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麗
【摘要】目的探討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此64名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在痔瘡術后行不同護理方式,實驗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而對照組同樣為32例,只單純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統計兩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對比兩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行不同護理方式后的康復情況。結果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康復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醫;護理干預;痔瘡;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1]。
為了進一步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干預,現將臨床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跨度為20~76歲,平均年齡為(47±5.4)歲;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性痔瘡術后便秘患者16例,女性痔瘡術后便秘患者16例,年齡跨度為21~77歲,平均年齡為(48±5.1)歲。其中所有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高位肛瘺。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互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實驗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而對照組同樣為32例,只單純使用常規護理。具體為:中藥熏洗:利用中藥熏洗機一鍵操作方法,科室特制的中藥400mL加入機器內加熱3~5min后溫度達25℃,有蒸氣出現,開始坐浴熏洗,1~2次/d, 20min/次,無痛苦操作,促進創面愈合[2,3]。中藥封包:秘制封包加紅外線照射,放在疼痛部位或發病位置上,照射30min,起止痛、活血等作用[4,5]。耳穴壓豆:術后為病人貼敷在神門、交感、肛門穴位上,按壓2~3次/d, 3min/次,防止術后尿潴留、疼痛、失眠等[6]。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平均2d內排便1次,大便質地轉軟,排便通暢,短期內未復發。有效:平均3d內排便1次,大便質地較軟,排便欠暢。無效:無效:患者在治療護理前后排便病癥沒有明顯改變甚至惡化[7]。總有效率=(治愈+有效)/ n×100%。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s進行表示,并以t對其進行檢驗,對于計數數據的比較用x2進行檢驗,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表2所示。
3. 討論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疾病,病情比較嚴重。隨著近幾年來生活習慣的改變,痔瘡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并發便秘不但會影響患者正常排便,嚴重時還會產生大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在手術后的康復以及正常生活[8]。痔瘡術后便秘、排便困難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排便時大便秘結不通、排便不暢、排便時間長、大便質地硬,患者用力排便會導致痔瘡術后的切口疼痛,甚至出血,從而導致己經逐漸愈合的切口裂開,導致傷口愈合延期,影響了手術的治療以及預后效果[9]。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幫助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快速恢復,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減少復發,是臨床治療以及預后的關鍵[10]。本次研究結果中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取在手術治療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干預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比較單純采用常規護理效果更加突出,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幫助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進一步恢復,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康復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春花,趙秀娟.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中的運用體會[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5):108-110.
[2]梁惠球,謝文欽,蘇仙玲,等.痔瘡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分析及中醫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7):160-161.
[3]郭雙敏.痔瘡術后便秘的辨證施護[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5,26(4):342-342.
[4]戴桂娥.痔瘡手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及中醫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15(9):69-71.
[5]吳奕.痔瘡患者手術治療后的中醫護理效果[J].醫學信息,2013,34(7):387-388.
[6]潘瓊,張雅麗.肛腸科良性疾病手術后便秘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27):2952-2954.
[7]朱詩文.中醫護理對痔瘡術后癥狀的改善作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4,16(3):287.
[8]鄧群英.中醫護理在痔瘡術后癥狀改善中的應用探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4(7):5-5.
[9]豐英,張詠梅,姜娟,等.中醫護理在痔瘡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河南中醫,2013,33(9):1595-1596.
[10]周清芳.痔瘡的中醫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3):235-235.
【摘要】目的探討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此64名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在痔瘡術后行不同護理方式,實驗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而對照組同樣為32例,只單純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統計兩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對比兩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行不同護理方式后的康復情況。結果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康復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醫;護理干預;痔瘡;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1]。
為了進一步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干預,現將臨床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跨度為20~76歲,平均年齡為(47±5.4)歲;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性痔瘡術后便秘患者16例,女性痔瘡術后便秘患者16例,年齡跨度為21~77歲,平均年齡為(48±5.1)歲。其中所有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高位肛瘺。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互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實驗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而對照組同樣為32例,只單純使用常規護理。具體為:中藥熏洗:利用中藥熏洗機一鍵操作方法,科室特制的中藥400mL加入機器內加熱3~5min后溫度達25℃,有蒸氣出現,開始坐浴熏洗,1~2次/d, 20min/次,無痛苦操作,促進創面愈合[2,3]。中藥封包:秘制封包加紅外線照射,放在疼痛部位或發病位置上,照射30min,起止痛、活血等作用[4,5]。耳穴壓豆:術后為病人貼敷在神門、交感、肛門穴位上,按壓2~3次/d, 3min/次,防止術后尿潴留、疼痛、失眠等[6]。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平均2d內排便1次,大便質地轉軟,排便通暢,短期內未復發。有效:平均3d內排便1次,大便質地較軟,排便欠暢。無效:無效:患者在治療護理前后排便病癥沒有明顯改變甚至惡化[7]。總有效率=(治愈+有效)/ n×100%。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s進行表示,并以t對其進行檢驗,對于計數數據的比較用x2進行檢驗,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表2所示。
3. 討論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疾病,病情比較嚴重。隨著近幾年來生活習慣的改變,痔瘡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并發便秘不但會影響患者正常排便,嚴重時還會產生大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在手術后的康復以及正常生活[8]。痔瘡術后便秘、排便困難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排便時大便秘結不通、排便不暢、排便時間長、大便質地硬,患者用力排便會導致痔瘡術后的切口疼痛,甚至出血,從而導致己經逐漸愈合的切口裂開,導致傷口愈合延期,影響了手術的治療以及預后效果[9]。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幫助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快速恢復,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減少復發,是臨床治療以及預后的關鍵[10]。本次研究結果中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取在手術治療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干預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比較單純采用常規護理效果更加突出,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幫助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進一步恢復,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康復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春花,趙秀娟.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中的運用體會[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5):108-110.
