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琳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提高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應用價值。 方法 將我院神經內科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綜合性護理措施,分析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及生活質量情況(QLI評分)。 結果 護理干預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的QLI評分為(49.26±4.61)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1.37±2.5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減少焦慮、抑郁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 腦梗死;綜合護理;生活質量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YAO Mengl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Yantai Zhifu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l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ho were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neurology, from January 2010 and May 2014,and each group included 60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fter intervention,th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AS, SD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In terms of quality of life,QLI scale of observation group (49.26±4.61)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1.37±2.58),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Comprehensive nursing;Quality of life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往往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致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和缺氧甚至壞死等惡性后果[1]。腦梗死急性期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并發癥多的特點,除必要的治療措施外,綜合性的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的預后亦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分析綜合性護理措施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精神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0例腦梗死患者均是我院神經內科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者,其中觀察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46~78歲,平均(61.4±5.3)歲,左側偏癱者38例,右側偏癱者22例,肌力:Ⅰ級14例,Ⅱ級21例,Ⅲ級16例,Ⅳ級9例;部位:腦深部基底核區38例、側腦室旁16例,其他6例;伴糖尿病16例,高血壓23例,高血脂31例;對照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48~75歲,平均(60.9±5.1)歲,左側偏癱者41例,右側偏癱者19例,肌力:Ⅰ級17例,Ⅱ級23例,Ⅲ級13例,Ⅳ級7例;部位:腦深部基底核區36例、側腦室旁14例,其他10例;伴糖尿病18例,高血壓21例,高血脂27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參考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
1.3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相關診斷標準;意識清晰,可進行言語交流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者;生命體征穩定;了解自身病情,自愿參加研究者;年齡40~80歲。
1.4 排除標準
目前存在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物或鎮靜藥物者;智力障礙者;嚴重酒精依賴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心肺功能障礙者;腦出血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既往有精神病病史患者;陳舊性腦梗死患者;嚴重言語交流障礙者;顱內動靜脈瘤患者;病情危重或持續昏迷者;中途治療退出者;參與其他相關性藥物實驗者。
1.5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給予溶栓、控制顱內壓、營養腦神經、改善顱腦循環、營養支持等治療措施,并根據具體病情實施治療舉措。對照組實施西醫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連續3周后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及精神狀態,其綜合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5.1環境護理 為患者介紹科室的具體情況及責任護士、責任醫師,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無異味,床面清潔、整齊,維持室內合適的濕度及溫度,一般情況下,濕度在40%~50%左右,溫度在20℃~24℃即可;注意維持室內衛生間的清潔,無異味,地面應當鋪有防滑墊;調節室內燈光的亮度,維持室內安靜的環境,避免喧嘩、吵鬧,以保障患者隨時能夠進行充足的休息。
1.5.2 體位護理 主要包括仰臥位、健側臥位、患側臥位、坐位等體位,一般情況下每2個小時為患者變換一次體位;同時患者在臥床時建議多進行患側臥位,減少仰臥位的持續時間,提倡患者由臥位向坐位轉變。患側臥位是腦梗死患者最重要的體位,是其首選體位或第一體位。患側臥位時,于患者頭下放置一軟枕,注意調節軟枕高度,使患者頭部有良好的支持,同時要注意保持患者軀干與頭部呈直線,避免其出現明顯的左右傾斜;軀干則略后仰,于后背部墊一軟枕,盡可能地使軀干與床面成90°;患側上肢則置于胸前,使肩關節屈曲成90°,并伸展肘關節,張開手指,使掌心向上。當患者肌張力增高或屈肌痙攣明顯時,則不應在其手中放置任何東西,以免誘發抓握反射而導致屈曲痙攣。患側下肢的髖、膝部自然微屈,健側下肢則充分屈髖、屈膝,并置于體前的枕頭上,以防足下垂的發生。健側臥位:頭部位置與患側臥位一致;患側肢體在上,上臂伸直,手心向下,使手指自然伸展;患側下肢則取髖膝關節屈曲位,要將患者的整個下肢及足部放在被子上,而不能將其懸空;健側下肢則自然伸直,取舒適姿勢。良好的體位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4]。
1.5.3 心理護理 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初期往往對其自身病情不了解,且由于自身活動能力受限,功能障礙,行走不變,一切生活起居需要照顧,導致其自感自尊喪失,短時期內難以接受這種情況,故而多伴有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焦慮、抑郁常使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時間延長和勞動功能缺失加重,甚至影響腦血管病的病死率,這不僅給患者帶來軀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也加重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而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對腦梗死患者極其重要。護理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患者進行言語交流,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恢復;尊重患者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盡可能地滿足其合理的心理需求;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排憂解難,從精神上給予安慰。與患者溝通時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對其講解時應當適度降低語速,提高語音;向患者講解以往治療成功的例子,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6]。
