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勤
農村藝術師資補充問題研究
——基于美國農村師資補充的經驗
●孫來勤
農村藝術師資面臨數量短缺嚴重和補充極其乏力等問題,美國農村師資補充的經驗啟示中國:發揮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提供的主導作用,正視城鄉差距的客觀存在,尊重藝術師資和藝術教學的特質,差序補償藝術師資,給予更多專業發展機會,多元解決農村藝術教師短缺。
農村;藝術師資補充;美國經驗
農村教育已經進入“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教育質量內涵提升”的“后普九”時代,農村社會各界對適齡生源的藝術素養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合格農村藝術師資嚴重缺乏,藝術課程實施遭遇現實短板,藝術師資隊伍整體數量建設面臨一系列困境,亟需建構長效機制,以確保農村受教育處境相對不利人群的藝術教育權益。
教育部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我國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缺少146929人,缺額60.4%;農村學校美術教師缺少125521人,缺額58.6%。[1]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的《部分貧困地區藝術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開設了藝術課程的農村小學中,86.7%沒有專職音樂教師,87%沒有專職美術教師。然而,表示喜歡藝術課程的農村小學生所占比例卻分別為89%和90%,[2]農村學校藝術師資短缺的現狀遠遠滯后于農村學生的需求。導致農村藝術師資嚴重短缺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師資編制標準“城鄉倒掛”,農村學校不能按需設崗
以小學生師比為例,2001年編制標準明確規定:城市小學生師比為19:1,縣鎮小學生師比為21:1,農村小學生師比為23:1。[3]十余年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推行和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村適齡生源逐年減少,且大量向城鎮學校隨遷流動或借讀流動。但地方政府依舊嚴格按照23:1的標準配置師資,造成了師資配置的嚴重“城鄉倒掛”,導致農村師資整體上“絕對超編”,但急需學科“相對缺編”的尷尬局面。這一編制標準以壓縮編制、效率優先、城市優先為導向,存在編制標準整體偏緊、城市偏向和“城鄉嚴重倒掛”的突出缺陷,與我國農村地廣人稀、生源分散、學校規模較小的實際情況嚴重相違,[4]導致農村學校不能按需配置藝術師資。
(二)教育投入“回報失衡”,師源流向城鎮或高回報的行業
藝術教育具有先賦素養要求強、耗材投入要求高和訓練周期要求長的特點,藝術教育生源除了支付高昂有形的直接教育成本(包括獲取藝術教育服務的成本和耗材資源投入的成本)外,還要擔負沉重的機會成本壓力。藝術教育生源除了要面對較之于普通學科生源更窄的高考專業選擇空間外,還要放棄難得的閑暇教育機會,甚至完全喪失通過普通文化課考試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基于理性經紀人的思維,藝術教育生源及其家長勢必要求獲得較之于其他普通學科教育更高的教育投入回報。而農村教師低下的薪酬待遇,使藝術教育生源高昂的前期成本投入處于回報嚴重失衡狀態,直接導致藝術教育畢業生流向城鎮其他高回報行業。
(三)藝術學科被邊緣對待,現有師資力量流失或隱形流失
長期以來,基礎教育領域過度采用普通文化科考試成績為升學的單一指標,導致農村社會、農村教育主管機構、農村學校自身、農村學生及其家長根深蒂固的“主科”和“副科”情結。藝術學科往往被冠名為小學科或副科,藝術學科在授課學段、授課時段、課時安排、授課內容等方面往往被農村學校邊緣化對待。藝術教師在專業發展機會、專業職稱評定、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也處于絕對弱勢地位。受校際間普通文化學科教學成績排名或變相排名的影響,農村學校往往取消或變相取消藝術教學。造成現有藝術師資力量要么轉教非藝術學科,要么直接流向其他行業,甚至有償開辦音樂美術課外輔導班,導致現有藝術師資隱形流失。
隨著二戰后嬰兒潮出生的教師退休高峰的到來,美國正面臨幾十年來較為嚴重的教師短缺危機。研究表明,從2003-2013年,美國全國公立中小學對教師的需求量已達到220萬名。[5]這種情況在美國農村學區尤為突出,調查顯示:6.1%的農村學區師資缺口為10-20%,2.5%的農村學區師資缺口為21-30%,1.5%的農村學區師資缺口為31%以上。[6]
同時,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和城鄉差距,導致美國教師單向度流向經濟社會發達地區,甚至流向其他職業收益率更高的行業。2013年美國全國教育數據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2學年度,在全美近338公立學校中,8%的教師流向福利待遇更好的學校,8%的教師退出教師行業,其中53%的人認為自己目前的非教師職業工作環境更好,工作壓力更低。[7]
近年來,在普遍提升農村教師工薪待遇和給予較多專業發展機會的基礎上,美國各級政府結合教育分權管理的體制特質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州際差異,正積極推進多元政策實踐,為農村學校補充優質師資。
(一)實施選擇性教師計劃
選擇性教師計劃(Alternative Teacher Certification Programs)是為非師范畢業、擁有學士學位的教師職業申請者創造的一種非傳統教師培養計劃,包括“退伍軍人向教師過渡計劃”、“新教師計劃”和“為美國而教計劃”等。該計劃通過對申請者的培養認證和證書授予,來吸引具有較強教師職業從業性向的其它專業優秀人員進入教師行業,或者錄用學習成績優良、獲得其它專業學士學位的學生從事教師工作,并確保使他們得到特殊幫助、指導、支持以及特殊的津貼和鼓勵,來幫助急需師資的學區解決師資短缺。
從1980年代實施以來,選擇性教師計劃快速發展,目前美國共有49個州(包括哥倫比亞特區)推廣實施了該計劃,614個機構向有教師職業性向者提供了124種選擇性教師培養計劃。2011年的調查顯示,近20%的美國教師通過選擇性教師計劃獲得教師資格,其中絕大部分去往農村學區工作。[8]
