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曉光 趙 碩 孫銘蔚 張宇軒(河北金融學院河北·保定)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智慧社區信息化調研
□文/魏曉光趙碩孫銘蔚張宇軒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保定)
[提要]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社區信息化已成為城市和全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本文通過調研保定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相關情況,以新的視角向社區管理者及相關部門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設建議。
社區信息化;城市社區管理;建議
收錄日期:2015年8月24日
(一)選題背景。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知識經濟與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更趨向于便捷、舒適、高效率等高品質的追求。人們對社區的要求不僅僅存在于對實體面積、周遭自然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超強信息意識的我們,更需要信息領域交流,反映到具體的社區要求,諸如外界溝通、通信服務、安全防范、物業管理等方面。
(二)意義
1、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需要。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在實體經濟以及眾多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之外,對信息的要求亦是必不可少的。京津冀一體化的逐步實現將逐漸打破過去智慧城市“割據”的狀況,實現協同發展。
2、城市發展與管理的要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邁進、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由“京”到“津”,再由“津”到“冀”成階梯式發展,在具有差異的城市發展現狀下,出現了參差各異的城市發展和管理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系統的社區發展與管理的建設方案,而智慧社區在此時讓我們看到了曙光。
3、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需求。伴隨著國家改革步伐的深入,在國民素質提高、道德文明增長、生活水平上升的情況下,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與現下社區管理之間的矛盾差異逐漸顯露。智慧社區勢在必行。
智慧社區的定義:智慧社區是指全面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網絡通信技術把物業管理、安防、通信、交通、社區服務等系統地集合組織在一起,并通過通訊網絡連接物業管理處,從而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網絡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一種管理社區形態。
(一)保定市社區建設相關分析
1、居民態度分析。居民對智慧社區管理的總體滿意度是一項綜合指標。據調查,70%的人群滿意程度為“非常滿意”,有20%的人“較為滿意”,17%的人群均為“一般滿意”,剩下3%的人均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據此得出的數據分析顯示,在城市社區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居民的滿意程度相對較高。但是,當前保定市智慧社區建設仍舊處于初級階段,剛剛進行探索,成熟度不高,仍舊需要進一步的探究與發展。
2、政府導向分析。在家庭緊急呼救系統擁有數量的數據中,有97%的社區擁有社區攝像監控子系統,92%的社區擁有社區周界防護子系統,90%的社區擁有社區門禁控制子系統。由此可知,就保定市的社區而言,在家庭緊急安全方面的智能化相對較高社區監控系統幾乎全面覆蓋。這保障了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為接下來社區信息化的建設增添了自信心。
在智能信息化環境設施社區擁有比例方面,有96%的社區實行收費管理,88%的社區擁有車位管理,69%的社區擁有遠程抄表管理,64%的社區擁有電子公告管理,56%的社區為其他。由此可見,如今就保定市的社區而言,信息化管理在有了不小成就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建設優勢
1、政策優勢。自我國“十二五”將“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寫入《綱要》便確定了將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政策支持。
2、管理的交流優勢。迄今為止,智慧社區的建設在北京已經有了不小的建設成果,所以在此基礎上,可以將“京”的管理建設經驗與“津冀”地區做有效交流,從而達到少走彎路,加快建設的效果。
(一)專業人才的短缺。目前,擁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人才畢業后普遍進入企業,而很少有人進入基層社區工作。
(二)各小區缺乏統一的標準。由于智慧社區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各方面認識研究不足,沒有統一高效的標準化管理制度,使得小區的信息化發展程度不一致,局面較為混亂。
(三)小區信息化管理與居民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相較于河北地區的社區居民來說,信息管理的基礎較為薄弱,廣大社區管理者和社區居民還未能充分形成智慧社區的意識。
(一)專業人才短缺是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人員數據庫。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工作能力建立企業人員儲備表,具體包括以前的經歷、培訓背景、技能證書、職業興趣、主管的評價等內容。
2、做好人員接續計劃。流動性較大、專業性較強的重要崗位及早做好補充計劃,以避免人員流失尤其是關鍵人員的流失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3、建立企業績效考評體系。使每一個員工都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同時有明確的業績目標規定。
4、綜合分析。產生人才短缺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而解決方案也是一個系統過程,不僅需要進行人力資源規劃,更需要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支持。
(二)針對各小區缺乏統一的標準建設,政府應建設統一的制度與交流平臺
1、相關政府部門可將各個社區單位進行總和,在實地調查后,出臺相關制度與實施的標準。
2、政府建設一個小區信息化交流管理平臺,使經費保障、人員配備、設施管理維護等諸多方面可以相互溝通,時刻協調。
(三)針對小區信息化管理與居民需求之間存在矛盾,應大力發展信息化。政府和企業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在智慧社區建設中發揮各自的職能,提供各類服務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迎燕.城市社區信息化服務實現途徑研究[D].重慶大學,2007.
[2]薄欣.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及其發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3]張瑾國.關于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J].山東人大工作,2009.
F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