[2]梁惠球,謝文欽,蘇仙玲,等.痔瘡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分析及中醫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7):160-161.
[3]郭雙敏.痔瘡術后便秘的辨證施護[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5,26(4):342-342.
[4]戴桂娥.痔瘡手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及中醫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15(9):69-71.
[5]吳奕.痔瘡患者手術治療后的中醫護理效果[J].醫學信息,2013,34(7):387-388.
[6]潘瓊,張雅麗.肛腸科良性疾病手術后便秘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27):2952-2954.
[7]朱詩文.中醫護理對痔瘡術后癥狀的改善作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4,16(3):287.
[8]鄧群英.中醫護理在痔瘡術后癥狀改善中的應用探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4(7):5-5.
[9]豐英,張詠梅,姜娟,等.中醫護理在痔瘡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河南中醫,2013,33(9):1595-1596.
[10]周清芳.痔瘡的中醫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3):235-235.
【摘要】目的探討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此64名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在痔瘡術后行不同護理方式,實驗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而對照組同樣為32例,只單純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統計兩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對比兩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行不同護理方式后的康復情況。結果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康復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醫;護理干預;痔瘡;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1]。
為了進一步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用的中醫護理干預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利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干預,現將臨床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跨度為20~76歲,平均年齡為(47±5.4)歲;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性痔瘡術后便秘患者16例,女性痔瘡術后便秘患者16例,年齡跨度為21~77歲,平均年齡為(48±5.1)歲。其中所有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高位肛瘺。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互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實驗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而對照組同樣為32例,只單純使用常規護理。具體為:中藥熏洗:利用中藥熏洗機一鍵操作方法,科室特制的中藥400mL加入機器內加熱3~5min后溫度達25℃,有蒸氣出現,開始坐浴熏洗,1~2次/d, 20min/次,無痛苦操作,促進創面愈合[2,3]。中藥封包:秘制封包加紅外線照射,放在疼痛部位或發病位置上,照射30min,起止痛、活血等作用[4,5]。耳穴壓豆:術后為病人貼敷在神門、交感、肛門穴位上,按壓2~3次/d, 3min/次,防止術后尿潴留、疼痛、失眠等[6]。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平均2d內排便1次,大便質地轉軟,排便通暢,短期內未復發。有效:平均3d內排便1次,大便質地較軟,排便欠暢。無效:無效:患者在治療護理前后排便病癥沒有明顯改變甚至惡化[7]。總有效率=(治愈+有效)/ n×100%。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患者的療效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s進行表示,并以t對其進行檢驗,對于計數數據的比較用x2進行檢驗,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表2所示。
3. 討論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疾病,病情比較嚴重。隨著近幾年來生活習慣的改變,痔瘡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并發便秘不但會影響患者正常排便,嚴重時還會產生大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在手術后的康復以及正常生活[8]。痔瘡術后便秘、排便困難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排便時大便秘結不通、排便不暢、排便時間長、大便質地硬,患者用力排便會導致痔瘡術后的切口疼痛,甚至出血,從而導致己經逐漸愈合的切口裂開,導致傷口愈合延期,影響了手術的治療以及預后效果[9]。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幫助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快速恢復,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減少復發,是臨床治療以及預后的關鍵[10]。本次研究結果中加用中醫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8%,單純運用常規護理的痔瘡術后便秘患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7%;觀察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92.98%,對照組滿意度總良好率為81.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采取在手術治療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干預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比較單純采用常規護理效果更加突出,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恢復情況。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幫助痔瘡術后便秘患者進一步恢復,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關鍵,醫院以及患者家屬均應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康復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春花,趙秀娟.中醫護理干預在痔瘡術后便秘患者中的運用體會[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5):108-110.
[2]梁惠球,謝文欽,蘇仙玲,等.痔瘡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分析及中醫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7):160-161.
[3]郭雙敏.痔瘡術后便秘的辨證施護[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5,26(4):342-342.
[4]戴桂娥.痔瘡手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及中醫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15(9):69-71.
[5]吳奕.痔瘡患者手術治療后的中醫護理效果[J].醫學信息,2013,34(7):387-388.
[6]潘瓊,張雅麗.肛腸科良性疾病手術后便秘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27):2952-2954.
[7]朱詩文.中醫護理對痔瘡術后癥狀的改善作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4,16(3):287.
[8]鄧群英.中醫護理在痔瘡術后癥狀改善中的應用探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4(7):5-5.
[9]豐英,張詠梅,姜娟,等.中醫護理在痔瘡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河南中醫,2013,33(9):1595-1596.
[10]周清芳.痔瘡的中醫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3):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