(二)留住高素質代課教師
針對教師工作日請假嚴重導致的臨時性或突發性農村師資缺乏,美國各地都在積極采取措施,來吸引、招聘和長期留住優秀代課教師(sub teachers)。猶他州立大學代課教師研究所 (Substitute Teaching Institute at Utah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數據表明,每天約有27.4萬名代課教師在全美各地的代課,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農村地區,在整個K12教育階段,每個學生平均有187天(超過一個學年)跟代課教師一起度過。[9]
針對代課教師薪酬福利待遇低下和教師專業素養缺乏等問題,美國各地正通過拓展代課教師招聘路徑、強化職前培訓、提升入職門檻和提升薪酬待遇等辦法,以期吸引、招聘并留住高素質的代課教師。具體措施包括:招聘并訓練優秀大學生利用教育實習時間做代課教師,在增加薪酬待遇、提供跟正式教師同等的專業發展權、給予集體談判權(collective bargaining)的基礎上,延長了優秀代課教師的代課時限,鼓勵正式教師在帶薪休假期間做代課教師等。[10]
(三)收割優秀的國際教師
早在1980年代初期,美國喬治亞州就開始從聯邦德國招聘英語水平較高的理科教師,以緩解數學、物理等學科師資短缺。[11]三十年來,大量其他英語國家和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主要是菲律賓和印度)的優秀教師,被吸引招募到美國難以長期留住優秀師資的偏遠農村學區任教。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2007年調查數據顯示:當年美國國際教師數量達到19329人,比2003年增長了30%。[12]
近年來,美國更是通過降低移民門檻和延長勞務簽證時限等方式,通過各國的國際教師招募機構,承諾提供較之于國際教師國籍所在國更好的薪酬待遇,來大量收割其他國的優秀師資,使得美國農村師資短缺問題被轉移到其他國家,造成這些國家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失。
(四)培育本土化家鄉教師
培育熟知學校所在社區文化傳統和風土人情的“本土”師資,發揮“本土教師”基于“根治性”的社區道義責任,是克服教師職業倦怠、長期留任的有效舉措之一。目前,美國不少州開展了“家鄉教師項目”(grow-your-own program),從農村學校所在社區選拔人選到當地的高等教育機構、教師教育機構學習,畢業之后回自己家鄉的農村學校任教。該項目從職前教育入手,強調學區、社區、培養機構和教育管理機構的聯動,通過教育費用減免、生活費用補助、民間經費獎勵、個人誠信約束、合同保障就業等舉措,來吸引、培養、考核、直聘、留住“家鄉教師”。
從1990年代弗吉尼亞州最早實施“家鄉教師項目”以來,幾乎所有州都開展實施了“家鄉教師項目”或類似項目。該項目在緩解農村師資流出/失率高等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以佐治亞州為例,該州在阿姆斯特朗大學實施了家鄉教師項目,為該州條件艱苦的農村學期培養了65名合格教師,其留任率高達94%。[13]
農村藝術教師極其短缺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除學校內部采取“非藝術專業”師資“兼課”和“藝術專業”師資“走教”外,不少地方還通過整合注入“外來臨時性”師資力量,來開全課程,如引入師范類高校藝術專業大學生開展定崗實習和支教活動,引入社會藝術教育培訓力量等。雖然以上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暫時改變了藝術師資嚴重不足的困境,但并不能產生連續持久教育影響,反而增加了相關教師的工作壓力外,造成現有藝術師資被“過度稀釋”,直接增加了農村學校的管理成本。我國應從美國的經驗中吸取營養。
(一)頂層規劃農村藝術師資補充機制
公共教育服務是在教育領域(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領域)提供的基礎性公共服務,其提供主體主要是各級政府,它與全民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教育權益密切相關,是維系受教育處境最不利人群基本教育權利的前提。為使公共教育服務覆蓋受教育處境最劣勢的農村人群,美國聯邦盡政府統和了政黨政見分歧,從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核心競爭力的高度,頂層規劃設計了一系列法案法規,先后修訂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實施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頒布了提升教師職業吸引力的尊重藍皮書(Blueprint for Respect),通過鼓勵各州實施“選擇性教師計劃”等舉措,有效為農村地區長期補充了優秀師資。建議我國在貫徹執行《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過程中,契合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的時機,頂層規劃農村藝術教師補充方案,破除按生師比配置農村師資的束縛,按農村學校對藝術師資的實際需求設崗,把藝術教育師資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投放。
(二)專項招、培、聘、留農村藝術師資
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差距和行業差距的存在,農村學校的社會孤立和地理隔離,導致城鄉間、校際間、行業間在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和發展機遇等方面的較大差距,使農村教師,尤其是非本地農村教師,基于理性經濟思維而流出農村學校或流向其他行業。針對農村學校組織環境狹促導致的教師單向度流出/失,美國采取了“內培外引”的舉措,既通過實施“家鄉教師項目”,為農村學校培養根治性道義責任較強的本土師資,又通過“國際教師項目”,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美國農村地區更差的國家,招聘國外優秀教師。建議我國革新農村藝術師資招考機制,以地方性師范類院校為依托,參考免費師范生教育的相關成熟做法,秉持“自愿優先、免除學雜費用、給予生活補助、確保事業編制、約定服務年限”等原則,“訂單式”專項招收農村藝術教育生源,為農村培養“初中起點五年制”或“高中起點四年制”藝術師資。
