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張建東,張 濤
(1.鄒城市西葦水庫管理局,山東 鄒城 273500;2.鄒城市水利局機井隊,山東 鄒城 273500;3.鄒城市白馬河管理所,山東 鄒城 273500)
鄒城市西葦水庫超標準洪水應對措施
張紅1,張建東2,張濤3
(1.鄒城市西葦水庫管理局,山東 鄒城 273500;2.鄒城市水利局機井隊,山東 鄒城 273500;3.鄒城市白馬河管理所,山東 鄒城 273500)
【摘要】分析了鄒城市西葦水庫應對超標準洪水的對策,提出了防汛搶險措施,并對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搶險辦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西葦水庫;超標準洪水;對策分析
西葦水庫總庫容1.0194億m3,興利庫容0.4111億m3,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城市及工業供水、農業灌溉、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樞紐。水庫下游保護面積452.3km2,包括鄒城市區、京滬鐵路、104國道、鄒縣電廠、里彥電廠、東灘、鮑店等9座大、中型煤礦及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孟府、孟廟”、多個鄉鎮、辦事處及耕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葦水庫于1959-10興建,1960-06基本竣工,現流域面積153.6km2。
超標準洪水指超過本年度允許最高水位109.89m的洪水。西葦水庫擬定10000年一遇洪水為超標準洪水,相應調度計劃為:
雨前水位為汛限106.06m,遇24h徑流深不超過72mm的洪水,預計最高庫水位不高于107.74m,關閘錯峰,不泄流;雨前水位介于107.74~108.78m,24h徑流深不超過 205mm時,2孔閘門固定同步開啟0.82m,預計最高庫水位108.78m,最大泄流量100m3/s;雨前水位超過108.78m后,24h徑流深不超過467mm時,2孔閘門全部開啟,預報最高庫水位109.89m,預報最大泄量481m3/s。
根據《初設報告》,西葦水庫10000年一遇校核洪水為111.13m,在“校核洪水+非常運用”工況下,主壩壩頂超高1.41m,副壩壩頂超高1.13m。采用閘門固定開度方式調洪時,10000年一遇洪水位較校核洪水位低0.19m,因此主壩及副壩壩頂完全可以滿足防洪安全要求,但仍需加強防守。
2.1建立健全防汛指揮機構,落實防汛隊伍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指揮,武裝部長、水利局局長任副指揮,各鎮街負責人為成員的防汛指揮機構。西葦水庫搶險隊伍由專業搶險常備隊、搶險隊、預備隊組成,必要時請求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武警部隊和公安干警支援。
水庫管理局組織常備隊,由管理局干部職工組成;搶險隊由預備役部隊和基干民兵組成。事先編號連、排、班并準備好應帶的工具。
2.2搞好工程設備的檢查維修
汛前把閘門、啟動設備、動力機械、照明線路、防汛公路修理好,并對工程做全面檢查,認真處理所發現的問題。汛前加強觀測檢查,高水位時,要特別注意防浪墻和大壩加高部分的洪水考驗情況,隨時做好搶險加固的準備。
2.3備足備好防汛料物
根據搶險要求,應急搶險物資要堅持備料、號料兩手抓。西葦水庫管理局,按常備料物儲備標準進行儲備。濟寧市及鄒城市有關部門按兩級市防指的規定代儲一定數量的料物。
2.4加強工程觀測,搞好洪水預報和調度
汛期在加強工程觀測、增加觀測次數的同時,還應做好水情預報圖表,并隨時掌握天氣預報,千方百計判明雨型和水情,確定上、下游聯絡方法,在無法了解上游雨情的情況下,可根據附近水文站所掌握的情況,計算出凈雨、做出粗略預報,根據上游雨情水情,及時按預定方案進行洪水調度。
2.5做好群眾安全轉移的準備工作
