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學校事業的快速發展,舊的高校會計制度越來越不適應高校的發展,在現實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財務工作的開拓進取。而新的高校會計制度克服了舊制度的缺陷,適應了未來高校發展過程中對財務管理的需求,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提升了高校財務內部的管理水平。基于財務管理的視角,探討在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建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系。
關鍵詞:高校;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7-0114-02
2013年12月30日,財政部以財會[2013]30號印發了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各高校自 2014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會計制度。這是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它明確引入了權責發生制的會計理念,并且,要求財務報告要跟高校的實際經營情況相適應,兼顧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正是基于此基礎上,本文從高校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通過對我國高校新會計制度的系統管理分析,詮釋了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的新內涵,為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建設提供有益的管理思路。
一、高校新會計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高校新會計制度與舊高校會計制度相比有較多的變化,這種變化具體表現在會計方面的多個方面,如財務報表的表現形式、具體的會計基礎及會計科目等方面。首先,將原來獨立建賬、獨立會計系統的基建會計核算并入大的統一的高校會計核算,并首次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進一步夯實了有效資產的基礎,使財務報表更加符合高校的實際凈資產情況;其次,會計要素的計價標準全部采用權責發生制,而原舊制度除了經營性業務外主要采用收付實現制;第三,新增了與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部門預算、工資津補貼、國有資產管理等公共財政改革相關的會計核算內容;第四,對收入和支出類的會計科目進行了詳細的設置調整,更好地反映了高校的資金來源和運用,杜絕了以往各科目相混肴的弊端;第五,明確規定了高校財務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現金流量表、預算收支表、基建投資表及報表附注等,并按照新的高校會計制度設計了表中個項目的構成,進一步完善了高校的報表體系。
二、新的高校會計制度突現了財務管理的重要職能
(一)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更加客觀地反映了高校各項資產和成本費用的實際情況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會計重要的原則之一,其實質內涵就是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期間的歸屬反映,按照在會計期間發生的權利和義務進行分期歸屬,而不是按照實際收入或支出的會計期間進行分類歸屬。我國的會計制度改革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其中樹立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權責發生制原則,首先規定我國企業都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而行政事業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校經營管理的多樣化,收付實現制原則越來越難以適應高校的財務管理需要,尤其不能準確地反映高校的資產、負債及凈資產情況,蘊藏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因此,在新的高校會計制度中,高等學校原則上要采取權責發生制原則,尤其對往來賬款和費用成本類科目,而對于屬于高校某些特定的業務,如政府撥款、贊助支出等業務采取收付實現制的原則。對將來全面實行權責發生制原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滿足了當前高校對財務管理的高效運行要求。
(二)對高校公共資金的會計核算內容進行了改革,更清楚地反映資金使用情況
目前,我國的高校資金來源主要是源自財政撥款,并且是按照國家的年度預算進行實施的。在新的會計制度中,重新確定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和“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的內涵。“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核算高等學校根據財政部門批復的用款計劃收到的、尚未動用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而“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核算高等學校年終應收財政下年度返還的資金額度。通過確立這兩個會計科目核算的內容,明確了高校的財政性資金的授權支付業務可以通過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進行核算,同時能夠準確地反映高校財政國庫年終結余資金的狀況,更好地反映了財政資金的收支兩條線,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清楚地反映了資金使用和結余狀況。(下轉324頁)
(上接114頁)
(三)細化了收入、支出項目,有利于完善高校的主要業務核算
過去高校的業務僅限于國家財政撥款和教職工的支出等方面,而現在隨著國家對高校管理自主權的下放,高校運用擁有的知識產權,不斷開拓新的業務,如以專利權入股,進行公司化運作,實現了知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高校帶來了較大的收入利益,而同時,高校的各種業務支出范圍也在擴大,不再僅限于過去的支出業務。舊高校會計制度顯然已不適應高校財務管理的要求,無法滿足高校會計核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高校會計制度出臺了,并且對高校的收入和支出項目進行調整,對相似的科目進行了整合,同時又新增了一些核算科目,如“資產損耗”、“費用折舊”和“以往年度盈余調整”等核算科目,其目的就是為了適應高校發展的多元化情況,準確反映高校的各項收支狀況。
三、建立起適應高校新會計制度的財務管理體系
(一)細化和完善高校財務會計報告
目前,現行高校會計制度的會計報表格式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等報表,但僅靠上述會計報表不能滿足高校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財務狀況。因此,在現行會計報表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報表的要求,在全面反映高校資產、負債及凈資產的情況下,增加財務狀況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和成本核算報表等相關報表,給會計信息內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相關財務信息,也有助于評價高校規模和辦學效益。
(二)加強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硬約束
預算管理在高校的財務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高校財務活動的標尺。其預算管理不僅包含正常經營業務,還包括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業務,并要嚴格控制和監督預算的執行。高校的預算與一般企業的預算管理方法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高校在編制預算、執行預算,都必須遵循國家專門的預算法律、法規程序,必須經過國家財政部門的論證和決策研究,爭取高校資金活動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高效率地配置資金
在合理配置資源方面,高校與與企業沒有本質的不同,兩者都要要高效率地配置經濟資源,同時強化各項資產的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有效,防止流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也不能置身度外,也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高效的各種可使用資源要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國家明確了高校獨立法人的主體地位,并賦予了高校獨立的管理權力,相應的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也應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借鑒國際知名大學的辦學經驗,同時也要引入企業全新的財務管理理念,逐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促使高校有限的資金達到最大的使用效率,并通過資金活動的調動和分配,使高校內部各種經濟資源合理配置,發揮其應有的效益。
新高校會計制度的實施開啟了我國高校會計制度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制度創新,適應了未來高校發展過程中對財務管理的需求,但由于我國高校發展不平衡,需要因地制宜,使新制度能夠盡快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斷加強新會計制度的財務管理職能的創新力量,使其更趨于完善,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平穩快速地發展,為我國高等學校的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黃曉麗.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問題淺析[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4):120-122.
[2] 夏紅蕾.新舊會計制度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比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6).
[3] 郭雪琴.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4):89-92.
[4] 王永.加強黨組織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7).
[5] 陳建平.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實現路徑探究[J].會計之友,2010,(1).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