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賢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我們要為教師們營造一種歡松愉快、充滿關愛的精神家園,也要為教師搭建一個放飛夢想的舞臺,不斷提高教師工作的幸福指數。
一、強化“年級組”精神家園建設,提高教師歸屬感
1. 確立“年級組”的管理團隊。以年級組板塊的組建,打破學科界限,將同一年級的教師融合在一起,包括學校的行政領導、中層干部也分配到各個年級中。工作職能亮化劃分,責任到人。樹立“我與級組同行,共成長”的意識。
2. 創設“年級組”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開展教職工趣味運動會,如以“班級”為單位的三名教師為一組的“二人三足”比賽。以“級組”為單位開展的教師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教職工演講比賽、教師才藝大賽等形式多樣、歡松愉快、富有趣味性的活動。教師們在認真投入各項比賽的同時,也增進了同事之間的溝通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勵。
3. 制定“年級組”的考核方式。每個學期都對“級組”中的進行量化團隊考核評價,對教師的考核從單純的關注教學業績考核轉化為關注教學過程的整體監控。采取過程與效果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方法。評選出“卓越級組”,從而增強年級成員之間的團隊凝聚力。
二、強化“中層團隊”優質服務建設,提高教師方向感
在以“級組”板塊建設為核心的同時,也突顯打造“中層團隊”
的服務意識。要求學校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中,努力扮演好三種角色:策劃者 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相應細化的管理職責,以“法治”取代“人治”;傾聽者 善于到廣大教職工中去,廣泛聽取教職工反映的熱點問題,細心聆聽教師們的“好點子”,從而不斷調整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承擔者 敢于擔責,為教師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對教師們的勞動給予鼓勵和肯定,為教師們的發展創造條件。“中層團隊”在開展工作中,得到廣大教職員工的擁戴和支持,效果就更為顯著。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
三、強化“給力團隊研培”意識,提高教師使命感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大力開展“團隊研培”,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而“團隊研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成長規劃、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課題研究。
1. 成長規劃 。青年教師對工作有熱情、有沖勁、可塑性強,缺點是沒有實戰經驗。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我們要求他們為自己制定“個人成長計劃”。每學期都對“個人成長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反思分析小結,做好材料的積累工作,及時將有關材料統一保存在教師個人檔案中,如公開課教學設計,在教育教學、科研中獲得的成果。
2. 專家引領。學校聘請專家為顧問,對教師跟蹤指導,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落實專家帶班制度,讓大批青年教師在教學第一線中磨練成長。同時,大力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學科培訓,交流思想,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研方法。
3. 同伴互助。有效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引導教師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利用身邊同事的資源(不同特長、特點的同事所遇的個人問題、嘗試、調整和經驗都是一種可集體共享的財富),來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通過“同課異構”、學術論壇等方式,開展學術爭辯,營造科研氛圍,調動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4. 課題研究。我們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現有的水平選擇不同的研究方式。(1)將課題實驗與校本培訓緊密結合。(2)將課題同課程改革緊密結合。(3)將課題同信息技術相結合。形成“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意識。較大地推動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開展,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層次。
四、強化“搭建技能競賽展示平臺”,提高教師成就感
1. 以“教學比武”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每學期都開展課堂教學大比武、校歌比賽、新課標考核、粉筆字簡筆畫等一系列活動,以比賽促進、引領教師不斷成長。
2. 以“家長開放日”促進家長對教師團體全面、深入評價。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組織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向家長開放課堂,由家長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無記名評價,并把家長的評價與教師的考核掛鉤。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一方面讓家長走進課堂,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專業技能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還設立“學校十大名師”“學校十大學科帶頭人”“我最喜歡的教師”等系列活動評選;通過民主投票,誕生績效工資發放方案,該方案是教師“德、勤、能、績”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是對教師認真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最好的肯定;積極宣傳區教育科研專項措施,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將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果加以推廣。通過為教師搭建展示個人才能的平臺,提高了教師的信心和成就感,讓學校真正成為教師成長、成熟的搖籃。
責任編輯〓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