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鐵宇
摘 要:在高校管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核心部分。在全面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面對思想教育形勢,人們推陳出新,提出了現代化的觀點,為思想教育打開新的思路。而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高校自身首先要實現現代化。在探索的過程中,分析問題和總結經驗,勇于挑戰創新,快速發展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一個國家的現代化,不僅僅在于物的方面,更在于它的人民具有現代化的心理和行為,各方面都可以迎合國家現代化的發展。所以,沒有人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沒有了意義。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243-01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信息社會的不斷沖擊,以及文化多元化,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校在對其的管理上面臨很嚴峻的考驗。現代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傳統轉向現代的過程。
1 高校思想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1.1 教育內容過于“死板”
教條化仍然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尤其是意識形態色彩總是與這種教條化傾向相扭結。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政治于自身。教育觀念陳舊、僵化、保守,使得老師教授的都是陳舊的思想,只是單純的要求學生記憶。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把重心放在宣傳政治思想價值觀體系上,不僅使教育思維出現局限性,還造成了教育主題的片面性,即“保守的、過時的教育方式和體制”。該體系靠著保守的、過時的思想觀念維持著,習慣性地走下去,按保守的、過時的思維方式裁定與闡釋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內容和現代化手段,把保守的色彩覆蓋在上面。怎樣才能完全擺脫“死板”,成為當今教育工作改革的重點。
1.2 教學形式過于“呆板”
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化,教師處于主體地位,以我講你聽為主。這是因為高校教育沒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的意識中相當于專業教育的輔助手段,它沒有自身的獨立價值。教師也相應地缺乏創新教學形式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單純的課堂教學形式和公共課,使學生失去了興趣。思想教育過于形式化,沒有轉化為大力改革的實際行動。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變成“走形式”和“作樣子”,實質上沒有任何作為,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1.3 評價機制過于“單調”
目前,我國高校沒有制定相應的、有效的、科學的評價機制,主要根據筆試成績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結果。學生往往對思想政治教育既缺乏主動又缺乏興趣,而教師鞏固評價機制主要通過課堂出席率等被動性強制措施,這和飲鴆止渴沒有區別。而且,還存在老師注重上課表現積極的學生,分數上格外關照,而那些不是很樂于表現,但認真學習的學生,相對于前者而言分數就不是很高。所以,評價機制不改,很難說服學生。
2 如何解決高校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 豐富教學內容,加強政治知識教育
單純的“教”已經不能成為主流,老師也不再應該是教育的主導。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主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行為實施的基礎和前提之一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它能夠從根本上影響大學生的事業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先進公共管理理論、現代政府理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經常把一些主題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行政運行機制、政府組織結構、公共管理等,不僅減少了教條化傾向與傳統的意識形態色彩的束縛,還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同時幫助學生們了解與掌握符合時代發展的現代政治常識,培養現代公民的政治素養。例如,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積極開發新教材,探索新課程,編訂一些與時俱進的學習手冊,內容上應該介紹最前沿的現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論、行政理論、政治學理論,順應世界潮流,能使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得到有效解決,幫助大學生樹立現代觀念,讓大學生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只有體現時代性、科學性、現實性的特點,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實現現代化目標。并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們開動頭腦,參與到爭論中來。
2.2 創新教育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教師的個性與風格融入到教學的獨特性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包含道德教育、審美教育、人格教育等,而不僅僅是一個狹義的課堂理論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習各方面知識,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還要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方向。思政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潮流,了解并最大程度掌握當代多元化思潮,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如信息量大、時效性強、互動性強、受眾面廣等,建立立體式、全方位的理論傳播體系,積極拓寬原有的宣傳教育陣地,把更多、更好的知識與信息提供給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創造一個健康、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大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做到在思想領域比學生更“潮”。利用先進的教育手段和現代化教育資源,如網絡,將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城市文化為大課堂,開展實踐專題,讓學生以走訪的形式置身于實地,充分利用當地的教育文化資源,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主體性[1]。
2.3 規范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的轉變,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總體看待,對學生來說,也極其重要。所以,要改變一卷定勝負的考核機制,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標準[2]。通過各種專業軟件,使統計結果更加準確。這樣,可靠的真實的信息數據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并且相關教師與管理部門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得這些數據。也可以增強老師和學生在網上的互動,打破“課上是師生,課下是陌生人”的尷尬局面。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構成完整教學體系所必需的一環,并且是學習的深層動力,從而形成教學—評價—反饋—教學的良性循環。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老師會失去教學動力,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結果會致使全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學習體系缺乏競爭力。
3 結語
在國家整體建設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與國家的未來緊密相關,只有一邊探索,一邊發現并解決問題,才能實現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當今世界經濟全球發展急速加快,各國家自身發展也要跟上全球的腳步。與此同時,人的現代化問題越來越顯突出,特別是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世界已步入現代化的進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陳雪琴.芻議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邊緣化的成因和對策[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10):185-187.
[2] 王光坊.高校發展學生黨員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