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技師學院 張 紅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劉 波
近幾年來,職業教育日新月異,但是從改變我國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的現象,顯得捉襟見肘,“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因此,加快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工作,選拔和培養一大批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尤其是近幾年來,出現在各中等職業學校的一個普遍現象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注:一方面,各中職院校使盡了渾身解數去尋找生源;而另一方面,各中職院校收到的用人信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用人單位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技術工人,也就是說,在很大一部分中職院校找不到用人單位較為滿意的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我認為作為一名中等職業教育者,到底應該怎樣培養高技能人才我們不禁要深深的反思的問題!
那么,何為高技能人才呢?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術技能勞動者中取得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及相應水平的人員。當今的高技能型人才除了要掌握主流的技術技能外,還要不斷了解技術發展的趨勢,能夠從事智能化高新技術的運用與維護等勞動,是技能與智能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技術工人隊伍的核心骨干。高技能人才的本質特征是具有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即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因此,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厚實的實踐能力是中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標,而培養出能迅速的適應具體崗位環境,勝任崗位技術要求,順利實現就業并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潛力是中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現實目標。
因此,培養出具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厚實的實踐能力是中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標,而培養出能迅速的適應具體崗位環境,勝任崗位技術要求,順利實現就業并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潛力是中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現實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我覺得也應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狠抓理論,穩抓實踐。
在現實中職教育中,重視實踐已經被大多數中職教育者所認同,然而必要程度的理論知識教育絕不可輕視,保障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要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專業培養方案的最重要環節又以課程體系最為重要。在各方面對比之后,確定實施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課程。
在理論教學環節中,我們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以能力的培養為中心,選擇課程內容,眾所周知,人才培養的主要實施手段,主要實施方法要從課程教學入手,選擇課程,選擇哪方面的課程內容,在教學環節上怎樣設置,所從事的職業能力要求是重要的依據。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方面就是,把能力的培養做為中心,對課程體系進行合理構建。多層面多角度考慮能力與課程的對應關系,把課程內容進行歸類、整合、安排以后,最終產出能力脈絡層次清晰的課程體系,再次考慮的重點就是將其以實際工作要求為中心依據,拆解為:綜合能力、專項能力、能力要素三個主要方面,并按能力要素的制定標準需求,選擇設置相對應的課程單元模塊。讓每個課程單元模塊中的內容模塊與實際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互相對應。最后,有選擇、有強烈針對性的實施講授,以期真正有利于的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
對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課,我們要堅持“課前有綱,課中有場,課后有考”的三有程序。“課前有綱”是指,每一科實踐課必須事先制定嚴格的“實習教學大綱”,每一次實習課必須嚴格的按照大綱的培養目標來組織教學內容。“課中有場”是指每一次實踐課都應在實訓場地組織教學,增強實踐課的感性認識,間接培養學生適應以后工作環境的能力。“課后有考”是指,每一次實踐課在完成一項實踐技能教學活動后,應及時的予以操作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整套以現場測試為主要方式、以現場指導教師為考核主體、以行業標準為基本內容的校內實踐課考核管理辦法,并在一定階段組織校內和校外間關于操作水平的競賽,以此達到中等職業院校學生間互相交流的目的,并借此構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間“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提高中等職業院校教育水平的目的!
21世紀,我國的中職教育迎來了朝氣蓬勃的時代。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則是實現技能人才培養首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希望在我們每一個中職教育人的努力下,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向著高技能人才的方向,昂首闊步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