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 斐
(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濟南)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就業壓力也逐漸加大;同時,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加大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加強大學生多層面就業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社會,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非常困難,但同時很多單位卻招不到滿意的大學生,這種供需矛盾很大原因取決于大學生就業能力太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是指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大學期間所學到的知識,結合自己所面臨的機遇,確定自己今后職業的發展方向。當前,很多大學生還沒有擺脫“天之驕子”的心態,沒有合理明確的職業規劃,再加上家庭環境的影響,自主性較差;上大學前選擇學校和專業基本上都是家長的意見,不清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
(二)自身競爭力不強。在當前就業競爭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要想在求職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較強的自身競爭力。當前的大學生自身競爭力很薄弱,根本沒有什么優勢可言,比如專業能力不明顯,只注重英語、數學等基礎性學科的學習,對專業課的學習不重視;實踐經驗不足,只注重書本和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沒有和實踐充分的結合起來;本身適應能力很差,大學生在校期間生活散漫,在步入社會后,很難適應工作節奏;創新意識不強,眼界不夠開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比較保守,無法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要。
(三)個人素養不高。個人素養是指畢業生良好的敬業精神、高尚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的品質、健全的人格和較強的責任心,這些也是構成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因素。當今的用人單位除注重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外,越來越注重大學生的個人素養,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完善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單位和社會,而這些東西對于大學生來說很欠缺。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更多地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熱衷于各種考證,反而忽視了個人素養的提高,在求職過程中個人素養表現較差,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
(四)就業準備不足。大學生就業是關系到社會、學校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利益的問題,在就業求職中要求大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現在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表現卻差強人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就業觀念迂腐,求職的期望值過高,過分看重單位性質、工作待遇等條件;就業過程中不做充足準備,沒有及時了解國家各種政策,對自身認識不足;求職心理不佳,一旦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只會怨天尤人,不會從自身找原因來吸取教訓。
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我們應該把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來做,重點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以大學生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深化教育和教學改革。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關系深遠影響重大的系統工程,必須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市場規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深化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課程設置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大學生就業為導向,在深入調查并且充分了解用人市場需求和變化的基礎上來進行,課程設置要跟得上市場的需求,要根據專業的實際需要來開設課程,教學方法要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的內容,要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如何獲取知識以及怎樣運用知識。
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不僅在于獲取專業知識,還包括各種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不應拘泥于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的利用校內外資源,注重實踐教學的環節,加強與各種企業、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校內外的各種實踐教學基地來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給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熟練運用,從而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教育。高校應該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對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通過分析專業情況、社會的需求以及經濟的結構,使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從而激發起大學生的潛能,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今后的求職與個人發展,而且也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在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要從大一就讓每位同學客觀認識自己的情況,樹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在讓大學生全面了解專業、了解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職業要求,在校期間就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要求來努力奮斗。
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關鍵是要讓學生全面了解各種就業政策和就業流程,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樹立積極正確的求職觀。在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就要開設就業指導課,專門針對大學生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來給予大學生全方位的指導,讓其熟悉當前的就業政策和形勢,了解就業的具體流程。在大四求職的關鍵一年,要定期的給學生召開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求職過程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來答疑解惑,從而指導學生選擇適合其自身情況的崗位。
(三)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引導大學生多層面就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引導和鼓勵高校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政策和支持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優惠措施,鼓勵大學生多層面就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存在人才極度匱乏的問題。當代大學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再加之家長對其求職的要求,只愿意到大城市的高薪單位,求職目標太高,自身定位不合理。高校要在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問題上進行不懈的努力,一方面要長期對大學生進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求職觀;另一方面在“三支一扶”、大學生入伍、支援西部和援疆建設等活動上深入的宣傳,使大學生全面了解相關的政策,促進大學生多層面的就業。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當今社會對于大學生看重的不僅僅是其專業能力和水平,更看重其綜合素質。在校期間要加強大學生專業素質、思想素質、身心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是大學畢業生更好更快地適應求職競爭的需要。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來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該把社會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課堂,在實踐中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培養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經常開展一些主題教育活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讓大學生自覺的參與其中,在各個環節上都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使其得到充分的鍛煉,為其今后的求職競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能力上的各種準備。
大學生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是社會的棟梁之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該國家、學校和個人共同努力,全面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使其具備良好的求職心理、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豐富的學業知識,能夠在求職的道路上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1] 黃光許.當前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幾點建議.科技信息,2009.12.
[2] 郭開宇,馬俊紅.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中國成人教育,2009.6.
[3] 蔡中濤,喻禮懷.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其對策.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