入
政府在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方面積極籌措資金,結合中小學布局調整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為留守兒童打造合格、放心、舒適的校舍,在留守兒童較多的鄉鎮率先創辦寄宿學校,為留守兒童提供集中管理、集中服務,防止監管漏洞、死角。
(三)促進家校溝通聯絡
發揮教師引導、育人作用實行“代理家長制”,通過結對幫扶和家訪落實責任制度,實行定期談心、定期交流,以便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在思想、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設置心理咨詢室、開辦家長學校,搭建交流平臺,以實現家校共育新格局。
(四)增強留守兒童管理
規范學校管理,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檔案,加強關心、關愛;開通咨詢熱線,增進教師與學生、家長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思想、學習動向,發現、解決、消除相關問題;積極組織文體活動、豐富留守兒童課余生活,減少心靈孤寂。
(五)倡導社會力量參與
縣委縣鎮政府還號召婦聯、共青團、科協、文聯、企業等參與關心留守兒童,定期舉辦社會文化教育活動,組織參觀歷史文化古跡、科技活動展館開闊留守兒童視野。并注意發揮“五老”即老干部、老黨員、老軍人、教教師、老模范作用,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扎實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同時全縣建立家長學校769個,積極利用傳統節假日、外出打工人員返鄉高潮對留守兒童家長進行集中教育培訓,以提高家長重視程度。
小結:
當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整個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面對這種新現象社會各方積極應對,嘗試新舉措、新辦法。而這其中,臨沂市費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呼吁社會共同參與教育的政策、理念值得倡導和推廣。
[參考文獻]
徐文婷. 農村留守兒童性格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26).
[2]康良輝. 農村留守兒童課堂教育問題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7).
[3]程雪. 農村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的調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2).
[4]程秀丹. 城市留守兒童的教育訴求[D];東北師范大學;2012,(1).
(作者單位:中共臨沂市委黨校,山東 臨沂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