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干中
生本教育以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改變了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教育生活。梁老師正是在生本教育下第一批成長起來的骨干教師。我們在她的公開課上就能感受到學生的激情與創造。
“我代表我們組來給大家介紹工作原理。大家來看,在第一條邏輯行里,后面這四個都是常閉觸點,當按下X0時,Y0就得電同時自鎖,電機正向運轉,當按下X時,Y0線圈斷電,Y1得電并自鎖,電機反向運轉。要想停機的話按下X2就行。”學生A分析得有條有理,把小組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展示,這全得益于梁老師平時在課堂中注意對學生的培養。“好,那你可不可以幫大家分析一下外部接線的畫法?從剛才的影片中我們看到機床的工作臺在左右或前后移動,當工作臺距離刀架較遠時,我們希望工作臺能連續前進;當工作臺距離刀架較近時,我們希望工作臺在我們的操縱下按下起動按鈕它就動,一松開就停,應該如何設計呢?小組討論一下。”梁老師適時地拋出了另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另一波的小組討論。
臺下的學生馬上投入緊張刺激的討論中,“大家來看這里,我在自鎖觸點Y0這里串了個按鈕的常閉觸點X4,再并上這個按鈕的常開觸點X4作為點動按鈕。當按下X4時,它切斷了Y0的自鎖,所以能實現點動。反轉回路是一樣的原理。可以嗎?”學生B首先發現了解決方法,馬上學生C就對此提出了疑問“為什么要把X4的常閉與Y0串聯?”,“它們串聯是為了實現點動。當按下X4時,斷開了Y0的自鎖。”由于是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學生B很輕松地就可以解答同學提出的疑問。“我把常開X4與常閉X4對調位置行嗎?”另一個疑問又出來了……越來越多同學參與到討論中,學生們不斷提出新問題,又不斷經過自己的研究來解決問題,在整節課的思想碰撞中,教師完全依靠學生自己完成,幾乎不需要由教師來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新知都是在學生的研究探討中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在這樣欣欣向榮、朝氣蓬勃、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本課堂上,我們不但可以感受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維的敏捷性,以及小組學習中學生思維的碰撞,團隊的合作,良好的教學生態。教師分享著學生成長的快樂,同時也形成了自己對學生真正的認識,對教育獨特的理解,對教學深刻的領悟,對課堂特有的組織。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可謂“人面桃花相映紅”。
娜老師也是剛參加工作就開展生本教育的實驗教師。在生本教育英語教學研討會上,她侃侃而談,滿懷激情地介紹自己的生本課堂教學:我是采取任務驅動法在閱讀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的。以閱讀課文“Take care of our earth” (保護我們的地球)為例,首先從本課的主題earth入手提問:Whats in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earth”? 繼而誘導:Can you speak out all the words you know about the earth?通過問題設置喚醒學生或幫助學生構建起有關地球的知識圖像并對課文產生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作好鋪墊。其次,我引導學生分析和體會一些典型章節,啟發學生留意語篇中的連接詞,獲取所需的信息。針對學生的基礎我提出了以下問題:1. What kind of dangers does our environment face?(我們的地球面臨著什么樣的危機?)2. Show us som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 dangers ( 舉例子說明這些問題)。要求幾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學生小組內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來發表。她們給了我更多的答案:population explosion,noise,plastic pollution and so on。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舉得例子有簡單易懂的,有生動又很有說服力的。學生開始興奮起來,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閱讀后我通過 “提問”(who、when、where、what、how、why)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全面梳理(reviewing),這樣,經過多層次的重構(reconstruction)和再創造(reproduce)。在本課閱讀教學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問題:“How can we solve these problems? 面對這個問題同學們紛紛發言:1. Do not use the one time things (Consumable paper products/Throwaway chopsticks)。雖然學生不會說一次性產品這個單詞,但能用自己有限的詞匯來“創造”完成也是值得稱道。Reduce the cars tail smoke(off gas)。雖然句子中有不少錯誤。但都能懂達意。重要的是學生們發表了自己的想法,用英語思維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這樣的青年教師我校還有很多,他們很自然地投入到生本教育的行列,很快適應了教學。課堂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發展,滿足了學生的求知的欲望。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教師在快樂中教學,在教學中快樂。
多年來,我校許多青年教師成為了生本教育的骨干,有12名老師在省生本教育研習班上作報告,有20名青年教師承擔了市級以上的公開課。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