1.5.4 運動康復訓練 對患者實施必要的運動性康復訓練,注意保持患者關節的功能體位,防止其畸形。肢體功能訓練主要包括按、摩、揉、提等四種方式,一般按照遠心端至近心端、由淺及深、先輕后重的原則,如上肢應從手指到前臂,直至肩關節周圍。若患者肢體出現局部性活動,則應以按摩粗大神經為主,同時囑患者進行提肩上舉、聳肩活動、對角擊掌、翹腿、抗阻伸腿等活動。吞咽訓練:腦梗死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礙,容易發生嗆咳而引發肺內感染,故而必須實施吞咽功能訓練。實施吞咽訓練時患者取30°~60°的半臥位,頭部前屈,緩慢進食,并且食后囑患者進行吞咽動作,以便于食物充分咽下[7]。
1.5.5 飲食護理 腦梗死患者由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礙,除實施必要的康復訓練外,其飲食應以流質飲食為主,并根據其病情的好轉而逐漸過渡至糊狀飲食、普食;進食時應當先少量為主,若無明顯嗆咳則逐漸增加入口量。飲食當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高維生素、低鹽飲食為主,鼓勵患者多進食新鮮的水果及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及暴飲暴食。對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處送進食物者,應鼓勵經口進食,可用湯匙每次將少量食物送至舌根處,讓患者吞咽,偏癱患者應向健側送入食物,以流質或糊狀食物為宜[8]。
1.6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積分及生活質量積分情況。采用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Zung 氏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3],采用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表(QLI)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4]。
1.7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見表1。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分析(x±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2.2 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分析
見表2。干預后觀察組的QLI評分為(49.26±4.61)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1.37±2.5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實施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指數(QLI)變化情況(x±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3 討論
腦梗死是我國的多發病、常見病,病死率、致殘率、復發率居高不下,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生,勢必影響人群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給社會及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但腦血管病迄今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9],因而必須給予合理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的預后。腦梗死后導致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軀體活動障礙是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因而對于腦梗死患者必須實施綜合性護理措施,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患者釋放不良心理情緒,改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要積極指導患者實施康復性訓練,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減少患者對于他人的依賴程度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資料顯示,綜合性的護理措施對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影響,后遺癥明顯減少[10,11]。同時,有資料顯示綜合性護理措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亦發現,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QLI評分為(49.26±4.61)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1.37±2.58)分(P<0.05)。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較治療前明顯減輕,且QLI評分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與高萍[12]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石桂紅. 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0):10-11.
[2] 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 胡代英,彭燕,彭小靜. 病房環境對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康復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4,28(3):960-961.
[4] 吉莉. 早期體位護理對早期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影響[J].哈爾濱醫藥,2010,30(2):68-69.
[5] 曾秀月,謝佩卿,薛志堅. 急性腦梗死患者焦慮與抑郁的心理護理對策[J]. 廣東醫藥,2013,10(6):1591-1592.
[6] 張玉琴,陰淑琴,張麗紅. 腦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9(3):42.
[7] 孫艷軍,張雁,宋英華. 家屬參與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床邊肢體康復訓練效果觀察[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 4(31):1249-1250.
[8] 王巖. 綜合護理干預在腦梗死偏癱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4(15):19-21.
[9] 林佩玉,董亞賢.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探討[J]. 實用醫學雜志,2007,23(7):1089-1090.
[10] 張建英. 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9(11):82-84.
[11] 杜彥龍,魏愛英,王國芳,等. 動脈內接觸性溶栓及機械碎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觀察[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9):46-49.
[12] 高萍. 綜合護理對腦梗死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3,(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