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方法治療直腸脫垂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所有68例直腸脫垂患者均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總計34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與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直腸脫垂患者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中醫;中藥熏洗;全面護理;直腸脫垂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直腸脫垂為臨床肛腸科比較少見的疾病之一,病情比較嚴重,中醫治療多采取中藥熏洗的方法。隨著近幾年來生活習慣的改變,直腸脫垂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1]。為了進一步探討中醫方法治療直腸脫垂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臨床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跨度為42~85歲,平均年齡為(59±6.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跨度為43~86歲,平均年齡為(58±6.7)歲。其中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直腸脫垂。而且比較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互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所有68例直腸脫垂患者均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總計34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常規臨床護理與用藥指導;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①治療前:向患者講解直腸脫垂疾病的相關知識,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維持心情愉悅,使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能夠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治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醫生完治療。手術前一天需要洗澡,并且重點清洗肛周,換洗衣物[2]。②治療中:手術當天早上注意合理飲食,中藥熏洗利用中藥熏洗機一鍵操作,方法是科室特制的中藥400mL加入機器內加熱3~5min后溫度達25℃,有蒸氣出現開始坐浴熏洗, 1~2次/d,每次20min,無痛苦操作,促進創面愈合[3,4]。注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于發生不良反應的病人需要及時處理。③治療后:保持住院環境的安靜,患者需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治療后注意飲食健康,不宜食用油膩,保持良好的飲食平衡[5]。注意保持肛周部位潔凈。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患者的護理情況與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s進行表示,并以t對其進行檢驗,對于計數數據的比較用X2進行檢驗,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2。
討論
術后護理中飲食的質量與衛生十分關鍵,能夠影響患者大便的排出與質量。大便排出與質量是否正常,影響著患者肛周愈合[6]。如果患者經常腹瀉、便秘、慢性咳嗽等都可能導致直腸脫垂的復發,腹瀉還能夠導致感染[7]。患者治療后需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短期內不負重,適當加強肛門功能的運動鍛煉。治療出院后也口服中成藥補中益氣丸,具有固攝、益氣、調中的功效,對于治療后患者的恢復有一定幫助[8]。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比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具有顯著優勢。
綜上所述,直腸脫垂患者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高雯.直腸脫垂圍手術期護理[J].醫藥前沿,2013,3(22):266-266.
[2]湯梅,王影.4例成人完全直腸脫垂病人的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4):282-282.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方法治療直腸脫垂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所有68例直腸脫垂患者均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總計34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與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直腸脫垂患者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中醫;中藥熏洗;全面護理;直腸脫垂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直腸脫垂為臨床肛腸科比較少見的疾病之一,病情比較嚴重,中醫治療多采取中藥熏洗的方法。隨著近幾年來生活習慣的改變,直腸脫垂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1]。為了進一步探討中醫方法治療直腸脫垂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臨床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跨度為42~85歲,平均年齡為(59±6.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跨度為43~86歲,平均年齡為(58±6.7)歲。其中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直腸脫垂。而且比較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互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所有68例直腸脫垂患者均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總計34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常規臨床護理與用藥指導;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①治療前:向患者講解直腸脫垂疾病的相關知識,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維持心情愉悅,使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能夠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治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醫生完治療。手術前一天需要洗澡,并且重點清洗肛周,換洗衣物[2]。②治療中:手術當天早上注意合理飲食,中藥熏洗利用中藥熏洗機一鍵操作,方法是科室特制的中藥400mL加入機器內加熱3~5min后溫度達25℃,有蒸氣出現開始坐浴熏洗, 1~2次/d,每次20min,無痛苦操作,促進創面愈合[3,4]。注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于發生不良反應的病人需要及時處理。③治療后:保持住院環境的安靜,患者需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治療后注意飲食健康,不宜食用油膩,保持良好的飲食平衡[5]。注意保持肛周部位潔凈。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患者的護理情況與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s進行表示,并以t對其進行檢驗,對于計數數據的比較用X2進行檢驗,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2。
討論
術后護理中飲食的質量與衛生十分關鍵,能夠影響患者大便的排出與質量。大便排出與質量是否正常,影響著患者肛周愈合[6]。如果患者經常腹瀉、便秘、慢性咳嗽等都可能導致直腸脫垂的復發,腹瀉還能夠導致感染[7]。患者治療后需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短期內不負重,適當加強肛門功能的運動鍛煉。治療出院后也口服中成藥補中益氣丸,具有固攝、益氣、調中的功效,對于治療后患者的恢復有一定幫助[8]。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比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具有顯著優勢。
綜上所述,直腸脫垂患者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高雯.直腸脫垂圍手術期護理[J].醫藥前沿,2013,3(22):266-266.
[2]湯梅,王影.4例成人完全直腸脫垂病人的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4):282-282.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方法治療直腸脫垂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所有68例直腸脫垂患者均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總計34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與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直腸脫垂患者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中醫;中藥熏洗;全面護理;直腸脫垂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直腸脫垂為臨床肛腸科比較少見的疾病之一,病情比較嚴重,中醫治療多采取中藥熏洗的方法。隨著近幾年來生活習慣的改變,直腸脫垂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1]。為了進一步探討中醫方法治療直腸脫垂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臨床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跨度為42~85歲,平均年齡為(59±6.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跨度為43~86歲,平均年齡為(58±6.7)歲。其中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直腸脫垂。而且比較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互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所有68例直腸脫垂患者均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總計34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常規臨床護理與用藥指導;觀察組總計34例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①治療前:向患者講解直腸脫垂疾病的相關知識,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維持心情愉悅,使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能夠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治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醫生完治療。手術前一天需要洗澡,并且重點清洗肛周,換洗衣物[2]。②治療中:手術當天早上注意合理飲食,中藥熏洗利用中藥熏洗機一鍵操作,方法是科室特制的中藥400mL加入機器內加熱3~5min后溫度達25℃,有蒸氣出現開始坐浴熏洗, 1~2次/d,每次20min,無痛苦操作,促進創面愈合[3,4]。注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于發生不良反應的病人需要及時處理。③治療后:保持住院環境的安靜,患者需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治療后注意飲食健康,不宜食用油膩,保持良好的飲食平衡[5]。注意保持肛周部位潔凈。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患者的護理情況與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s進行表示,并以t對其進行檢驗,對于計數數據的比較用X2進行檢驗,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2。
討論
術后護理中飲食的質量與衛生十分關鍵,能夠影響患者大便的排出與質量。大便排出與質量是否正常,影響著患者肛周愈合[6]。如果患者經常腹瀉、便秘、慢性咳嗽等都可能導致直腸脫垂的復發,腹瀉還能夠導致感染[7]。患者治療后需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短期內不負重,適當加強肛門功能的運動鍛煉。治療出院后也口服中成藥補中益氣丸,具有固攝、益氣、調中的功效,對于治療后患者的恢復有一定幫助[8]。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比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具有顯著優勢。
綜上所述,直腸脫垂患者采取中醫方法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治療前、中、后的全面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率。全面護理能夠顯著幫助直腸脫垂患者進一步恢復,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高雯.直腸脫垂圍手術期護理[J].醫藥前沿,2013,3(22):266-266.
[2]湯梅,王影.4例成人完全直腸脫垂病人的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4):28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