(三)差序補償寬松管理藝術教師
現代教師人事制度改革使以往依靠“政策規定”和“泛道德激勵”而把優秀師資“分配”并“留住”做法,失去了繼續存在的理性經濟基礎。農村優秀師資的單向度流出/失,已成為個人的理性經濟選擇行為。應該尊重這種選擇存在的理性基礎,并正視特定學科或行業的特質。以美國為農村補充特教師資為例,美國政府積極考慮了特殊教育和特教師資的工作特質,大幅提高了特教師資的薪酬,提供額外的獎金和差旅費用,降低對特教師資考評的“績效”標準,并給予專門的職業發展假期。建議我國尊重藝術教育和藝術教師工作的特質,給予藝術教育師源較為豐厚的人才引進費用和安家費用,差序補償藝術師資前期教育成本投入,降低對藝術教師考評管理的標準,并給予專門的在職專業發展機會。
(四)建構基于代教常態存在的應急補充機制
作為一種正式教師缺席期間的臨時性替代力量,代課教師的廣泛存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正式教師缺席時的應急師資補充需求。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目前美國已經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代課教師招聘、儲備、管理和培訓體系。盡管中國曾經在農村學校階段性大規模使用代課教師,出于提升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政策考衡,目前嚴令禁止繼續使用代課教師,但卻沒有構建起科學完備的應急師資補充機制。建議我國正視應急師資補充對農村學校運行的重要性,建構基于“允許代課教師常態存在”的應急師資補充機制,吸引、招募、儲備包括藝術師資在內的各類應急補充師資,多元應對農村學校臨時性藝術師資短缺。
[1]馬揚,張曉晶.藝術成“應景課”,素質教育“水中月”部分地區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調[EB/OL].http://www.sn.xinhuanet.com/8/content_24358822.htm,2014-09-19.
[2]徐百柯.部分貧困地區藝術教育狀況調查報告[EB/OL].http://www.jyb.cn/basc/xw/201204/t20120415_488382.html,2014-9-19.
[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意見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91/list.html,2014-09-19.
[4]龐麗娟.調整城鄉倒掛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EB/OL].
http://news.sohu.com/20090310/n262720641.shtml,2014-09-19.
[5]Ruffin S.Alternative routes to teacher licensure:A study of perceptions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ofteacherpreparation [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2003(7).
[6]劉翠航.當前美國教師隊伍困境及聯邦政府政策解讀[J].比較教育研究,2014(05):65-72.
[7]Rebecca Goldring.Teacher Attrition and Mobility:Results From the 2012-13 Teacher Follow-up SurveyFirstLook[EB/OL].http://nces.ed.gov/surveys/sass/questionnaire.asp.2015-03-08.
[8]汪耀.美國選擇性教師質量保障體系的成效述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9):36-39.
[9]Linda Starr.Solving the Substitute Shortage:Four Rules to Keep Your Best Subs Coming Back[EB/OL].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admin/admin/admin185.TSASQC4,2015-03-14.
[10]Linda Starr.Solving the Substitute Shortage,Part 2:Exploring Other Options[EB/OL].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admin/admin/admin186.shtml2015-03-14.
[11]馮若霓.美國向國外招聘數理教師[J].人民教育,1985(01):50.
[12]Importing educators: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tional teacher recruitment″.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2009.Retrieved 2010-03-23.http://archive.aft.org/pubs-reports/intl/Teacher_Migration.pdf.2015-03-14.
[13]付淑瓊.美國農村教師保障機制研究-以弗吉尼亞州家鄉教師項目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2(02):74-77.
(責任編輯:曾慶偉)
孫來勤/濰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師,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農村教師教育、在外教育文憑對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