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勝, 樊 宇
(國電大渡河枕頭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四川 樂山 614700)
?
水電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及幾項優化措施探討
王 海 勝,樊宇
(國電大渡河枕頭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四川 樂山614700)
摘要:繼魯布革電站發軔,經過三峽電站建設等,我國水電工程質量管理模式包括質量監督體系、質量保證體系等逐漸形成并有效運轉。但“重進度、重效益、輕質量”現象亦比較普遍,而人員素質、考核體系的不足也對工程質量的保證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對水電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分析,對一些薄弱點及優化措施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水電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優化措施;探討
1水電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1.1質量、質量管理與質量體系之定義
按照ISO9000標準, “質量”即“反映實體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總和”;“質量管理”即:“確定質量方針、目標、職責并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質量體系”即:“為實施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機構、程序、過程和資源。”
1.2水電工程質量管理相關方及其在體系中的定位
按照目前的水電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其主要相關方包括政府(委托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總站)、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監造)單位、施工(設備制造)單位等。其中各單位關系主要包括:監督關系(政府對各參建單位)、合同關系(建設單位與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監理關系(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
按照工作性質及角色定位,各單位之各自的質量體系有所不同。政府主管單位建立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建設單位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監理單位建立質量監督保障體系,設計、施工等單位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各質量體系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質量監督體系: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總站代表政府行使政府監督職能,對水電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是一種強制行為。建設單位在工程核準后必須及時上報申請納入政府質量監督體系。監督方式以巡視為主,電站建設全過程每年1~2次并在截流、蓄水、竣工驗收等重大節點對工程質量進行現場巡視監督,下發質量監督意見,并將該意見作為各階段工程驗收的主要依據。

(2)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單位作為參建各方的主導方,需要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工程質量管理方針、目標、制度等,并在設計、監理、施工招標合同內明確質量管理要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做好質量管理統籌、主導、協調及監督等。
(3)質量監督保障體系:監理單位受建設單位委托設置專門機構, 配置專職人員, 具有完善的質量檢查程序、辦法、規章制度和完備的現場工程質量檢測、試驗所需的各種儀器設備, 對水電工程質量進行實時、有效的檢查,以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目前國內一般由建設單位建立試驗中心、測量中心、物探中心、安全監測中心、水情中心等作為專門機構協助負責相關工作。
(4)質量保證體系:主要針對設計、施工等單位內部要求,通過人員設備等資源的投入,加強過程管理,保證生產能力,確保設計報告、圖紙、工程實體質量符合工程建設質量要求。
2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一些薄弱點
(1)質量管理地位不高。目前水電工程建設中普遍存在“重進度、重效益、輕質量”的現象,在工程管理“四控制”中,最易忽視的就是質量管理。“重進度”的弊端一是導致設計工作深入不夠,設計產品質量不高,工程質量易先天不足;二是施工工藝落實不到位,工藝粗糙,工序落實不實,工程質量無從得到保證。“重效益”的弊端一是導致建設單位招標時商務分數權重大,不能保證技術高的單位中標;二是導致監理、施工單位過于注重成本,從而使產品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2)質量管理人才不足。人才不足主要包括絕對不足和相對不足。絕對不足主要體現在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水電,行業人才被稀釋,同時行業待遇不具吸引力和比較優勢,人才進入水電行業意愿不夠,人才流出明顯,流入不足。相對不足主要表現在質量管理工作不被重視,愿意從事質量管理的具有成熟技術及管理經驗的人員相對不足。
(3)質量責任不夠明晰。主要表現在“連帶責任”的濫用。參建各方質量職責本來清晰,但在發生質量缺陷或質量事故時的“連帶責任制”的濫用導致相關各方更容易選擇集體隱瞞,致使質量體系失效。
(4)施工單位體制不夠合理。水電行業發展到目前,施工單位以總包為主,由自營轉制為管理單位,基本退出了現場具體施工,較小工程中的轉分包現象嚴重,分包隊伍一般為包工隊,技工缺乏比較嚴重,流動性強,約束力及責任心缺乏,整體素質較差,主客觀均容易忽視工程質量。
(5)監理單位監管能力弱化。隨著監理待遇不高、職業發展受限,加之業主的強勢管理、弱化監理權力現象普遍存在,監理行業迅速萎縮,成為參建各方中人員素質最差的一方。監理人員來源復雜,持證率低,流動性強,隨著人員素質降低,責任感、榮譽感缺失,監理在工程管理中缺位,質量控制效果較差。
