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是個熱門話題,據路透社1月21日在瑞士達沃斯報道:道達爾和安尼石油公司領導人在論壇上的發言都指出油價大幅下跌將導致是由投資的減少,眼下世界石油產量平均年度遞減率是5%,按此計算,到2030年現有石油產量的一半將會停止生產。安尼公司領導人克萊迪奧·迪斯卡爾茲呼吁歐佩克采取行動,穩定油價。否則低油價導致投資持續減少必將導致未來幾年油價再度飛漲,石油價格報復性反彈達到前所未有的200美元一桶的水平也并非沒有可能。卡萊迪奧說:“石油工業需要穩定性,歐佩克就像是石油工業的中央銀行,需要有所作為,穩定石油價格才能保證石油投資穩定可持續。”
同在達沃斯論壇,歐佩克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官員則為歐佩克不減產的政策辯護。歐佩克秘書長阿·巴達迪說:“如果我們11月決定減產,我們將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一減再減,而非歐佩克產油國必將不斷增加產能,填補我們的減產空間。我對所有要求歐佩克減少石油生產的人說,誰的(石油)生產成本更低?我們為何不讓成本低的石油先生產,然后再去開采那些高成本的石油呢?石油價格肯定將會上漲,我已經經歷了3-4次類似的(油價)起伏周期了。”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首席執行官卡利德·阿·法利哈同意巴達迪的觀點,他說,“盡管(油價)恢復還有花些時間,但石油市場總會以自己的力量回歸平衡的。”
跨國石油公司CEO們和歐佩克官員的意見都道理,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面強調了平穩的石油價格與持續穩定投資的關聯性,低油價可以讓消費者短期受益,但低油價導致的投資減少必將導致將來的高油價,消費者利益會受到傷害。而歐佩克官員則強調,歐佩克減產不會減少石油供應的減少,世界石油產能的增加不來自歐佩克。石油市場有自我調節和平衡的能力,先開采低成本石油再開采高成本石油符合市場規律,對低油價不必過分擔心。
安尼公司高管說“歐佩克是石油工業的央行”的話,我覺得是有點言不由衷,像是有點恭維求情的樣子。一個國家的央行有權利和能力發行鈔票和控制貨幣流通總量的。即使是想歐元區這樣一個多國聯合體,歐洲央行也是有權利和能力發鈔,甚至是執行“量化寬松政策”的。如今的歐佩克組織真的沒有這種控制石油供給總量的權利和能力。看來,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半年多來,許多石油公司真的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了。
2015年元旦以來,國際石油價格已經在40-50美元/桶的區間運行差不多一個月了,至今不見起色。大家都相信石油價格肯定會再次走高,這一次不會是“V”型反彈,但現在是“U”型反彈的底部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因為至今沒有哪個石油生產大國在主動減產。幾個歐佩克成員海灣國家的石油部長們不斷地在市場上放話,不管油價掉到哪,石油產量都將維持不變。俄羅斯減少了石油出口稅,增加了石油公司石油出口調價的空間,實際上是在鼓勵增加石油出口。俄羅斯現在最需要的是外匯,而石油出口是它最重要的外匯來源。新年剛過,美國商務部就批準了美國殼牌石油公司出口經過簡單加工的輕質油,實際上是變相出口原油,放寬了執行了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
石油市場的實際情況驗證了歐佩克秘書長巴達迪的說法,歐佩克減產,非歐佩克產油國就會增產,所有石油出口國都把市場份額看得比價格更重要。國際市場石油供過于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市場份額一旦失去再想奪回來就很困難了。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不久前在一次公開談話時講過,堅持不減產不針對哪個國家,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維持市場份額。
我以為歐佩克官員,海灣主要石油生產國對石油市場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對非歐佩克主要競爭對手的認識也是正確的。打壓油價不是歐佩克的目的,目前的低油價也不符合歐佩克的利益。維持產能油價將很難上升,為了市場份額,歐佩克會咬牙挺過這一陣“短痛”。歐佩克相信“低石油成本”優勢在自己一方,低油價最終會把高成本的石油產量“擠出去”。
持續了一段時間的低油價的“擠出效應”已經出現了,幾乎所有大型跨國石油公司都先后宣布了消減年度資本投資計劃,停止或者是推遲了一批重大油氣項目,包括美國一些LNG出口設施建設項目,美國新開非常規油氣鉆井申請大幅減少,甚至一家頁巖氣公司已經宣布破產。道達爾公司CEO在達沃斯宣布2015年投資將比上一年減少10%,減少了近30億美元的投資。
由于資源稟賦優越,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的石油生產成本仍然很低,目前的石油價格不會對他們石油生產有什么成本上的壓力,但對其國家財政預算平衡的影響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低油價對俄羅斯的影響更為明顯,在石油價格大幅下跌、歐美制裁和資金外逃多重壓力下,盧布對美元匯率半年折半、通貨膨脹高企、自2009年以來再次出現負增長,如果今年石油價格維持在60美元/桶的水平上,經濟將會出現4-5%的負增長。
委內瑞拉財政收入96%來自于石油出口,自查韋斯推行玻利瓦爾社會主義以來,石油產量持續下滑,石油價格下跌使得委內瑞拉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市場商品嚴重短缺,通貨膨脹率奇高,在此輪是由答復下跌中,委內瑞拉很可能是第一個崩潰的歐佩克國家。馬杜羅不久前訪華,報道說中國將為委內瑞拉再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在西方國家市場分析師看來,委內瑞拉出現國際債務危機已難以避免,中國是其最大債權國,數百億美元債務敞口風險極高。
油價升跌向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事。石油價格下降對世界經濟是很大的利好,對于中國美國這樣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石油生產國而言,盡管影響比較復雜,但總體而言也是利大于弊。有統計數據表明,石油減價這半年里,中國購買石油支出就減少了約1000億美元之多。成品油價格13連降,消費者直接受惠已達3-4000億人民幣之巨,據人民銀行推算,石油降價對中國CPI下降的貢獻約為0.2%。
低油價對石油工業肯定不是好消息,今日國外石油工業減少投資裁員消減成本的消息不斷傳來。斯倫貝謝,世界油田服務行業的老大近期宣布裁員9%,約9000人,老三貝克休斯公司裁員11%,約7000人。如果石油價格在50美元/桶狀態下再持續幾個月,新一輪業界公司并購潮將很可能會出現。哪家公司的老板管理團隊更如坐針氈更度日如年?到底是公司先破產還是油價先回升?只有當事公司最為清楚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