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軍
摘要:從法律的角度,結合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思考了教師依法執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包括高職院校教師依法執教的內涵,結合我院實情,探尋依法執教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師 依法執教
一、高職院校教師依法執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高職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首先要明確國家興辦教育的目標和對教師的要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符合法律規定。我國《教師法》第三條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因而高職課堂教學不是任意的,必須依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所以,高職院校教師依法執教是法律賦予教師的法定職責。這既是憲法和教育類法律對于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體現。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法治意識,對學生、社會影響深遠。教師要帶頭遵法守法,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選擇當老師,就要負起為人師表的責任,盡到教書育人的義務。政府要把維護教師合法權益作為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教師要把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作為責無旁貸的神圣使命。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問題,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決定,這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以此為里程碑,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進入全新的“法治時間”。然而,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法治時間”并未到來,網絡上關于脫離法治軌道的教學事故屢見不鮮。這些事例說明教師嚴重缺乏依法執教的意識和能力,高職院校教師依法執教極具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高職院校教師依法執教的內涵
十八大以及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對高職教育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與依法執教有著密切的聯系,成功的職業教育離不開教師的依法執教。所謂依法執教,就是高職教師在日常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我國現行憲法和教育類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使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法制化。其含義有兩個層次,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二是教師要有具備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以及學生的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理解依法執教:1.依法執教的主體是高職院校教師。法律通過立法工作得以頒布,最終要靠每一個公民遵守,法律的意義才能體現出來。高職院校教師是法律的傳播者和守法示范者,學生的法律素養來源于教師高水平的依法執教。2.依法執教的依據是憲法和教育類法律法規。目前,我國頒布生效的法律法規數目龐大,不可能都作為依法執教的法律依據。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制定教育類法律法規的依據。從1993年開始,我國陸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與高職院校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都是依法執教的法律依據。3.依法執教的目的是保護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針對高職院校,依法治國依法治校和依法執教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維護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培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
三、探索高職院校教師依法執教的具體措施
(一)高職院校教師必須重視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教師的合法權益是法律賦予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依法享有的法律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作為高職院校教師,具備法律意識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是極其重要的。教師的法律權益大體分為兩類:首先,教師作為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權益。憲法第二章規定了公民的平等權、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勞動權和休息權等。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均享有以上權利,如果教師權益遭受侵害,還享有尋求法律救濟的權利。實踐中,大多數教師權益被侵害時,要么忍氣吞聲,要么選擇與相對人發生直接的暴力對抗,結果大多對教師不利。究其原因,還是教師缺乏公民應具備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其次,教師作為教學專業人員,應該享有相應的法律權益。《教師法》第四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教師要依據《教師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利用相關法律保障自身權利。
(二)校內外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教師要尊重和保護學生權利,教師相對于學生不應享有特權,輕視甚至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應該禁止。教師學生都是公民,是法律上平等的主體,都享有相應的權利和承擔一定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受教育者享有各項權利。據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保障學生的法律權利,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1.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權。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人格尊嚴權大致包括姓名權、名譽權、健康權和隱私權。教師在工作中要依法履行職責,不得侵害學生的人格尊嚴權。重視學生健康權,杜絕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也要反對對學生健康權不作為的行為。有的教師對學生身體異常情況不管不問,對學生危險舉動不加制止,對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加排除,都可能導致侵害學生健康權的結果。教育教學中要注意批評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超越法律界限,侵害學生的名譽權、隱私權。
2.保護學生的人身自由權。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學生在學習期間要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但是,教師不能根據學校制度侵犯學生人身自由權。學校的規章制度是為了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而制定,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也不得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針對學生的該項權利,教師要杜絕兩種行為。一是限制學生的人身自由,甚至對學生非法拘禁。二是對學生進行搜身。
3.保障學生的財產權。我國憲法、民事法律及教育法都明確要保護學生的合法財產權益,任何人包括教師都不得違法該項規定,侵害學生財產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教育教學中常常出現因教師無視學生財產權而發生教學事故的事例。教師的違規行為有幾種情形:違法違規收費;沒收學生財物;損壞學生個人物品等。教師應該依法執教,尊重學生的合法財產權益,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處理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加強依法治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袁貴仁部長在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法治熱點面對面.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2.