(6)行業內對“重質量”引導不夠。行業內的工程評優對在建工程引領和示范作用不大,參建各方對評優過程信任度不高,加之評優成果激勵效果不明顯,各單位沒有勇創行業標桿的目標和內在需要。而對工程質量差的單位曝光制約亦不夠,形不成有效的威懾力。
(7)文明施工較難控制。水電站一般處在偏遠地區,利潤低且主要在大江大河上修建,需施工導流后多期施工,施工場地狹窄,地質條件復雜,影響因素多,施工條件艱苦,建筑物和施工組織不易標準化,從而導致水電工程文明施工一般不樂觀,臟亂差和不規范對工程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3關于幾個優化措施的探討
3.1提高質量意識
工程運行狀況主要取決于工程質量,建設單位作為今后的運行單位最容易建立“所有者”責任心,應充分發揮其主人翁精神,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緊繃質量弦,學習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樹立“不留隱患”的質量工作底線,并敢于與一般公認而不重視的“質量頑疾”較真,保證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只有建設單位下定決心,狠抓工程質量,才能引導參建各方形成“重質量”的意識氛圍,力保工程“達標”、“創優”。
3.2保證合理的工期
一是在可研及招標階段(特別是招標階段)深入研究確定合理的工期。首先是總工期要合理,現場施工階段不發生重大設計變更或重大工期調整、出現顛覆性變化,比如枕頭壩水電站為提前發電,將可研階段部分三期工程前移到二期施工,導致二期施工期間現場工期異常緊張;其次是階段進度目標工期要合理,主要包括地質勘探及設計方案宜深不宜淺,避免現場設計變更過多過大。因水電工程每年度汛要求嚴格,新增工作量過多會導致在相同時間內(一個水文年周期內)工程進度目標異常緊張;二是做好開工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征地移民。三是施工單位應加強內部管理,合理制定工期,充分考慮春節等影響;變換思路,珍惜榮譽,均勻施工,杜絕以拖工期求解決經濟補償的工作思路,導致施工期前松后緊,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
3.3保證資源投入
一是加強招標中技術因素權重,選擇有實力、有信譽的單位;二是加強對工程特性的研究,招標階段對關鍵施工設備、工藝等提出要求;三是擴大建設單位甲供材料的范圍,主要建筑材料應甲供,從而保證原材料質量;四是督促施工單位加強現場管理,主要機械設備、施工方案及現場管理由總包單位負責,分包應盡量限制在勞務分包,杜絕以包代管。
3.4提高相關人員素質
(1)保證人員配置。建設單位應高度重視質量管理,設置分管質量的領導和質量專責,統籌工程質量管理,通暢質量管理通道;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應嚴格按照投標文件要求配置人員,特別是監理人員貴精、不貴多。
(2)加強人員培訓。一是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主要包括質量意識的提高,保證現場關鍵部位的質量管控;二是加強作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現場旁站、巡視監理每道工序及施工工藝都要經過培訓并配置工作手冊;施工單位要配置、培養、培訓技術部門的技術骨干,使其具備帶班能力;民技工要有施工手冊并進行工藝培訓,設置并嚴格班前技術交底會。
(3)加大水電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水電作為清潔能源,具備成熟的開發技術,應從國家層面提高水電開發的戰略高度,澄清水電優勢,拒絕妖魔化水電開發,提高水電的上網電價,吸引資金、人才流動到水電行業,特別是成熟、穩定的水電工程技工,能夠促進水電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人才”是根本,有了“人才”,才能做優質水電工程;“資本”是決定性因素,工程質量的提升和保證,歸根結底將落實在工程投資。
3.5優化考核體系
(1)建立質量信用評價體系 在現行質量監督體系和建設主體質量保證體系組成的二元結構體系基礎上,引入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引入紅黃牌、黑名單等制度,對于出現質量事故的單位在資質等級、工程投標評定時進行限制。可以由國家主管部門負責建立,各流域單位也應建立自身范圍內的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加大質量考核力度,有助于約束施工總包單位選擇有實力的分包隊伍,繼而培育良好的、優勝劣汰的水電工程建筑市場。
(2)加強質量監督體系。一是借鑒其它行業質量監督模式,將政府監督范圍進行適當延伸,對主要實體工程質量進行抽查檢測;二是取消連帶責任,各單位內部質量管理慎用連帶責任,應獎勵質量管理人員勇于發現問題、報告問題。建設單位對監理單位的管理類比單位內部管理,慎用連帶責任。三是加強對施工單位質檢人員的管理,嚴格落實“三檢制”。
(3)重獎重罰,工程質量與效益掛鉤。一是在設置獎勵時應加大質量獎勵比重,淡化進度獎;二是獎勵宜細化,重點是能獎勵到班組;三是對于發現質量問題的質檢員、監理、設計、業主質量專責予以獎勵;四是賦予各單位質量專責結算簽字權;五是對于出現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予以處罰,對于包庇、瀆職的監管人員予以處罰。只有寬嚴相濟,賞罰分明,才能有效地進行質量管理。
4結語
我國已成為世界水電建設大國,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具有比較成熟的管理體系,比較適合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應更進一步加強“質量意識”,尊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建設單位合理提高攔標價,加大工程投資,嚴禁壓縮工期;設計單位合理減少設計項目,降低工作負荷;監理單位加強監理人員的責任心和責任追究機制;施工單位加強質量管控,施工機械、工藝、工法及三檢制嚴格落實,加強技術工人的技術培訓,做好現場施工組織,這些都是有益的改進措施。有了合理、高效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參建各方的努力,一定能將水電工程建設成百年工程。
王海勝(1978-),男,河南新鄉人,工程師,碩士,從事水電工程建設技術與管理工作;
樊宇(1967-),男,陜西西安人,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學士,從事水電工程建設技術與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
收稿日期:2015-10-15
文章編號:1001-2184(2015)06-0079-03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TV7;TV523;TV51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