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友
我們這代人,從小被灌輸教育,成為一種“單向度的人”。因此,我內心深處總隱藏著叛逆。每逢讀到一本獨樹一幟的書,總是發憤忘食,每每有會意,便欣欣然。所以,當我讀到高爾泰的《尋找家園》時,我就想大聲地說:這就是我想要讀的書!
高爾泰是畫家、美學家,《尋找家園》是他帶自傳性的一本文集。從孩提時代家鄉的美好,到流放西北,在鬼門關附近徘徊的經歷,高爾泰娓娓敘來,驚心動魄。這本《尋找家園》是高先生回憶錄的前兩部,全是由可以獨立成篇的散文所組成,第一輯為“夢里家山”,寫對故鄉生活的回憶,平和而優美;第二輯為“流沙墮簡”,寫流放西北的苦難以及追求自由、美的歷程,哀而不怒。(筆者讀的是花城出版社版,2014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增訂版,此番增訂,大幅增容,且篇目有所調整,誠可謂讀者之福。)高爾泰用文字還原了許多瑣碎小事和日常感覺,豐富著大歷史。這本書記錄的雖是他個人的苦難,但又何嘗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呢?
盡管高先生經歷了那么多苦難,但從此書中,卻讓我們看到一個大寫的人,他歷經風霜摧殘,卻不屈不撓地維護個人的尊嚴和對理想、自由的追求。書中有控訴,有寬容,有對現實的詰問,有超越歷史的思考。他用一本書書寫一生,蒼莽渾厚、精潔優美,文字上尤其優美,是未受污染的漢語,真正當得起現代漢語的典范,曉暢、干凈、自如中蘊藏著深沉的愛和痛。“他的文字爐火純青,樸實而細膩,融合了畫家的直覺和哲學家的智慧。他告訴我,他是壓著極大的火氣寫的。我卻沒有這個感覺,可見他功力之深,把畢生的憤怒鑄成一個個漢字。”(北島語) 高先生的文字是歷史的真實回憶,更是對人性的深層揭示,對靈魂的深度挖掘,內涵上的飽滿沉重,濃墨重彩刻畫了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
因為某些原因,出版者一直保持低姿態,讓這本書幾乎傷筋動骨后才得以出版。在網上,我讀完了未能收入此書的若干文章,有幾篇,如寫亡妻的《天空地白》和亡女的《沒有地址的信》具有催人淚下的效果。
我很理解出版者的苦心,所以要悄悄地介紹這本好書。 類似的書還有《往事并不如煙》、《夾邊溝記事》、《顧準文集》等等。
我能體會到這些書對我思想帶來的沖擊,我們這代人自出生以來,被灌輸各種謊言,而我的余生要把這些謊言都“吐”出來。而讀這些有獨立思想的書,是“嘔吐”的不二法門。這些書對我來說,是一個精神的安慰。它告訴我,在漢語已經被摧殘得味同嚼蠟,在知識分子集體墮落,在億萬人向著“孔方兄”狂奔而去時,還有人悄悄轉身,逆流而行,手持燭光在獨立思考。
我感謝那些普羅米修斯,他們偷取火種帶到人間,傳遞了思想的火種,賦予了我一顆獨立思考的頭腦。我不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而是用新的視角去分析社會、思考人生,其中之樂,不足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