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東紅
人們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舉止言談習慣等等,然而各種習慣之中,學習習慣是個重要問題。自古以來,許多有見識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培養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國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歷史故事,就是很好一例。俗語說:“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既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在這方面就要特別花功夫。
小學生應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包括:閱讀習慣、書寫習慣、思考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記筆記的習慣等等。那么,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 點滴入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注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復查;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習慣是三種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 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須有一個過程。一種行為要變 成自動化的動作,必須經過不斷的練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也 是這樣。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反復訓練,使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一種自動的意志行為,即所謂“習慣成自然”。
2. 積極鼓勵
對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利于上述良好習慣養成的言行和成績,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兒童的最好方法是鼓勵他的好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外部獎勵的適當運用不僅有助于當前的學習,而且可以促進內部動機作用的發展和習慣的養成。我國現代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1歲的時候,因一次斷橋事件而產生“長大造橋一定要造得堅固”的念頭。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父親的贊揚和鼓勵。父母以“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語來鼓勵他,并用我國著名科學家張衡、 祖沖之等人的事跡教育他。茅以升的崇高理想以及父母的鼓勵,驅 使他堅持不懈地努力,逐步養成了勤于讀書、善于觀察。積極思考、用于提問、惜時如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后來為我國的橋梁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我會在課堂上多用“Good,youre so clever, excellent, well done...”等語言鼓勵學生多回答,多發言,結果顯示孩子們都喜歡得到老師對他們的表揚,內心得到同學們和老師的肯定,很開心,上課也特別認真,很積極發言。
3. 樹立榜樣,啟發自覺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更大的潛在能量。
責任編輯〓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