根據非常洪水的淹沒范圍以及地形,落實上、下游群眾和有關部門安全轉移的地點、路線及組織領導等有關事宜,并事先向群眾做好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根據庫水位上漲預報,及早通知上游群眾向高處轉移,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報警、聯絡手段,將險情及應對措施迅速傳達到有關單位,把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1散浸
散浸即水位上漲,壩身泡水,水從壩內坡或內坡腳附近滲出。常用的搶護方法一般是開溝導滲和壩后設置反濾層。
3.2漏洞
漏洞出口一般發生在壩內坡下部或坡腳附近。開始時因漏水量小,壩土很少被沖動,所以漏水較清,一般稱為清水漏洞。由于洞周土體浸泡時松散崩解,或產生局部滑動,或堤身填土含砂重,土體可能被漏水帶出,使漏洞變大。這時,漏水轉渾,發展成為渾水漏洞。如不及時搶救,則將迅速發展,有時甚至會導致跨壩。常見的搶護方法:一是堤外堵塞。對漏洞的搶護,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二是做倒濾井。在壩外堵塞的同時,壩內坡漏洞也要做濾井。特別是漏洞發生在壩腳平地,出現渾水兼帶有粉砂、細砂之類,一時難于判明是漏洞還是管涌的情況下,更必須按搶護管涌做倒濾井的辦法來處理。
3.3管涌(流土)
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況下,上游水流通過壩基的透水層,從下游壩腳或壩腳以外覆蓋層的薄弱部位逸出,造成壩后管涌、流土。常見搶護方法:一是砂石反濾圍井。在冒水孔周圍,用土袋圍成低堰。孔內填反濾料,最好是按級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后填塊石。二是砂石反濾壓蓋。三是減壓圍井。無濾層圍井、透水壓滲臺等。
3.4跌窩
汛期壩身或外坡發生局部塌洞叫做跌窩。常見搶護方法:一是跌窩發生在堤頂附近內坡,跌窩內沒有漏洞,將坑內松土清除,用好土填實還原。二是跌窩發生在壩內坡,壩外坡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窩,應配合搶堵壩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須與外堵漏源同時進行搶救時,可將跌窩內松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磚渣、卵石等做成倒濾井,以穩定險情。三是跌窩發生在壩外坡上,壩內發生有漏洞的,可先在外灘上筑袋土圍堰高出水面,抽干圍堰內積水,沿跌窩部分進行翻挖,找出漏源,清除隱患后,予以回填。四是如跌窩發生在壩身單薄、壩頂較窄的壩頂上,挖填前應加做外幫,以保證開挖時的安全。五是如跌窩發生在外坡水下部分,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將跌窩填實,再加做外幫。
3.5滑坡
1)臨水面滑坡常見搶護方法:一是做土石戧臺。戧臺從壩腳往上做,分二級,第一級厚度1.5~2.0m,第二級厚度1.0~1.5m。二是壩腳壓重。在堤腳拋石塊、石籠、編織袋裝土石等抗沖壓重材料。三是背水坡貼坡補強。當臨水面水位較高,風浪大,做土石戧臺、石撐等有困難時,應在背水坡及時貼坡補強。
2)背水面滑坡常見搶護方法。當壩背水坡發生嚴重散浸,沒有及時處理,時間拖久,則在散浸壩段的壩頂或內肩、內坡,發生向壩腳下挫的弧形裂縫,隨著土壤結構被破壞,內坡就整塊的向下滑動,形成滑動部分下挫,坡腳土壤上鼓的險象。搶護脫坡的基本方法是開溝導滲,填塘固基,加土還坡,外幫截滲。
西葦水庫在鄒城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超標準洪水來臨時,如何正確應對,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若水庫出現險情,在做好非工程措施的同時,應根據雨情、水情、工情,并結合當年批準的水庫度汛方案,采取切實可靠的工程措施進行搶護,才能確保樞紐工程及人員安全。
(責任編輯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TV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1-0047-02
收稿日期:2014-12-01
作者簡介:張紅(1973—),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