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宇


復雜的價格問題讓氣電一直都不是中國市場的主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夠學習別國經驗以政策促進氣電的發展。由于廉價煤炭的存在,天然氣發電從來不是中國發電市場的主流。而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的LNG,其價格都遠遠無法和煤炭相提并論,更是鮮被利用于發電行業。
但與國內恰恰相反。LNG發電是諸多國家的主流形式。日本、韓國和中國是全球進口LNG量排名前三位的國家,日本和韓國進口的LNG很大部分上都由其國內的天然氣發電廠消耗。
囿于成本偏高、補貼不足、價格不聯動等原因,中國的天然氣發電產業一直踟躕不前。盡管相關部門也有意扶持氣電產業的發展,但不斷上漲的氣價已成為氣電行業難以抵御的致命傷害。
據《能源》記者了解,一些早前建成的天然氣發電廠,在近兩年國內天然氣價格上調之后,經營日漸困難,有的還已頻臨倒閉的邊緣;而一些做了前期準備工作計劃新建的氣電廠,眼下都已被無限期擱置。
如果氣電產業不能發展壯大,中國進口LNG的增長量后期將失去重要的支撐力,整個LNG產業的需求也將難以為繼。
致命的高氣價
在我國天然氣電廠中,只有極少一些是專門使用LNG項目的電廠,絕大多數電廠的氣源都是來自管道天然氣。在管道氣價連續兩年上調后,天然氣發電產業的相關人士幾乎每天都有如坐針氈的感覺。進入2015年,眼看第三輪氣價上調迫在眉睫,氣電行業的人們再也坐不住了。
1月初,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開始籌備“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與分布式能源發展研討會”,希望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機制改革與天然氣發電的有機結合,探討氣電行業的發展。
1月13日的北京并沒有往年那般寒冷,但來參加該研討會的人員帶來了氣電行業徹骨寒風,眾人紛紛疾呼:“高氣價使氣電產業舉步維艱,如再上調氣價行業就要死掉了。”
企業代表可能無形中夸大了事實。但可見的是,在過去一年里,受經濟形勢不佳、氣價上調以及天然氣管網延伸等多因素影響,電廠、燃氣公司及工業用戶的LNG用量則在不斷減少,整個天然氣發電的裝機容量也并未達到預期目標。
國家能源“十二五”規劃目標是,到2015年,中國天然氣發電(集中式)裝機規模將達到5600萬千瓦;此外,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還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爭取到2020年,實現裝機規模5000萬千瓦。
然而,目前情況距離上述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分布式能源項目,有預測認為分布式能源2015年實際完成的裝機容量可能只有500萬千瓦。
氣電停滯不前的最大原因就是氣價過高。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江華對《能源》記者表示,氣價超過3元/立方米時,天然氣發電相較于煤電基本無經濟性可言。現在很多地方氣價都超過3元/立方米了,氣電廠根本發展不起來。
據馮江華介紹,前兩年國內各省市對天然氣發電產業比較看好,全國總共有超過100個新建氣電項目的規劃。但經過氣價連續上調后,很大部分的項目都不得不停止規劃被擱置,因為之前做出的經濟性預期已經不存在了,項目無法實施。
華電集團此前計劃大舉發展氣電業務,以替代其巨大的火電規模,但是由于這兩年的氣價上漲,華電不得不放慢了新建氣電廠的步伐,一些做了前期可研報告的氣電項目現在都成了泡影。
來自華電集團氣電業務部門的某人士憤懣地說:“要能吃得起面包,面粉價格就不能太高。現在天然氣這個面粉的價格太高,面包即氣電的成本自然也就高上去了。如果再這么下去,氣電產業就完了。”
政策扶持的呼聲
從全球來看,天然氣發電在總發電量中所占份額一直在逐漸增加,已從1973年的12.1%增加到了20%以上。
美國引導頁巖氣革命以來,其天然氣發電量不斷上漲,2000-2012年美國天然氣發電量增長了96%。在日本,其70%的天然氣用于發電,占其國內發電總量的28%;歐洲的天然氣發電比例也超過20%。
我國也一直鼓勵發展天然氣發電。就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國家發改委發布特急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規范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次明確提出氣電標桿電價政策,讓具備條件的地區天然氣發電可以通過市場競爭或電力用戶協商確定電價,建立氣電價格聯動機制等。
上述通知指出,當氣價出現較大變化時,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應及時調整,但最高電價不得超過當地燃煤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或當地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每千瓦時0.35元。
而目前全國的發電用氣均價約3.7元/立方米,與有經濟效益的臨界價格3元/立方米還有0.7元的差距。一邊是不能超過0.35元的電價價差,一邊是0.7元的氣價虧損價差。氣電項目看起來仍不容樂觀。
的確,參加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與分布式能源發展研討會的多位企業界人士均表示,以現在的氣價來算,即便按每千瓦時0.35元的最高差價執行,天然氣發電項目運營仍然艱難,難以盈利。
馮江華建議稱,不僅要差別性電價,還要差別性氣價,如規定“能效氣價”。此外,要真正解決氣電行業當前的問題還需將天然氣發電的社會效益、節能減排效益體現出來。
“價格改革還是要依托于產業改革,希望國家為產業改革制定一個完整的路線圖。” 中國燃氣的某負責人說,“我認為真正影響天然氣發電的關鍵不是氣價高低,而是讓其與其他能源有一個合理的比價關系。現在天然氣與燃料油、液化石油氣掛鉤的定價機制其科學性與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
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了鼓勵天然氣發電產業,對天然氣價格實行的是分類定價,發電用氣價格比城市居民用氣、工商業用氣價格都低。根據美國能源署(EIA)的統計,從2000年到2013年,美國發電用氣平均價格為1.23元/立方米,同期其居民用氣和商業用氣平均價格則為2.38元/立方米和2.02元/立方米。
“我國應該學習美國這種分類定價的政策,給發電用氣價格制定優惠政策,這樣才能真正地鼓勵氣電產業發展壯大。”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